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于这样的恐惧

2022-05-30王佳薇

南方人物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网暴警察厅针孔

王佳薇

去年采访防止地铁猥亵的选题时,上海铁检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金莺告诉我,其实她们接触的案子里有相当一部分关于偷拍,可是由于法律上入刑困难,针对偷拍的打击也一直困难。这便成 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选题。

偷拍不是什么新鲜事。上网多年,间或在一些贴吧小组里看到相关讨论:卫生间、酒店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偷拍最为常见。以我们的邻国为例,2021年,韩国警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间警察厅受理的偷拍案件达4.7万件,其中受害者多为女性。许多人对此深恶痛绝,却束手无策。

办案时,金莺听公安人员说“之前抓过一个用鞋子偷拍的人”——他们巡逻时发现嫌疑人鞋子总是往前伸,后来检查发现对方在用手机控制着鞋子上的摄像头进行偷拍。“一般人怎么会想到把偷拍工具藏到鞋子里?”金莺想。后来我采访反偷拍猎人何志会,与他聊起这个案例,他说,这种偷拍设备实际上十年前就出现了。我大为震撼。

偷拍选题的操作时间横跨了几个月,期间我出差住酒店时,心里总隐隐有个念头:要是这个房间有针孔怎么办?我不敢多想,也疲于测试,糊涂着度日蛮好。

一度,网上流传一种简易版测试酒店摄像头的方法:只消打开手机的拍照界面,对着不开灯的房间扫描,如果在画面中发现红点,便可能是针孔摄像头。

我问何志会,对普通人来说,防止偷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方答,除了购买专业检测设备,还要多加练习检测摄像头的角度与方法。最近几年,其公司安防产品的客户群逐渐由公司变为个体,“出差住酒店、民宿的都会备一个。”我想,其实这些本不该是必需品。

说回采访对象。5月底,一则关于偷拍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被各个平台转载,甚至被自媒体画成漫画。新闻里讲,女主播收到“朋友”送的化妆镜,里面却藏着摄像头,她将此经历分享在网络上,却遭到网暴。

被偷拍,被网暴,实在典型。我联系当事人约访,她一开始拒绝了我。在几次三番恳切的劝说后,对方终于答应,却坚决拒绝面访。她年纪很小,采访时多次聊到容貌焦虑,“挺不自信的。”是那个企图偷拍她的人在不断地给她安慰。

我们聊了很久,我试图问出她不自信的原因:13岁时常因外貌被同学嘲笑;青春期,被同桌猥亵,告诉老师也没得到妥善处理——这件事却像压在情绪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从此患上抑郁症。

采訪至末尾,她感慨,生活还是挺危险的。两年前她和朋友逛街,被一位莫名而至的陌生男子掌掴,后来男子被证实患有精神疾病。那是她第一次报警。“什么事都让我碰上了。”

写社会报道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尽量避免让自己怀抱着“希望......”这类念头,寄希望于一篇稿子解决某个社会顽疾,当然不现实。可这次,在那些鲜活的伤痛背后,我诚心期盼,人人都能免于这样的恐惧。

猜你喜欢

网暴警察厅针孔
反网暴的呼声
Buried Post Truths
整治网暴
拒绝网暴,从我做起
一起来探案
日本查酒驾不许再闻
汽车电泳漆膜的缩孔与针孔
针孔问题该如何处理
决战前夜
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