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记者采访素养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2022-05-30黄晓慧

摄影与摄像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记者

黄晓慧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担负着社会政治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与地方发展政策,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向千家万户传递的重要途径。时政新闻记者是對时事政治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时政新闻的重要主体,确保时政新闻采访报道质量,就必须保障时政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采访素养。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为确保时政新闻价值,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采访素质,坚持正确性,在坚定政治立场正确的同时,保证时政新闻内容的正确性,充分维护时政新闻报道的严谨与权威;要保持敏感性,深入挖掘时政新闻背后的深刻内涵:要适应融合性,加强对融媒体发展趋势的适应性,创新采访方式,使时政新闻采访报道契合大众需求。

关键词:记者:素养:时政新闻:报道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媒体融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除了可以提升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还能丰富新闻的内容及传播途径,提升新闻信息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民众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新闻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己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发展方向,基于自己的职业使命,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为百姓创作出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树立起新闻记者的光辉形象。

一、新形势下新闻的传播特点

(一)信息传播速度较快

新媒体和传统媒介相比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信息传播速度较快是其中之一。新媒体以互联网为载体,宣传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在内,是一种全新媒介,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短时间内就可以通过强有力的信息传播技术实现大范围内的信息覆盖,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轻松获得所有的信息,使其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较为多样化的传播渠道。

(二)信息真实性不明确

信息融合失真风险是新形势下媒体融合风险中最突出的风险表现形式,其在媒体转型升级过程中一般会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信息源的失真,另一种是信息融合过程的失真。首先,从信息源失真的角度分析,受限于信息传播的渠道以及接收信息的流媒体设备,信息往往会在初期传播的过程中伴随着一些可信度较差的干扰信息,此类干扰信息可能为一些碎片化的画面信息,也可能为一些文字报道,此类信息会渗透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并对信息传播的源头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智能化设备应用便利性较强,人们可以利用此类设备随时随地阅读、观看和分享新闻信息。阅读和观看信息属于个体性的新闻信息处理行为,而分享新闻信息可成为群体性的新闻信息处理行为。如果此时新闻记者正好处于信息分享的流程中,则其接触的新闻信息也会表现出网络化的属性,而此时,这种信息的真实性是不能被有效保证的。其次,从信息融合过程失真的角度分析,信息融合的过程也是信息分享的过程,但是信息的分享有多种主体参与。官方新闻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等均会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只要其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种问题就会始终存在于信息传播的途径中,从而直接影响新闻信息传播结果的真实性。

(三)新闻报道的角度越来越多样

以往的媒体形式较少,民众主要通过报纸、广播和时政这几种形式来获取新闻信息,但是报纸、广播和时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众难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个性化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也难以对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信息进一步了解。另外,以报纸、时政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滞后性,民众往往都是在信息发生的几个小时之后,甚至是几天之后才能了解相关的新闻信息,且这样较为严重的滞后性较大地影响了民众的阅读体验。但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民众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获取新闻信息。与此同时,民众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来进行信息选择,信息获取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民众信息获取的实际感受也发生了变化。除此之外,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民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在第一时间获取自身想要了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时政新闻记者发展面临的困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是先进技术不断发展与应用的时代,对时政新闻记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时政新闻记者转型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其一,时政新闻记者自身的专业能力较低。全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媒体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时政新闻记者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较高,但是大多数时政新闻记者在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媒体理念,自身的新媒体技术水平及应用能力也十分有限,还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媒体转型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时政新闻记者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为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二,全媒体时代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个全新时代,互联网不仅为媒体领域的信息传播开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通过互联网了解受众的需求,使媒体能够更好地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满足受众需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时政新闻记者并不具备应有的互联网意识及受众意识,导致在时政新闻媒体转型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

三、时政新闻记者提高采访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敏锐的数据意识

新的时代要求广大新闻记者必须拥有敏锐的数据意识,也就是要拥有互联网思维。记者应具有的数据意识既包括数据敏感,也包括贯穿于整个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批判、反思意识。数据敏感类似于新闻敏感,即对数据的亲近感和直觉——面对纷繁芜杂的数据,能否冷静思考、理性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或报道角度。对数据的批判、反思意识,一方面是指充分了解大数据的特点、功能和局限,不主观推断;另一方面是指对新闻中的数据保持必要的怀疑和审慎。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要有一种开放平等的精神。这就要求记者从不同的思维视角对新闻进行解读。通过更多新媒体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传播能力,包括直播、VR技术、无人机航拍等多种多样的媒体报道方式。通过互联网思维体系的建设实现对新闻的多角度解读,通过更多新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

(二)较强的营销力和沟通力

在融媒体时代,优秀的营销力和沟通力必不可少,新闻记者可通过优秀的营销力和沟通力实现对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創建自身的新闻品牌,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媒体品牌创建过程中,新闻记者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职业能力水平将会对新闻品牌的构建效果产生决定性影Ⅱ向。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对自身的营销力和沟通力给予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与新闻受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新闻线索进行挖掘,不断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Ⅱ向力。

(三)做好情绪调节,克制主观情感

新闻报道不能渗透个人情感,无论是实事评论,还是节目直播,均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正确进行价值观引导为目的,不能妄加评论。现阶段,在一些新闻报道及直播节目中不难发现,新闻记者言辞中有时会包含着一些个人的意见和情绪,此类情况广播类节目中表现尤其明显。由于听众只能通过记者的声音获悉传播内容,如果记者在表述时存在误导,则会直接导致听众接收的信息出现错误,并且无法及时更正,从而出现了信息传输层面的失真问题。实际上,人们对事件的理解本身具备个性化的特点,这种理解基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这就导致人们对事件的实际看法也存在不同。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不能表现出情绪化状态,必须合理克制主观情感,以免对群众产生误导。

(四)适应融合性,创新时政新闻采访方式

媒体融合是互联网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新闻记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时政新闻记者提高采访报道质量,则必须适应这种媒体融合性,不断提高自身对信息化采访报道方式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采访工作中,面临的受众需求与采访途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从而对新闻严肃性、权威性的要求更高;同时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对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时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固有形式,记者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智能产品的应用,提高采编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时政新闻记者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开始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发展。例如深圳卫视与壹深圳客户端进行了联合制作,向大众推出《晚间报道》栏目。这是一档全媒体时政观察类节目,节目对新闻采访报道形式进行了全面创新,记者不仅仅在幕后深入到现场进行采访,同时也是节目的主持人,走向台前,负责播报新闻、与嘉宾进行连线。

(五)树立互联网意识,转变文风

在全媒体时代中,时政新闻记者需要形成良好的互联网意识、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结合新时代受众的需求,不断创新时政新闻的形式,从而有效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从全媒体发展情况来看,传统时政新闻的文风还需要进行创新和优化,传统的时政新闻形式过于死板,无法充分吸引新时代受众。因此,要结合全媒体时代中受众对新闻的需求,采用生动、朴实的文风来进行时政新闻的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时政新闻记者可以采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运用新时代比较流行的语言方式进行新闻的播报。

(六)新闻记者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新闻记者要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要充分认识到记者这份职业的幸福感、责任感、使命感。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新闻记者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使命感,用自己的正义之笔,表达出百姓的心声。作为新闻记者,要坚持挖掘真相,实事求是,切忌为了赶进度、搞噱头、吸引受众眼球,就在没有搞清事件原委的情况下,编造、炮制出一些掺杂水分的新闻稿件,这既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也是对自身职业的玷污,大大影响了新闻记者的公众形象。

(七)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融媒体时代,想要成为一个合格且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学识与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表现为较为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渊博的知识储备、人文关怀与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社会新闻事件所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的,新闻记者可通过主动学习、参加培训等丰富自身学识,使自身能够做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其次,新闻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可通过积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势下媒体融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闻记者的具体的应对措施。新闻记者应在媒体融合新时期主动积极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做好知识储备。新闻记者更应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坚守新闻记者的职业准则,传播有效、真实的新闻信息,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韩啸.探析提升新闻编辑记者采访报道质量的策略[J].传媒论坛,2021,4 (02):71-72.

[2]王彦阳.记者如何做好时政新闻采访报道[J].记者观察,2020 (14):68.

[3]吴俊.全媒体环境下记者素养能力的提升[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 (04):126-127.

[4]张晋峰.法制类新闻报道记者需要具备的素养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13):190.

[5]范振清.新闻记者做好现场报道的几个要点[J].传播力研究,2017,1(05):247.

[6]闫锐娟.时政新闻直播中出镜记者素养提升路径探究[J].采写编,2016 (05):93-94.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记者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