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研究

2022-05-31王思钦

理论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育人体系思想政治工作

王思钦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4 — 0037 — 05

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在起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建设教育强国放在发展的最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高质量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作支撑,高质量的人才需要高校高质量的培养,对高校的要求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深度融合、构建育人新体系成为了新时代的应然要求。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需求

1.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的思想和制度基础

自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以来,高校党建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有效巩固和加强。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2]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相继出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3]同年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2019年,中共中央相继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20年,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1年4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出台。从以上重要讲话和文件出台的时间递进顺序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育人体系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从以上重要讲话和文件的文本内容看,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了构建育人体系的重要支点,两者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为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提供了思想和制度基础。

2.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育人目标、育人主客体和育人方式上具有同向属性,契合度较高

大学生党建所要培养的是具有坚定信念的马克思主義者和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培养的是勇立时代潮头、综合素质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追求上是一致的。大学生党建的育人主体是高校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由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具体开展,两者都要在高校党委的统筹部署下开展工作,在深入学习党的奋斗历程,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是一致的。两者最紧密的结合点是辅导员队伍,所面对的育人客体都是大学生群体。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育人方式上都强调“灌输”,在结果呈现上有所区别。在“灌”的内容上,两者都涉及党的重要活动参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文件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学习等。在“输”的方式上,两者都体现了党的领导下优秀青年奋发有为、拼搏进取,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的新时代新青年良好精神面貌。两者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可以双向提升工作效能,发挥系统育人优势,形成良性闭环效应。

3.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的实践需求

进入新时代,站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严紧实走向高标准高质量,最根本的还是塑造一批批政治合格、能力突出、勇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从当下某些领域和科技产业依然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卡脖子的现实观照来看,改革开放40年我国虽然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人才质量和数量上尚有差距,特别是同时拥有坚定信仰和掌握尖端技术的大学生群体还不够庞大,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仍有提质增效的巨大空间。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大批的政治可靠、信仰坚定、理论和技术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时代新人,高校大学生党建处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一线,思想政治工作处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一线,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建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数量,两者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兼顾质量和数量,构建高质量的育人体系提升整体育人水平,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构建育人体系的体制机制问题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就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有了基本的体制机制上的规定,要构建育人体系,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制度、机构、场地和人员等,形成具体、高效的运行模式。育人体系是育人因素的总集合,根本目的还是提高育人质量,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最后的结果都有影响。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必须以不影响两者自身的良性工作状态为前提,同时能够促进两者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融合效率,促使育人效果最大化。目前,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的界限还比较模糊,工作逻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各要素发挥作用的落脚点尚待明确,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协同育人的效果还有待实践环节检验,这些都是构建育人体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构建育人体系的实践主体问题

构建育人体系,根在育人,重在质量,要在执行。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关键枢纽在学生党支部,核心建设力量是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处于育人体系的供给端,是构建育人体系的关键实践主体,极大地影响着育人体系的最终质量。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选拔标准不一、数量配比不足、专业力不强、行业认可度低、职业认同感差等问题[4],结构性问题依旧。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需要大量既懂党建又懂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从现实角度来看,大部分高校在辅导员队伍的基本配置上离1:200的比例要求尚有差距,数量上的不足必然导致管理上的缺位。高校在辅导员的职责划分上有年级管理、区块管理或年级区块交叉管理等方式,辅导员既要完成年级管理事务又要完成区块管理事务,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还要完成党建各项工作。更有身兼数职的情况存在,例如身兼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分团委书记、年级辅导员于一身的辅导员,同时受上级党组织、上级团委和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多重领导,工作量相较其他只担任年级事务或者区块事务的辅导员要大得多,呈现出疲于奔命的状态,很难保证所有工作的质量。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对党建工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工作状态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看,辅导员队伍当中功利性倾向依然存在,如科层制管理下的官僚主义,指挥学生干部做,自己不做;管理职责中的本位主义,拈轻怕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即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等等。辅导员队伍的分布也不平衡,更多的辅导员愿意到双一流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工作,流动性比较强,同时绝大部分高校存在的科层制管理方式也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不同院系学生群体的学科背景、专业设置和学生基数的差异导致了辅导员工作不平衡的局面,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以排位和量化指标定性扼杀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辅导员队伍内部同工不同酬,甚至做得多、拿得少,级别越高,具体工作越少,极大地挫伤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深入推进需要系统掌握党的理论、工作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知识,对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化提出了要求。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角度看,一是辅导员队伍中高级职务职称比例非常少,一份基于全国4000余名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辅导员职务职称方面,中、高级人员比例过低,绝大多数辅导员职务职称都是初级或未评级,拥有正科以上职务的只占 18.5% ,拥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仅占 35.5%[5];二是辅导员队伍中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绝对数量还比较少;三是辅导员队伍中积极主动承担党建工作的意愿不够强烈,普遍认为党建工作是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事情,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消极应对、漠不关心,平时不管不问,到了学生党员发展的时候又主张话语权,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张皮”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党建工作梯队建设和优秀辅导员队伍建设极其不利。这些问题最终必然会影响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

3.构建育人体系的实践客体问题

构建育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主体也有客体。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的实践客体是“00后”大学生群体,处于育人体系的需求端,主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00后”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响应和主动配合,构建不了高质量的育人体系。“0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世哲学、务实化的人生理想等群体特点[6]。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涉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学生干部、青年群众等群体,各部分都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从学生党员群体看,一是绝对数量少,根据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总人数为4898.8万人,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学生党员人数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4%;二是存在结构性问题,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发展学生党员一般流程须满18岁,共青团员,经过半年考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然后再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考察列为发展对象,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就是说发展学生党员最快的时间也需要一年半,使得学生党员在低年级的比例过低;三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效果不均衡。“双一流”高校的大学生对于学生党员的评价较高,非“双一流”高校的大学生对于学生党员的评分相对较低[7];四是学生党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倾向,有些学生党员在发展前积极汇报、主动参与学生工作,发展后参与党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甚至有些学生党员认为党务工作是熟悉党务的学生党员应做的事情,跟自身没有太大关系,消极应对,成为了学生中的 “隐形”党员。从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看,一是重视不够,针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设计还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二是培养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形式比较单一,特别是互联网阵地和队伍比较匮乏;三是动态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群体潜力挖掘不足。从团员群体看,一是个人在集体里的定位比较模糊,对集体的归属感不强,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够强烈,参与度不够;二是政治追求两极化现象严重,主动进取、表现突出和被动应付、不闻不问同时并存;三是政治理念的弱化、淡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好人主义有所抬头;四是对团员先进性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政治先进、成绩先进和学习先进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团、青不分的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存在。从学生干部群体看,一是官僚风气和机会主义屡禁不绝,老师面前一个样,学生面前另一个样,“两面人”现象依旧;二是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在各个学生组织不同程度地有所呈现;三是过度务实,缺乏朝气与活力,抗挫折和心理调适能力有待提高。从青年群众群体看,一是边缘化倾向比较明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位置,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获得感不强;二是受多元化思潮影响,缺乏一定的政治判断力,对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视若无睹,容易受负面言论和舆情所误导;三是网络社交、网络学习、网络消费、网络娱乐等生活方式对网络依赖度较高,不利于全面发展。其中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团员群体和学生干部群体之间有重叠,学生干部和青年群众群体之间有重叠,会发生多重问题在同一学生身上交织呈现。以上不利因素将会极大地影响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

三、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育人体系的实施路径

1.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立体的育人体系,为高质量育人布新局

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牵涉到高校党委、组织部门、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构建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必须深入思考各部门在育人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效,有针对性地制订考核评价相关奖惩制度,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育人新格局。要想建立目标明确、效果明显的长效机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学校层面成立党委领导,组织部门、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党总支参与的大思政育人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事宜,学院层面成立对应的执行机构,为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组织基础;二是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为目标,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和年度育人计划,用好指挥棒,科学谋发展,全力促提升,为体系的构建擘画宏伟蓝图;三是制订体系高效运行的规章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制订融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一体的一揽子项目,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执行,打破部门藩篱,改革各部门自行其是、缺乏合力的顽瘴痼疾,破除育人两张皮,建立一体化工作落实机制[8],形成全校一盘棋,提高体系整体育人效率,为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四是发挥体系构建中的各要素的优势和长处,挖掘育人潜力,创新育人模式,拓展育人成效,集中力量,心往一处用,力往一处使,汇聚成磅礴之力,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凸显体系育人成效。同时全面、公开、公正地审视体系运行中各部门工作的主客观因素,形成过程动态协调监管与结果固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判机制,奖优惩怠,激励先进,推动高质量、多层次、多角度、立体的育人体系构建。

2.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专业化、专家化程度,为高质量育人体系构建奠定坚实队伍基础

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需要一批既熟悉党建工作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人才队伍,其核心建设力量是辅导员队伍,因此有必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把好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各个关口,配齐数量,保证质量。学校党委、组织部门、相关管理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积极营造关心、支持、关爱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环境,持续关注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倾听辅导员队伍的心声,指导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搭建辅导员队伍成长、学习、交流的平台,确保辅导员队伍各方面条件保障,客观、公正考察考核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实效,为体系构建奠定坚实的制度和队伍基础。二是依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打造一支专精党团建设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培养集党建业务精通和思想政治工作职业能力于一身的一专多能辅导员,深入推动复合型、学习型、创新型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三是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开展党建工作的水平,强化梯队建设。构建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仅靠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辅导员是不够的,需要形成整体合力,同时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会极大地影响体系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强化梯队建设,使每一名辅导员都参与、熟悉党建工作,促使体系全方位、可持续运转。四是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建设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必须有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遴选学生党支部书记时要强中选强,优中挑优,打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和铁一般担当的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扎实推动高质量育人体系构建。

3.深入一线,充分挖掘大学生群体的潜力,创新工作方式,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面对的是“00后”大学生群体,只有尊重学生、贴近学生,了解“0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走进学生心坎中去,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响应,同时结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最大效率地发挥育人体系功效。因此,需要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下移,将工作做到一线,充分挖掘大学生群体的潜力,形成合力。一是在学生宿舍园区建立一站式党建工作站和创建红色文化社区。以学生宿舍区为阵地,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一线,建立一站式黨建工作站,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下沉到学生宿舍园区,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传和主题党日实践活动,同时开展学风引领、心理健康咨询、日常学生习惯养成、应急事件处理、特色宿舍创建等工作,真真正正将学生宿舍园区建设成为集理论学习、品德培育、习惯养成、素质提升的红色文化社区。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来自学生,与学生群体接触的时间最多,也更便于开展工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各个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深入推进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宿舍,宣传到学生,每名党员联系若干入党积极分子寝室,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状况,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言行举止,把好入党积极分子质量关,同时在思想引领、心理健康、能力提升和创新创业等各方面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养,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生活困难等入党积极分子的帮扶力度,既扶志也扶智,帮助入党积极分子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实际行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更加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三是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培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打造优质预备队。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在理论学习、公益建设、学科竞赛、体育锻炼、美育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力度,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满足入党积极分子多方面需求,评选“公益之星”“学科竞赛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等入党积极分子典型,培育、选树一批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较强、身心健康、综合素质较高的具备现代化素养的“新星”,带动更多学生成长成材。四是明确团员政治定位,切实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坚决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保持和增强团员先进性,在政治思想先进、道德品行先进、时代示范先进、能力业绩先进、执行纪律先进、所在组织先进[9]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以创新型、学习型、复合型、服务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动“五心三力”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五心即责任心、热心、耐心、信心、恒心;三力即领导力、执行力、创造力),促进学生骨干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六是创新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发青年群众内生动力,自发自觉勇做新时代新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七是科学制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学生骨干、青年群众发挥作用的相关制度,建立沟通反馈渠道,以制度化方式推进体系构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在各个方向上形成团队,发挥集团效应,形成学生中有群体,团员中有团队,入党积极分子中有核心,推进体系持续、深入发展,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1-05-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習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1-05-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

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

html.

[4]刘宏达,许亨洪.高校辅导员专业协会组织建设与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

(22).

[5]王海宁.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实审视与优化路径——基于全国4000余名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

[6]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7]邵明英,吴佳睿.新时代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标准与质量现状研究—基于北京地区10所高校的抽样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21(04).

[8]刘戈.论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2).

[9]刘俊彦.共青团员先进性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04).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4 — 02

基金项目:2020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立项资助“ ‘党建+学生工作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以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XGJPF4003)的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建育人体系思想政治工作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指尖上的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举措
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