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摭谈

2022-05-30张拜文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2年10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张拜文

[摘    要]本文从心理教育概念解析出发,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操,创新教育方法,扩展教育途径,增进师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活用教辅设备,提高教育效果,举办主题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并提出了心理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注重家校社协同理念,关注学生成长;搭建系统校本研究,设定相关主题;注重德育理念引入,落实品格素养,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奠基。

[关键词]心理健康;策略探究;师生关系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正是接触世界,感知生活的重要阶段,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这便需要教师用爱来浇灌,钻研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价值观念是教育教学的一大核心。想要实现这一点单纯地靠讲授远远不够,这要求班主任教师能够开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途径,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加以指正,以此全面深化学生素质教育,增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一、心理教育概念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心理教育方针演变的,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即要以学生学情状况与成长状况为背景,针对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做出的一种调整。这正是心理发展教育的新契机,尤其是21世纪教育的振兴计划明确提出,要塑造具有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同时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是教育的一大核心。而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十分必要,尤其是在步入小学后家长的关注率降低,导致学生的心理成长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以情感入手,真正走入学生内心深处,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紧密观察并进行针对性地解析。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操

(一)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无法真正打开心扉,同时在面对教师关怀时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以情为主,学生因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在小学成长阶段心理问题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实现人性化的创新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水平。例如在日常考试中,部分学生成绩偶有起伏是十分正常的,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成绩不是很理想,从而导致心理出现落差感和失落感。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创建正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成绩理想的学生要有一个平稳的心理状态,做到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及时做好一名正确的引导者,使学生心灵可以得到沟通,情绪得到缓解和调节,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以后的学习方面不会泄气,并用最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并且需要向学生传播自信和健康向上的观念,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能够以积极的人生面貌去面对学习生活,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增进师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与学生并非对立关系,在以往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及班主任都避而远之,长此以往则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逃避心理,使心理教育无法开展,进而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若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则要班主任教师从实际生活入手,充分把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以情感投入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关爱,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让学生主动打开心扉,提升心理教育教学质量。例如,信息化的快捷便利性已经成为当下交流的一大特点,在课下,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微信、QQ号码等告诉学生,还可以加入班级的交流群。在网络世界里,学生会放下拘谨,把心里的一些烦恼、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与同学之间的不愉快都畅所欲言地说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弥补因为工作忙碌而不能和同学交流出现的隔阂,还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班主任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群交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聊天中,这样,可以时刻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从而让学生在心灵上更靠近自己。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关爱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爱和行动去感染学生,用最诚挚的内心温暖他们。教师只有亲身融入学生,才可以倾听学生成长的烦恼,帮助学生解决烦恼。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教师与学生成为紧密契合的整体,班主任亦师亦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好帮手,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生活的乐趣,从而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去学习与生活。

(三)活用教辅设备,提高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过程的重要一课,尤其是班主任,更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心理教育,如何辨别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当生活中遇到困境应该如何解决,只靠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班主任运用教辅设备,将深奥的心理知识与动画影片相结合,用学生听得懂能理解的语言全面提升心理健康。如《青春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指导学生如何对待青春期内心悸动,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产生对于生命的深思,也会对其他生命产生敬畏之心,由此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勇敢向上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促进完善的心理教育奠定重要基础;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班主任运用多媒体给班级带来浓浓活力,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四)举办主题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心理健康只靠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真正带动学生接受班主任的引导,沉浸在班级活动之中,才能全面提升心理教学质量,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活动搭建。班级活动是深化学生心理教育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教育、学习交流十分广泛,通过主体性班级互动的搭建,真正带动学生基于心理教育问题交流情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促使学生心理教育与思维紧密关联在一起。

例如,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演讲。通过这些比赛活动,可以向学生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活动,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一些跳舞、唱歌和踢球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消除抑郁和烦躁不安的心理现象。通过主题活动改变学生的心境,也可以让学生之间消除隔阂和孤单情绪。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开展多种多样的班集体活动,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每一项活动最少要设计一项心理辅导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消除心理障碍,互相沟通。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心理教育不再讳莫如深,教师正确的心理引导融汇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活动之趣,能够以更加愉悦、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生活,全身心地提升学习成绩。

三、心理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一)注重家校协同理念,关注学生成长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家长过于忙碌,常常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没有日常的亲子情感交流的机会,使得很多小学生的情感越来越淡漠,时间长了甚至不愿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情绪情感,造成孩子的情感贫乏。

例如,在传统的家长会和家访时,有些学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日常生活中只是督促学生学习。部分家长受到的教育程度比较低,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家长会时,班主任需要多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在家访时,班主任可以多了解学生家里的生活环境,部分家长的一些不健康行为和不良嗜好很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有的学生不开心的时候,父母对其忽视,不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这些都可能成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家访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重点观察,发现情况要与其家长进行重点交流。通过家校协作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良好的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将家长、学生与校园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协同教学理念,能够针对性地分析学生不足,并进行多方面的关怀。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在爱的条件下健康成长,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去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二)搭建系统校本研究,设定相关主题

校本研究的概念由来已久,既然要搭建完善的教学主题,构建完善的班主任教研团队,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充分研讨,让心理研究课题真正被学校重视。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总结心理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劣势,并以校本探究的根源从最大程度弥补教学漏洞,实现教学的有效落实,促进心理分析的高效化、知识框架的简洁化、实践训练的体系化,解题能力的多元化。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深化——分层——具体探究的相关理念。

首先,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形式。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讲座为主,对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形式,除了理论讲座以外,适当增加动手操作练习,以此来增强班主任的热情。其次,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活动,而很多班主任缺乏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在培训中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识培训,具体包括小学生心理特征、健康标准、专业心理知识等内容;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培训的力度和针对性,针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培训。另外,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来调动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促使班主任教学能力的提升。当前不少班主任对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倦怠心理比较明显,缺乏自我提升的责任和角色意识,并且不愿意参加相关的培训。为此,学校可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考察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学成果,并对考察的结果进行排序,以刺激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将新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与教师在校本研究的过程中亦会相互激励,形成完善的教学研讨新格局,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助益良多。

(三)注重德育理念引入,落实品格素养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德育教学的重要范畴,应着力在心理教育的引导下带动实现形成完备的德育水平。德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在近些年来被反复提及,在新课程改革之中明确提出:“要着重塑造学生知行合一的相关能力,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新时代学生。”由此亦可以看到德育素养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构建德育课堂,倡导校园德育风尚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脉络。这也是心理教学深化与培养的一大重点,需要班主任教师立足于实践课堂,充分提炼爱国、团结等思想,以此深化学生的品格素养。

班主任注重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行,实现道德素养与人文意识的统一进步。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看一看生活的校园,有些地方随处可见的垃圾,被随意折断的花草树木,这些都是生活之中的不文明行为。此时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每一名学生都乱丢垃圾,咱们温馨的校园环境是否还能维持呢?此时学生陷入了沉思。班主任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不断恶化,同学们再也看不到蓝天,是否会自责呢?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则能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之中注重自身文明行为。当然,还有学生之间的文明交往也是文明行为的重要范畴,班主任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口出脏话,不尊重其他学生,此时班主任教师则需要与学生进行谈话。班主任教师在运用文明语言时加以引导与交流,在对比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文明意识。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真正助力学生成为文明小能手,这对于深化学生文明素养,助力学生成为德育传播达人具有重要帮助。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好少年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主流,这对于深化学生素养,提升学生能力具有重要帮助。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良好的心理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帮助。而这需要班主任教师着重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探究,这与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小学教师应该多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不能只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还要多在生活上给学生一些关爱,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温暖,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用真情抚慰心灵——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重要教学课题,以期真正实现挖掘学生素养,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小娟.让阳光温暖心灵——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小学时代,2021(12):2-3.

[2]王琴琴.优化班主任工作 促进小学生成长——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0(52):2-7.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