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2-05-30林慧君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布置知识点作业

林慧君

随着新课标准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作业完成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业在小学数学中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精心设计的,高效的课堂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教师课上所讲述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上有所提高。教师在进行课堂备课时,需要对作业的设计进行研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进行相关讨论,以便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成绩。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以及重要性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作业是知识巩固和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方法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在作业的具体设计中教师要做以课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从而真正地将作业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小学數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与课堂紧密配合,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和兴趣的发展,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当堂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反映出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暴露出学生的学习弱点,从而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作业过程中应尊重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摒弃单一式的作业布置方式,不再将单纯的模仿和计算作为学生作业布置的途径,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分层性和操作性的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1.数学作业类型过于单一

小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常常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以期通过让学生完成大量的数学练习题帮助学生对课上的知识进行巩固。殊不知,此种类型的作业只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当今教育界提倡的“双减”政策不相符,从而导致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不高,致使降低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数学作业布置任务量较大

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的教学只是认准了“多练习,多巩固”这种教学模式,而往往忽略了数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或者引导学生对某些公式和技巧进行记忆,此种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发展。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应用知识,无限增加作业的量,导致学生的作业压力不断变大,最终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烦的心理,阻碍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3.数学作业内容过于枯燥

数学的知识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学习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枯燥。在课下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或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来实现。趣味性作为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教师忽略了作业设计中趣味性的融合,在设计中没有添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从而使数学作业的枯燥性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增加反而减少,从而阻碍了数学学科的发展。

4.作业设计没有针对性

一提到数学知识点,学生的心理往往是想出复杂、困难等词语,在教师的教学中数学作业量都较大,所以导致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且由于作业量大,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就难以全部批改完成,在此背景下许多学生难以在教师的作业批改中得到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创新作业的批改制度并完善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让学生的作业得到及时批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现状产生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及作业布置过程中仍采用以往单一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此外,一部分教师对作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认为只要学生按照课后练习题进行操作能很好地巩固相关的知识点,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小学生本身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难以进行坚持,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学生方面

小学生处于初次接触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数学一无所知,他们只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并且学生的自制力往往较差,同时具有活动爱玩的天性,此时若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学生就容易分心,没有兴趣完成作业。学生的自身天性以及特点阻碍了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以及自身数学成绩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本为依据”的设计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加固,从而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点的相关巩固。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布置一些游戏型、生活型等作业,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思考。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改善作业的布置方式和批改方式,借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利于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和完善。

(一)设计生活型作业,促进数学生活之间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数学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运用数学知识的现象,如一些商店折扣、距离问题等,这些都利用了数学的知识点。在学生作业设计的改革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理念设计出新型的作业,让作业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例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教师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生活型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思考平时和妈妈一起出去买菜,菜市场会不会标注某种蔬菜多少钱一千克,千克是否能成为表示物品重量的单位。然后为学生讲解天平这个测量工具,并引导学生对一些物体进行回忆,并说出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到家中寻找一个一角硬币、一根10厘米的绳子、一包卫生纸和一瓶洗衣液,并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说出哪些东西较沉,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其选取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利用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作业的高效完成。

(二)设计趣味型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任何阶段的学生都会有学习的压力,若要适当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高的作业内容。趣味型作业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数学思考。在此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型的作业设计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如利用游戏关卡的模式,按照不同难度的题目类型来设计作业,通过新颖的作业形式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在作业的第一关设置:“计算[0.3+3.5]”,这是不进位的小数加法计算,其具体的解法也比较简单,学生的完成速度也相对较快;在作业的第二关设计:计算[0.3+5.7],这就属于进位的小数加法,需要学生先计算小数点之后的数,然后进行进位加法计算;在作业的第三关设计:“计算[3.8+5.7+7.3]”,这是多个小数相加,在计算中应全神贯注,注意是否进位,进多少位。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每一关的题目数量和难度,让学生借此进行充分的锻炼,从而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巩固。

(三)设计分层型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自信

小学生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有差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某一道练习题上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作业设计的分层性不仅能使班级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分数加法”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師可以通过作业的分层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数学作业。对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如[13+23]等这些分母相同的加法计算方式,由此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求他们掌握这些基础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类似于“[12+13]”这种异分母的分数加法,引导学生在解题之前对分母进行通分之后再计算。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计算[13+14+12]”这种多分式的加法,引导学生先观察算式中有没有同分母的分式,将前两者的计算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最终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些题型。利用此种作业设计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

(四)设计探究型作业,促进学生思考能力提升

数学这门课程是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学和作业布置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探究,通过探究将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小学生往往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况且学生的理解能力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就要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数学作业,促使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知识学习。例如,在“比例”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应将班级中的学生等分为几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都挑选出一位数学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在此过程中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让学生对这个概念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沟通来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教师提出例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思考:“如果[2a=3b],那么[a∶b]等于什么?”对此道例题,学生需要对比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反思,这道题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可以将式子转化成[ab=32],这样就能直接看出来[a∶b=3∶2]。利用此种作业布置方式不仅拉近了班级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拓展。

(五)设计问题型作业,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掌握

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题海战术”显然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可以通过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将作业与课本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进位加法”相关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知识。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一个问题,如什么样的加法叫作进位加法?同学们能否举出两个实例?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上所讲解的知识回顾进行回答,在此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实际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如“尝试计算[17+13]、[28+13]、[19+27]”。在学生拿到这几道题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其观察,并对学生提出类似于“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这些式子有什么异同吗?”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利用此种作业布置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还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作为学生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学生的小学学习阶段,不合理的作业布置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不断为学生优化作业设计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布置知识点作业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关于G20 的知识点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