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提升,在感悟中成长

2022-05-30申金键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悟法治教师

申金键

体悟式教学是教育改革期间的新式教育策略,体现出现代化教学的特征,真正做到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知识探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增強整体教学质量。但是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发现,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滞后性,故而需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立足于体悟式教学特征,明确“在实践中提升,在感悟中成长”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索体悟式教学在其课堂内的应用途径,以促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悟式教学概念

所谓体悟式教学是指教师将课内实践活动与德育思想渗透高度整合,以补足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前提下展开的趣味化、生动化、互动式教学,其中“体”具体指代身体活动,即保证学生在课内踊跃参与各类活动,以此增强课堂活力,而“悟”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情感、思想,将这些感悟与体会整合实现身心共同发展。该类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结合课内所讲述基础知识来组织针对性较强的实践类活动,实现内外结合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体悟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价值

(一)达成素质教学目标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态度,不能将知识讲解视为唯一任务,要明确学科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要在案例解析、模拟实践中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让他们健康生活、快乐成长。而体悟式教学注重情感分享以及实践体验,师生之间可以在轻松、舒适的场景中交流,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自悟,强化教学效果,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教师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必须明确一点,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活动组织都要服务于学生,要让学生在理解知识内涵的前提下端正自身思想态度,生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世界观,并且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不良行为加以约束。体悟式教学解决了传统教育枯燥、沉闷的弊端,让学生在课内“动”起来,并发挥出主观优势,在潜移默化在中理解多元化观点,实现个体的全面成长。

(三)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日益成熟,身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如果初中时期针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够科学合理,也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轻度的会产生厌学、叛逆意识,重度则会做出危害家庭、社会的行为,故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重点。而体悟式教学策略的落实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增加知识与生活联系,并能推动实践活动的组织,从而使学生可以经历体验过程从更深层次出发认识道德与法治概念,最终促成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在实践中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体悟式教学的策略思考

(一)观念转变——重沟通,勤引导,挖掘潜力

为保证教学高效性,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尊重学生主体思想、突出体悟感受的重要性,在正式教学中将增加师生间交流互动为核心目标,课前准备阶段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身心成长需求、个性特征,在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设计生活化交流、感悟潜能激发的计划,采取互动式教学加以引导,在轻松课堂氛围中加快知识的渗透速度,达成最佳教学效果。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的主人”中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时,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对情绪的管理措施进行陈述,而是要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生交流互动,通过播放以下两段生活化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视频一】配合歌曲《好心情》展示好朋友去游乐场游玩的画面,他们一起坐过山车、吃冰淇淋、合照、奔跑、嬉戏,随着音乐歌词“常常有好心情,一见你就有好心情”展示主人公笑颜的画面。

【视频二】小李在台灯下看书,因为怎么也无法解开数学题时心情逐渐崩溃,在灯下大哭,他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第二天课间也不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角落内,逃避学习、逃避交流。

在观看到两段“情绪”完全不相同的视频后,让学生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同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分析个人情绪,教师通过“为什么会这样想啊?”“你为什么会不认同这个观念呢?”“老师其实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的!”拉近师生的距离,在交流中讲解重难点知识,在生活化讨论中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考虑到个人观念、言行的影响,约束自我,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资源整合——析目标,优教学,材料体悟

相较于其他学科,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相对灵活,课内能用到的辅助资料也较为丰富,为此想要真正落实体悟式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深度解析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多元化材料进行整合、分类,从而展开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领悟人生道理,并且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大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带有一定关联,他们也能养成观察、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获得个体道德素养的发展。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理”前,教师首先要总结课堂教育目标,将目标分为三部分:1.知识方面。明确“尊重”含义,明确“尊重”对个人、社会的价值,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正确做法。2.能力方面。列举生活关于“尊重”的实例,学会欣赏他人、平等与人交流。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用心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正式授课过程中展示多元化材料,课程导入部分展示“鲁迅教育孩子”的故事,渗透“尊重是素质的体现”的观念,让学生可以从小故事中懂得尊重身边每个人的意义,从而进入“尊重他人”课程教学,其间可以将“尊重比帮助更重要”观点视为核心议题,列举各类生活小事,对“尊重”和“帮助”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其中帮助可以表现在很多细小的事件上,如出钱、出力、出主意等,“尊重”则是激活奋发向上活力的一种心底潜能,帮助的重点是怜悯、爱心,尊重则是觉悟、思想,在丰富生活案例的对比下学生的认知能力明显提高,知识认知也更深刻。进而继续展示“杭州图书馆免费对所有人开放”的材料,呈现出不同读者对乞丐、拾荒者等进馆看书的观点,在课内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明确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同时也是文化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尊重能减少摩擦,还能让整个社会都处于“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之中,不仅是个体发展的必需条件,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核心要素。

(三)自我感悟——新情况,共探索,内化于心

全新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不要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需要通过寻找值得深度探究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地体验、感悟、理解,在思考过程中深层次探索,不断发现新情况,并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适应新问题、新环境,深化知识理解,真正将所学内化于心,最终实现思维品质、表达能力、道德素养的同时发展。例如,教学“‘我和‘我们”一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我”和“我们”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借助图片展示的方式设计教学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索与表达欲望。

【图片一】学校社团招新简章。

【图片二】初一五班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奖牌数第一的好成绩,赛后合照。

【图片三】班级大扫除,小组合作建造温馨、整洁的学习环境。

在观察这些集体照片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动在脑海内搜索关键词“归属感”“集体感”“平安感”“荣誉感”等,进而在自然状态下明确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图片观察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十分强烈,他们会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集体”的优势与弊端,从辩证的角度去思考“集体”的意义。在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听到“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句歌词时,学生能产生更强烈的感受,明确集体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在探索中讲述个人于集体中感受到的温暖,在自我感悟中将所学内化于心。

(四)问题思考——梳知识,找重点,互动探讨

初中时期,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观点都有自己的见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内巧妙地设置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课内营造轻松且积极向上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开展体悟式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基于不同视角、不同背景进行深度探究,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之间能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从而不断开阔视线范围,在优势互补中产生更深刻的感悟,于互动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针对学生所提观点需要鼓励、认同,促进他们的成长。例如,教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时,需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首先提出问题“面对网络谣言,我们需要怎么做?”“在处理不良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制定科学、健康的上网计划?”“为实现‘网络助力生活的目标,我们需要怎样向政府建言献策?”等,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一步步探究出网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还能在合作、分享中整理出在网络中必须遵守的规则,通过沉浸式思考问题明确“信息节食”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在网络中传递正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習惯。

(五)创设情境——明观点,创情境,情感交流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态度就基于传授知识,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及时转换思想,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帮助他们打开体悟的大门,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多元化的实践情境,进一步明确单元的核心观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去领会、感悟,进而与身边的教师、伙伴进行情感交流,感受知识的内涵,实现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生命的思考”时,为帮助学生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可以播放视频创设情境,视频的背景是体育课结束后,男同学小姜打完篮球大汗淋漓进入教室,他为了快速降温坐在了空调的正下方并且将温度调到了最低,此时其他同学感受到了凉意,也都坐到了小姜的周围,而小明却穿上了衣服,并且选择用校服将头包了起来,同学们看到小明这个稍显滑稽的样子都大声嘲笑他。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班级中的一员,结合教师课内所讲的知识来判断视频中主要人物“小姜”与“小明”的做法谁的更正确,进而以对健康负责的态度指出小姜的问题,并且联想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拒绝一切不良行为。

(六)健全评价——建联系,重反思,衡量效果

反思、评价同样也是体悟式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课内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观点认知等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让学生产生更加明确的自我认知,教师也要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细化分析。与此同时设计模拟问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更准确的反馈信息,并建立科学、务实的评价机制,增加对效果衡量的标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让他们可以在接受评价、自我反思后更自觉、主动地参与体悟活动。例如,教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一课中“法不可违”部分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以及法治观念。在教学反思、评价环节中教师应该将“反思日常行为”“自我控制”“自觉约束”等视为关键词,通过设置体验式活动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看看他们是否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反思阶段的活动任务应该更复杂,对上述核心要素进行深入思考,观察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判断状态,并且最终从实践效果、知识认知、情感态度等层面给予他们针对性的评价,评价的语言以激励、鼓舞为主,这样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后产生成就感,最终更加注重观察生活,鉴别违法行为,在具备辨别善恶是非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授课期间不仅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细化分析,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实现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教育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及时转换观念,借助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健全评价、整合资源、自我感悟等方式构建出体悟式教学课堂,深化学生知识认知的同时还让他们通过实践明确为人处世的原则,最终将道德、法治知识内化于心,实现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

(邱瑞玲)

猜你喜欢

体悟法治教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最美教师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