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清区大碱厂镇南辛庄村 传唱《故乡的荷塘》 张开村歌的翅膀

2022-06-02撰文李柏彦摄影袁丽

求贤 2022年5期
关键词:武清区海燕荷塘

撰文/李柏彦 摄影/袁丽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份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提出,要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

乡村振兴,不仅要“干好”,还要“唱好”。村歌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着优良社会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近年来,武清区大力倡导各村创作拥有本村特色的村歌,大碱厂镇南辛庄村就用一首村歌为乡村文化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武清城区沿着103 国道一路向北,在数百年缓缓流淌的大运河岸边,油菜花田分外靓丽,春风拂过,一簇簇花朵仿若涌动的金浪,而花海间尽是迷人的芬芳。顺着花田往北望去,有一个被绿树环绕着的小村庄,错落有致的民居在蓝天映衬下宛如一幅桃源画卷,这就是曾被评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天津市美丽乡村”,并于2021年入选天津市10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名单的武清区大碱厂镇南辛庄村。

南辛庄村毗邻美丽的大运河东岸,全村共有257 户,700 多口人,是一个有着500 多年历史的文化村落。随着近年来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南辛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也焕发出勃勃生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乡村舞台、书画室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先后建成,乡风文明大讲堂、树新风表彰等活动接连推出……如今,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家的精神文明也“富”了起来。

凝心聚力村歌提升乡村知名度

“那年那月的小村庄,有一片静静的荷塘,时光在这里缓缓地走,回忆在这里轻轻地荡……”每到闲暇时分,南辛庄村文化广场上总会想起悠扬抒情的歌声,而这首名为《故乡的荷塘》的原创歌曲,就是南辛庄村村歌中的一首。

“我们村子创作的村歌在武清区里不算最早的,但应该算是水平比较高的。”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继田骄傲地说。2021年年底,武清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尚海燕到南辛庄村下基层走访时,南辛庄村村委会便提出希望尚海燕帮他们创作一首村歌。

从最初酝酿创作到最后录音成曲,几经修改,仅仅2 个多月的时间,南辛庄村的第一首村歌《故乡的荷塘》华丽诞生。2022年的春天,这首旋律优美、曲调流畅的歌曲就在南辛庄村里响起。“村歌能激发村民的奋斗热情,一首好的村歌更是承载着一个村庄的民风、村风,展现的是我们南辛庄村全体村民的精神面貌。”对这首村歌,南辛庄村的村民非常满意。

“《故乡的荷塘》录制之后,我们就准备组织村民开始学唱,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现在只有部分村民自学演唱,还没有进行全村的合唱练习。”李继田说,他们通过微信群和村广播进行村歌播放,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村民会唱、常唱。而之所以如此重视村歌的创作与传唱,李继田坦言就是想要加大南辛庄村的宣传力度。

南辛庄村坐落在京杭大运河边、京津走廊之间,凭借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早在多年前,南辛庄村便开始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垂钓及“农家乐”等餐饮服务。进入2022年,南辛庄村又对旅游产业进行了再规划,预计用2 至3年时间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形成功能分区,打造“旅游+”产品体系。而想要发展乡村旅游,南辛庄村的名声必须打出去,村歌传唱就成了南辛庄村打出知名度的方法之一。“村歌是一个村庄的象征,村歌也是最直接最生动地宣传乡村的方式之一。村歌能提高乡村的知名度,促进乡村发展。”李继田说,村里计划为《故乡的荷塘》录制MV,并发到网上,希望能为南辛庄村招来更多的游客。此外,另一首村歌《运河流过南辛庄》也正在积极创作中。

除了创作村歌,南辛庄村还通过深入开展“党建+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加强“党建+乡风文明”培育,形成了具有本村特色的乡村文化队伍,积极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新风貌,助力乡村振兴。随着2021年底“武清区乡村人才振兴大院”——南辛庄运河文化开发服务示范基地的正式落成,南辛庄村揭开了乡村人才振兴新的一页。目前,南辛庄村已成立“一基地四室一社”——运河文化开发服务示范基地,国画、油画、书法、音乐舞蹈工作室,以及益家读书社。

村歌创作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村歌对培养村民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精神文明、激发艺术潜能和兴趣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村歌透出一股精气神,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近年来,尚海燕一直带领她的工作室成员进行村歌创作,而不少村子的村歌也大多出自尚海燕名师工作室。

“尚海燕名师工作室是在2020年8月挂牌成立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协助各村创作拥有各自特色的村歌。”尚海燕说,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为韩村、大黄堡镇、长屯村等村子创作了村歌,以及20 多首歌颂党、歌颂抗疫精神等主题的原创歌曲。其中,在武清区内小有名气的丁家瞿阝村的村歌《习总书记到我家》就是由尚海燕作曲、周子妮作词完成的。2022年年初,尚海燕名师工作室还协助武清区委宣传部审核整理《武清区百首村歌集》,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村歌进行重新编曲。“有些村子的村歌是由热爱音乐的村民自己创作的,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所以在作曲方面会有一些问题,我们审核整理的就是这些内容。”尚海燕说,遇到有问题的村歌,他们会与原创者及村委会联系,进行二次创作修改,尽量保证村歌旋律优美、曲调流畅。经过3 个多月的审核整理,《武清区百首村歌集》已经成功出版。

作为一名基层音乐工作者,尚海燕有着20 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她看来,村歌的创作及传唱,对于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首好的村歌能够激发村民的奋斗热情,催生村庄的凝聚力。一首好村歌应承载村庄的历史,我们在创作村歌的过程中,都要深入挖掘乡村的人文历史、发展成果等,把村庄最具特色的东西挖出来、写进去。”尚海燕说,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村歌才贴近村民的生活,才能吸引村民传唱,进而在传唱中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艰辛付出、努力打拼的结果,从而激发村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坚定他们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武清区海燕荷塘
荷塘联欢会
热闹的荷塘
荷塘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荷塘三记
天津武清区PM2.5与气态污染物SO2及NO2污染特征研究
Friendship
赏春
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