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2022-05-30黎修远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跨学科

黎修远

【摘 要】听评课是一线教师的常规工作。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采用德国教学论专家希尔伯特·迈尔的理论框架和标准,但是利用这些标准进行跨学段评价课堂时,如果标准僵化,或许会导致判断失误。实践中,需要把握“引导—自主”成分的多少与不同年级学生的适切性。

【关键词】跨学科 跨学段 课堂评价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会因各人的知识基础、学科背景、观察对象和评判目的的不同,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人从事跨学科教研20年,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扰,直至接触到希尔伯特·迈尔的理论,才找到了线索。

当代著名教学理论家希尔伯特·迈尔是德国奥尔登堡大学教授。迈尔著作颇丰,他不仅对德国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科学总结,更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和理论体系,在德国乃至全球教育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迈尔多次造访中国,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了他的《备课指南》《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课堂教学方法:理论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篇》等著作,迈尔的主要教学理论就集中在这些著作里。

一、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跨学科的标准

听评课是一线教师的常规工作,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学科内观课、议课总能得心应手,但要让他们跨学科评价课堂教学,则往往令他们力不从心,甚至有隔行如隔山之感。分科教学制度把教师们禁锢于一个个学科孤岛,但好的教育又岂能在“孤岛”状态下生成?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实践表明,综合学科或跨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学校管理者和教研员尤其要具备跨学科观察和评价课堂的能力。

跨学科评价课堂首先必须解决标准问题。在《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中,迈尔提出了“对于所有专业、所有年级和所有的教学形式都有效”的十条标准,即清晰的课堂结构、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清晰的教学内容、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个体发展、“巧妙”地安排练习、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2006年,迈尔在接受国内学者访谈时曾提到,“现在在德国,已经有学校运用我的十条标准在对学校进行评估”“已有一些政治家和教师都愿意使用这些标准”。

很多年来,因工作需要,笔者需要跨学科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使用迈尔的标准已经成为习惯。

例如,某次公开课展示活动中,笔者听到一位优秀教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In the playground(上海教育出版社“英语口语交际”),上课时,教师运用优美的肢体动作,配合单词卡通道具,利用角色扮演游戏等,把学生带入英语童话世界,让“好玩心”在童话乐园放飞;利用学习进阶比拼、男女生大比拼、不同组别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放“好胜心”;利用动作游戏、模仿表演、节奏变换、图片传递、火车接龙等各种方法,将乏味的练习置于妙趣横生的游戏中。课后,笔者用迈尔的标准做出简评:综观整节课,内容结构十分简洁明晰,师生交流顺畅,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有效学习时间的比例极高;课堂练习安排巧妙合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堪称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典范。

曾听名师执教三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入题之后,教师顺势让学生学写“司”字。接着让学生对照插图把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讲清楚。在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地讲述之后,引导他们读现代文版《司马光》。随后,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引导学生诵读文言课文。这个环节,不仅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读的字、词、句,读出节奏韵味,还富有创意地让他们在一遍遍诵读时,利用演示文稿软件逐渐改变课文的排版样式,从现代的横排、从左到右、有注音版式,逐步还原成古人的竖排、从右到左、无标点、无注音、繁体版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原汁原味的古籍样式。在文本理解环节,教师着重训练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从文本(包括注释)中寻找证据的习惯和能力。文本分析之后,又巧妙安排了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古文和现代文到底哪个更好(不设标准答案,教师也不带立场)。最后是拓展阅读和延伸阅读环节,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这节课,教师表现出了名师循循善诱的功力。在简评中,笔者用迈尔的标准,使用诸如“清晰、有效、促进学习、创建意义、多样化、发展、巧妙、明确期望”等关键词来描述课堂观察,并进行恰当的分析评议,效果依然较好。

迈尔的标准非常好用,原因在于他将课堂结构科学归纳为目标结构、内容结构、社会性结构、过程结构、行为结构和空间结构六个维度,而十条标准分别对应这六个维度的不同方面,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二、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跨学段的评价

然而问题来了,上述两节公认的好课,如果复制到高年级上,它们还是好课吗?

小学是孩子人生历程中身心变化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时段。在这期间,孩子们将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儿童,成长为渴求独立自主的少年。在认知发展上,按皮亚杰的理论,孩子将从前运算阶段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孩子将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直觉道德阶段发展到对公正和平等的关注,并逐步适应遵从社会习俗,按公众期望行事。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立场来整体描画小学阶段的课堂生态,图景一下子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借用迈尔的话就是,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任务是用爱心、权力和专业认知引导学生独立”。或者说,“教师教学行为的重点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他要让学生能够获得能力……他要引导学生尝试‘直立行走,也就是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行为”。

低年级学生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的好奇心、好玩心、好胜心很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聊是课堂重罪”,低年级好课的关键词是“有趣”,前述那节英语课,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就是为了让学生爱上学习,跟随步伐,而不是感到无聊和频频走神。中年级学生正由“爬行”过渡到“直立行走”,由依赖走向独立。因此,中年级的课堂教学除了保留些趣味,还要抛出些拐杖,引导学生“练习行走”。中年级的课堂,可用“引导”作为关键词。《司马光》一课的教学就正是这样,在大的教学进程上,在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的能力上搭建脚手架,悉心引导;在每一个小的环节上又是放手的、鼓励的、多元的和独立的。到了高年级,好课的关键词或许就是“独立”“自主”了。纵观整个小学的课堂生态,借用迈尔的话或是“引导和自主之间的辩证的对立推动教学进程”。

显然,依据迈尔的“引导和自主之间的辩证的对立”观点,如果在一个系统内(如一所学校),需要在连续的时间轴上整体考查教学的效果(即跨学段评价某学科的教学),上述十条标准中的某些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就不能一成不变了,而要放到具体的学段情境中具体考量,否则便是“刻舟求剑”了。

如上述两个课例中的具体教学策略、方法和行为,放在中、低年级情境,的确是生成了“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确是促进了“个体发展”。因此,在实际评判中,如果采用量化评分,这两个项目的分值就可以给高分;但是,如果放到高年级,恐怕就不能打高分,甚至要打低分了。如果评分标准在不同的学段中僵化、固定地使用,或许将导致判断失误。

在一所学校中,管理者常常需要考虑某些教法在不同年级是否恰当,或者考虑某种教学风格的教师适合放在哪个学段。这时,牢记迈尔的“引导和自主之间的辩证的对立推动教学进程”这句话,并采用恰当的标准灵活进行跨学段评价,把握“引导—自主”成分的多少与不同学段学生的适切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段兆兵,葉旭平.德国普通教学论的危机与新方向——访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1).

[2]邓志伟,吴敏.优质教学的特征——德国学者迈尔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6(5).

[3]希尔伯特·迈尔.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M].黄雪媛,马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PBL课程开发与协同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bfz2026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