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2-06-03殷方叶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设情境

殷方叶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课程理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及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原则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重在组织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或生活经验相契合的问题情境,可以催生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进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美國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人类学习必须经历探索情境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还是总体框架的搭建,问题情境的创设都相当重要。随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日新月异的改革变化,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度采用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为特征的问题情境式教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基于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十三年的中学数学课堂实践,笔者将从问题情境创设需遵循的原则、有效策略以及实践时的注意事项,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问题情境需遵循的原则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适宜性原则。问题情境创设要点,要与数学学科素养特点、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已有知识储备相适宜。适宜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

2.有序性原则。问题情境必须要针对数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而有次序地创设,课堂教学中,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难度适宜、循序渐进、形成有序列的系统结构。

3.实用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创设情境时运用的素材,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练的事物或者是常识中易被忽略的细节,这些才能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现数学之美,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4.有效性原则。任何情境的创设,任何教学手段,本质上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如果问题情境创设无效,不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会严重浪费课堂中宝贵的时间和学生有限的精力。如“函数单调性”研讨课中,某老师借助股市波动图创设问题情境来展示递增和递减的现象,但所呈现的图像并不能清楚地将函数单调性反映出来,因此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失败的,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也是毫无意义的。显而易见,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问题情境创设,将教师、教材与学生连接在一起,是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重要手段。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反复实践,考量理论,得出以下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趣、生动、活泼。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的思维状态,还能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从而运用新知。

案例1: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假如你是一名工程师,公司总经理给你开出两种月薪方案(每个月按30天计)。方案一,每日1000元钱;方案二,第1天1元钱薪酬,第2天2元钱薪酬,第3天4元钱……也就是当天薪酬是前一天的2倍,你会选择哪种月薪方式呢?

问题一出,学生们反应激烈,看似简单的月薪问题,却让学生产生求解的欲望,有的因数字1000的诱人很快回答:“选择第一种,”有的则因为不知道题目有没有陷阱而不做回答,而有的同学却在对哪种报酬更丰厚进行演算。几分钟后,突然有一位女同学举手回答道:应该算出1+2+22+…+229的和,然后与1000×30比较,但我算不出1+2+22+…+229的结果。

师:这位同学有抽丝剥茧的能力,能巧妙地分析问题,而解题的关键就藏在本节课的知识之旅中——“等比数列前n项和”。

这一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最终在学生们激情不断的学习热潮中,高效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生活化。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借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生活内容,实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价值理念的培养目标。

案例2:探究“初步统计”时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现需从班级的两名百米赛跑能手(甲和乙)中,选拔一名代表班级参加校赛,两人在日常体育课中百米赛跑训练成绩如下(见表1):

你认为选择谁参加比赛更合适呢?

问题涉及班级运动员选拔,事关班级集体荣誉,学生都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再次,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一定的阶梯性。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可通过分割成几个相互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串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加深思维的深度,步步为营,逐渐扩大思考范围,最后实现目标达成。

案例3:探究am·an=am+n(其中m,n都是正整数)时问题情境的创设。

(1)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出103×104的值吗?53×54呢?D730889C-D587-47E7-A3E6-7DB47B833E1A

(2)请试着计算a2·a5的值。

(3)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试着用精炼准确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4)请证明你所发现结论的正确性。

教师点题:通过计算、发现、总结归纳和证明,我们获得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

最后,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辐射发散性。问题情境不仅只是典型模式,还应具有发散性。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要以教材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又要多角度发散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高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新授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是多样的,除以上方式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通过设置悬念、深思质疑或认知冲突的设置等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三、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生动机、促使问题有效解决、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那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实践时还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首先,创设情境的时机是广泛而灵活的。如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可以隨时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在任何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加入问题情境,都能起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走出思维死角、促进小组合作与交流的作用。

其次,创设情境的目的一定是激趣的,不能故意为之。合理的情境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如若不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没有创设的必要。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适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并非所有知识探究时都必须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尤其是在课堂大赛中,为了显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众不同,往往会出现问题情境创设过度的现象。问题情境创设过多,会造成课堂内容过多、课堂易失控等现象。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控好这个度。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模式,我们要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为高效的课堂插上五彩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成岱璇.如何合理创设问题情境[J].卫生职业教育,2006(13):7879.

[2]张晓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通报,2003(2):710.

[3]张柏友,张亚萍.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08(11).

[4]杜淑英.在问题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08(11).

[5]温建红.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J].数学教学研究,2007(8):1013.

[6]孙琪斌,孟庆伟.过度预设的课堂症状与归因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0).

[7]刘振.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唐丹丹D730889C-D587-47E7-A3E6-7DB47B833E1A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