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综合治理做好山西水文章

2022-05-31闫世强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环境

闫世强

〔摘要〕水是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山西系统谋划,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保障水安全、涵养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等工作,不断提升水治理能力。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做好水文章,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基流;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2)02-0103-02

善治国者,必重水利。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时指出,要加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山西省委第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要持续抓好黄河、汾河流域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的战略部署。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探索流域综合治理之道,切实做好山西的水文章,为黄河、汾河流域总体安澜作出山西贡献。

一、保障水安全是流域综合治理之基

流域综合治理是复杂的系統工程,既要遵循流域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又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保障水安全是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通过综合整治,实施防洪减灾工程,形成以流域为单元、河流堤防为基础、河流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的较为系统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山西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各地可能出现局部暴雨洪涝或阶段性干旱。坚持“防治洪水”与“规避洪水”相结合,对重点河段和水库、淤地坝、中小河流水利工程,进行加固、疏浚、修复,确保2022年汛期前完成245座水毁水库工程设施以及河道堤防水毁修复。坚持“防洪”与“兴利”相结合,实施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特大洪涝灾害风险,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坚持“疏通河道”与“保护河堤”相结合,加强河流堤外缓冲隔离防护林带建设,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河带保护范围,有序推进还林、还草、还湿、还滩,非法挤占的要限期退出,确保河道通达,排涝顺畅。

二是做好风险防控。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加强安全生产,防止人为造成的水危机。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全面提升排查、监管、执法能力,有效降低水污染事故的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监测,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以法规范,加强管理,强化联席会议,加强联合打击,确保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水环境风险管控力度,确保水污染零事故。

三是做好预案预警。建立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心中有“数字”,手里会“数治”。实行水情险情实时图像监视,开展气象水文预报预测,实现对水文水资源以及洪旱灾害大范围全天候分布式的动态监测,提升现代化水安全综合管理能力。及时发布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完善防汛应急处置机制、防洪抗旱救灾及灾后重建机制。严格雨前雨中雨后巡查监测制度,做到早研判、早预防、早行动,坚决杜绝因防范不到位而发生事故。严防地质灾害,开展滑坡、泥石流、塌方等次生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强化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精准调控省域内水利工程,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探寻我省流域综合治理之策。

二、涵养水生态是流域综合治理之本

水生态修复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涵养水生态就要牢牢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保护修复流域的湖泊、大泉、湿地生态,优化生物群落,使河岸增绿,清水长流,家园更美,生活更幸福。

一是保护河流水源。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水体、草地、山脉等子系统构成,共生共荣,相互关联,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水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是生命的载体,自上而下的水流是河流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的纵向通道。山西省要根据实际进行植被建设、草地治理、湿地保护、土地复垦,开展河湖生态整治修复、两岸边山绿化、灌区渠系改造、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涵养地下水,推动干支流沿线生态环境自然修复,确保“清水长流”。因地制宜进行荒山造林、灌木林改造、村庄绿化等,科学植树种草增绿,打造绿色生态廊道,保护河流生态空间。

二是确保生态基流。河道生态基流为河流生命体提供赖以生存的局部环境,如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水量。山西省以汾河为重点,探索解决生态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合理利用洪水、污水资源,通过汾河两岸的堤外蓄水工程,让洪水在安全情况下具备涵养地下水的功能,加快污水全链条治理,将大量中水返还河道,避免“河水断流”。加快推进“五水济汾”,建设万家寨引黄全能力配套工程,保障“河中有水”。科学调度汾河水资源,做好全流域补水日调度,保障汾河一坝、二坝、王庄桥南断面、上平望断面、入黄口庙前村断面维持一定的生态流量,增强汾河自净能力,维持“河流健康”。

三是优化生物群落。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枯水期难以维持河道中生物的繁衍与生存,严重影响丰水期生物的快速繁殖和生长。这就要求,修复遭到破坏的跨区域生态廊道,带动流域生态空间整体修复,推动河流生态系统重建,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实现源头、上游、中游、下游的纵向连通,从河道到洪泛区的横向连通,以及从地表水到地下水的垂向连通,形成水文循环,为水生生物提供生长、发育、繁殖必要的环境。河中有水,才能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正常发育和栖息繁殖所需的水量,防止稀有物种消亡。在水质稳定改善、水流连续有保障的河段,投放、培育本地鱼苗,河底种植水生草本植物,净化水域环境,优化生物群落系统,涵养水生态,探求山西流域综合治理之略。

三、优化水环境是流域综合治理之要

坚持治污为要,截污纳管,对症下药,用好入河排污口整治这一水污染治理攻坚的关键一招。通过城市污水治理、农业污水治理、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排污口信息管理等,提升科学治污水平,优化山西省河流水环境。

一是源头严防。“表象在河流,根子在岸上”。河流水污染的防治,要以“防”为主,兼以治理。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治理水污染、优化水环境的总要求,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加快推动流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加强流域内工业企业、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确保“河流的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治污的同时,进行沿岸生态缓冲带建设,在靠近河流处选用耐水湿灌木,美化景观,拦截径流,吸附污染,减少污染物入河,建立起河流的“贴身卫士”。

二是过程严管。河长制明确了各级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河长“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治理”,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治理。目前山西省“河湖长+”模式已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共1.8万余名河长上岗履职,在全流域、全方位进行河流生态空间管控的过程中,对于工业污染物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生活污染带来的垃圾问题、养殖排污的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旅游开发带来的污染问题,树立系统化思维,抓源头、重技术、靠法治,推动我省河湖长制向“有能”“有效”转变。

三是后果严惩。每个人都是河流保护治理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都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发挥好总河湖长制专报、挂牌督办、省市联席会议等制度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将常态化开展生态环保专项督察与“督政督企”结合,实现政府和企业双监督,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河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水污染治理突出问题整治整改,做到既追责问责,又定点帮扶。总结流域所有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日调度,实施区域联动处置、流域联防联控的宝贵经验,完善水质水量监测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做到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探究山西流域综合治理之道,护好蓝天绿水,造福三晋人民。

责任编辑晓晨

猜你喜欢

水环境
南阳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隧道工程与水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水域下游平原地区水乡特色县水环境治理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水环境审计研究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