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培养机制研究

2022-06-03蒙运芳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高校教师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师的失德现象,论述新时代培养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提出高校应制订教师师德规范培养的细则、压实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责任机制、建立能激发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内生动力的机制、健全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考核机制、架构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平台、建立多元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监督惩处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师 规则立德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6-0035-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对广大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六要”要求,而这“四有”“六要”的关键、核心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它们贯穿于“四有”和“六要”当中。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对教师要加强法治教育和纪律教育,突出规则立德。2021年5月,教育部组织召开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暨师德专题教育启动部署会,将2021年确定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是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要进一步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德法并举。为此,本文从规则立德的角度探究高校教师师德的培养机制。

一、新时代师德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教师的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新时代师德的内涵有新的阐释。

第一,在政治思想上,新时代的教师是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的“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有理想信念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明道信道才能传道,才能真正成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和“引路人”。

第二,在工作职责上,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担当就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名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在2020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在视野境界上,新时代教师是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视野和胸襟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就要求新时代教师要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关注当下、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并能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做到学识与情怀并重,将成就个人事业、实现个人价值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结合起来。

新时代教师的师德内涵还强调要通过规则立德。所谓规则立德,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师德法律法规制度、章程等,确立高尚的师德。确立规则立德意识,即通过规则确立高尚师德的思想观念。

二、培养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意义

随着高校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教师的规则立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发表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不尊重学生,不关心爱护学生,甚至变相辱骂或嘲讽学生等;师生关系上,师生交往沟通少,感情淡漠,师生关系有功利性倾向;学术研究上,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如剽窃、抄袭、篡改和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捏造数据、虚假署名或故意遗漏署名,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等。以上种种高校教师失德现象,表明高校教师的规则立德意识亟须加强。

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是教师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树立规则立德意识是促进高校发展、教师成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是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提到,希望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3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以“立德”为本和前提。“立德”不仅包括学生的“立德”,也包括教师的“立德”。高校只有以规则立好教师的“德”,才能立好学生的“德”,实现高校“树人”的育人目标,进而促进高校的发展。

其次,是高校教师成长的需要。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既是职业行为的外在约束,也是教师自身内在品性和德性的表现,是内在品性、德性与外在规范的统一。德性是教师自我生命存在和成长的根基,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道德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外在规范是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内在德性与外在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外在规范要通过内在德性起作用,教师的成长是内在德性与外在规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后,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国家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育人与育才统一起来,其中,育人为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师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首要任务就是要立“师德”。教师只有树立规则立德意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生才能以其为榜样,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国之才。

三、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培养机制

立德既靠自律也靠他律。为此,国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规章制度,以此规范教师行為,这为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提供了指南。但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规则,如何培养教师的规则立德意识,是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7CD55675-62F4-4E68-B1CE-FA2DC749B56C

(一)制定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培养的细则

师德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忽视细节。尽管教育部等部门制定了系列规范教师行为的法规和文件,但各高校如何贯彻落实还需要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从微观的角度培养和规范教师的行为。目前,有的高校并没有制订培养的细则,仍以转发教育部相关文件为主;有的高校制订了实施方案,但存在不够全面细致、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有的高校虽然制订了实施培养细则,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并未结合新情况做出修改和完善,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有的高校制订的培养办法或细则比较零散,分散在教务、科研、人事、组织、宣传、工会、财务等部门的各种文件中。对此,高校各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可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协同制订和完善高校教师师德培养体系。师德规范培养细则要尽可能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避免华而不实和形式主义。既要涵盖教师行为的方方面面,也要使每一方面的要求和约束具体而清晰;既要界定概念,也要界定范围;既要定质,也要定量;既要明确证据的收集、回避、保密、调查、调解、申诉、复核,也要明确惩戒处罚规则与使用规范。

(二)压实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责任机制

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高校是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主体,要把师德建设特别是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培养作为重要任务,有必要建立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党政齐抓共管、人事部门牵头、各二级学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律的责任机制。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同是学校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第一责任人,而各二级学院(系)党组织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培养承担直接领导责任。各部门人员各负其责、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教师有失德行为,不仅教师本人要向所在部门和学校检讨,所在的部门党组织和行政主要负责人也要进行自查自纠和整改,并向学校汇报,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失德教师本人及所属部门领导进行问责。若教师出现重大失德行为,学校还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自查自纠与整改汇报。

(三)建立能激发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内生动力的机制

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是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根本。规则本身属于外部约束力,需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能激发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内生动力的机制,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需求,促使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则。而要建立能提高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内生动力机制,就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教师成长的规律,并结合师德培养的特点,让教师把规则变成自觉的内在规范。为此,高校应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在此基础上制订规则,包括健全教师表彰体系、丰富师德文化建设活动以及构建相应的运作管理模式等,以激发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内生动力。

(四)健全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培训机制

加强培训是培养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重要手段。第一,要规范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学习内容,提高教师守法、守规则的意识。高校教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也要系统规范地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高校制订的师德细则。第二,要规范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学习形式。开展集中培训学习与分散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学习相结合、课程式培训学习与专题讲座式培训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活动。第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学习与日常培训学习相结合,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培训学习与日常培训学习相结合,职务职称晋升培训学习与日常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学习相结合等全方位、全过程、常态化的学习活动。第四,要建立培训学习考勤考核制度。实行全过程留痕(指纹或人脸识别)考勤和全过程常态化考核制度。可结合实际制订考核实施方案,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程序,建立长期性与阶段性、个体与整体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于无故不参加培训、培训学习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进行处罚,同时把培训考核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的结果可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的依据,对长期不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架构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平台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以及对高校教师师德培养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为架构多样化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平台奠定了基础。架构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平台,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使教师党支部成为培养教师师德的重要平台;二是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开展线上线下课堂教育,确保在每年的教师培训中都有教师规则立德意识培养的专题教育活动;三是通过老带新的“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四是加强校园师德文化建设,优化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环境,如通过光荣榜、事迹报告、媒体等平台宣传师德典型,发挥师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建好学校门户网站、学校微信矩阵、智慧管理平台,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六是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展教育平台,将校外师德楷模引进校园,或组织教师到师德典型学校进行学习交流,让教师有参照的标准。

(六)建立多元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监督惩处机制

高校教师规则立德意识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体系。对此,高校可设立形式多样的举报渠道和举报平台,发挥社会监督、政府督导、学校监督、学生监督的作用,定期公开通报,及时查处、督导纠正高校教师违规失德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失德情节较轻者,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对失德情节较重者,除给予批评教育,还可取消其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干部选任等方面的资格;对失德情形严重触犯法律者,要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通过加大惩处教师失德行为,让教师从师德违纪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总结反思,时刻提醒自己防微杜渐,牢筑思想防线。

时代在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教师存在的各种失德行为使高校培养教师规则立德意识提上议程。对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培养细则、责任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培养机制、平台、监督惩处机制等,切实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规则立德意识。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野下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素养强化提升研究”(20FDJ010)、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2020SZ065)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基于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蒙运芳(1971— ),广西贺州人,三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蒋海兰)7CD55675-62F4-4E68-B1CE-FA2DC749B56C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高校教师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