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养和富养有什么区别

2022-05-30吴在天

莫愁·智慧女性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报复性冰棍自卑

吴在天

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会影响孩子是否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花钱的时候,反复地强调生活的不易,赚钱的困难,甚至会诱导孩子主动放弃对心爱之物的追求。孩子由此习得的,是深深的匮乏感和愧疚感。

匮乏与愧疚太难忍受的时候,孩子就会启动心理防御,并发展出三种人格模式,这三种模式都会让孩子的幸福力变得沉重而艰难。

吹毛求疵的挑剔王

这种人格在看到自己想要但又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时,就通过贬损、诋毁这些东西来让自己不喜欢、不想要。

举个例子,当看到朋友买了个新款的手提包,虽然自己也很喜欢,但却说这个包性价比不高、款式不好看、设计又过时、功能还不实用……反正就是不好。其实自己也喜欢,但是买不起,就通过贬损来让自己内心平衡。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孩子觉得很漂亮、很好玩、很喜欢,然后父母在旁边说:“走走走,丑死了;不好的孩子才穿的东西、才玩的东西;这有什么好玩的,又不能当饭吃……”父母说完类似的话,直接就把孩子拉走。此时,孩子会给自己形成一种心理防御的回路:因为那个东西不好,所以我不喜欢,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因为他得不到。但是,孩子从小就习得了这种方式,将来但凡是他买不起的、暂时得不到的东西,都会把事物贬损得一无是处。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会变得吝啬、吹毛求疵,在很多事情上过于挑剔,特别是人际关系上。好的人际关系,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自己也能从中学习和成长;差的人际关系,总是去挑剔别人的缺陷,总是嫉妒和贬损他人的优点。这样的孩子常常会变得越来越不受他人喜欢和接近。

报复性消费的购物狂

因为从未被满足的欲望一直存在,当孩子长大经济独立后,就产生了报复性消费的心理,他们购买的不是物品,而是通过疯狂购买的行为来填补早年内心的匮乏和空洞。

有个网友说,从小家里就不怎么给她零花钱,每次她想买点零食的时候,父母就会说她馋,教育她零食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有次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她很渴又忘带了水壶,看着几个小伙伴去买了冰棍,她也很想要。后来她口渴得不行,就请求同学让她吃一口冰棍,同学们都笑话她不是真口渴,而是馋冰棍。

这次经历让她留下了终生的阴影,工作后,她每个月都要买好几箱零食,有的零食堆在家里放了好久都没拆封,甚至有的已经过期,可是她还是控制不住要囤积零食。

还听过有些朋友的分享,小时候因为没有件像样的衣服、文具,长大后就不停地买,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因为穿衣、文具而被同学看不起,就天天买买买,家里被孩子的衣服堆得满满的,孩子根本用不了那么多。

这些就是报复性的消费。现在买零食、买衣服的行为,是个象征性的行为,都是为了弥补童年匮乏的感觉,于是就变得不断地重复。

轻视自己的自卑者

匮乏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愧疚感,又会让孩子继续贬低自我的价值。人对自身的状态认知构成了自我意识,自卑的孩子常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习惯性地轻视自己,一旦有人简单的一句问候,对他们都像是莫大的关怀,继而就为对方奋不顾身。

富养孩子,不仅是让孩子小的时候能够尽量得到一些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愿意对孩子满足的这份态度,能够让孩子自信起来,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值得被爱的人。而不致于因为别人随便给他买件礼物,随便请他吃顿饭,就会觉得自己好幸福,被人爱被人宠,然后就快速跨出那一步把自己交给对方。

有个读者曾给我留言说,她很后悔曾经因为别人为她举办了一次生日派对,就跟对方确立了恋爱关系。就是因为,在她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活中,父母从来没有给她过过生日,从来没有一次蛋糕是专门为她而吃的。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每天都只能穿校服,没有裙子,很少有其他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念中学的时候,同学约出去逛街,她总是找各种理由去不了,因为没钱逛。零花钱都是从伙食费里省出来的,没钱用的时候也不敢问家里要钱。这份自卑,不仅是生活上,面对友情也会自卑,有时候,别人随便的一句问候,都能让她觉得感动,就更不用说亲密关系了,所以当时她一下就被愿意给她过生日的人给击中了,当有个男生对她稍微好一点时,她就奋不顾身了 。

真正的富养来自态度

真正的富养孩子,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你对待孩子的态度。这跟家里有钱没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否痛快地满足孩子;在无法满足孩子的时候,是否能坦然真实地告诉孩子。

被富养的孩子,看到自己想要而无法拥有的东西,也能够欣赏外界事物中美好的部分,忽略有瑕疵的地方。

這样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会更受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欣赏事情、欣赏对方,别人感受到了,也会由此而回馈他。

被富养的孩子更有底气,不会轻易被外界事物诱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没有这份底气,外界的眼光就容易挫败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这份自信,孩子会让自己变得更吸引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家庭在孩子身上疯狂地砸钱。比如为孩子排满了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等。这个现象的背后,常常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交流和陪伴,父母跟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就不知道要说什么,所以就干脆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反正在孩子身上也花了钱,反正孩子现在也要学习,这样的话家长会觉得自己心里舒服,也没有刻薄孩子。

但如果孩子所有时间都被这些占满的话,亲子关系的链接就会变弱。没有花时间交流,没有花时间陪伴,怎么可能建立感情?真正的富养,是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情感,去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的内心富足,让孩子的内在自信,被富养的孩子才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报复性冰棍自卑
那些报复性旅游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2020年,预测小龙虾产值将超7000亿元!疫情过后,小龙虾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报复性涨价
怕你偷吃
报复性熬夜
我是一根冰棍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为什么冰棍会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