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

2022-05-30杨红珍

百科知识 2022年15期
关键词:谓之若虫诗经

杨红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在民间及王廷贵族中传唱的诗歌,共311首。在这些诗歌中,涉及昆虫描写的诗歌共有19篇,其中,“风”诗8篇,“雅”诗10篇,“颂”诗1篇。在这些篇章中,除了两篇是借助昆虫的生活习性来描写时令转换之外,其余的都是借助昆虫表达一种情感,比如,思念、凄苦、劝诫、讽刺、斥责、欣赏、美好愿望等。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

—《诗经·小雅·小弁》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诗经·大雅·荡》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诗经·豳风·七月》

蝉是公认的鸣虫,是夏日里喧嚣的乐队,秋日里凄婉的音符。不过,与蛐蛐、蝈蝈等鸣虫不同,蝉并没有作为观赏鸣虫被人们饲养,这也许是因它其貌不扬,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又或许是其鸣声不适合在狭小的空间里聆听,而是需要广阔的天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中,这种再普通不过的昆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诗词歌赋、配饰、器具……随处都有蝉的身影。据考证,我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夏朝的国号就来源于蝉。

蝉的称谓

蝉,又名知了,据说是因为蝉的鸣声很像“知了、知了……”,又因为蝉也像猴子一样总是趴在树上,所以蝉又名知了猴。不过,这是现代对蝉的称谓。蝉在古时的称谓可真不少,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地区不同对蝉的称谓不同,有的是因为时代不同对蝉的称谓不同。当然,古人也注意到蝉有不同的种类,所以也给其不同的称谓。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蝉有螓、蜩、螗3种称谓。《尔雅·释虫》中对蝉的称谓有:蜩、蜋蜩、螗蜩、蚻、蜻蜻、蠽、茅蜩、蝒、马蜩、蜺、寒蜩。西汉扬雄的《方言》对此有所解释:“蝉,楚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蜋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谓之?。其大者谓之蟧,或谓之蝒马;其小者谓之麦蚻,有文者谓之蜻蜻;蜩蟧谓之茅蜩。”

此外,《诗经·卫风·硕人》中有:“螓首蛾眉。”《毛传》认为“螓首”是称赞齐国美人庄姜有宽广的额头。而之后许多注家对“螓”注释为:如蝉而小,其额广而方正。那么“螓”到底是哪种蝉呢?《方言》云:“有文者谓之螓。”是说“螓”是一种身上有花纹的蝉。因为不管个头大小,所有的蝉都是方头广额,而“螓”是特指那种漂亮的有花纹的蝉,这也正符合庄姜的美貌。《诗经·豳风·七月》有“五月鸣蜩”,《诗经·小雅·小弁》有“鸣蜩嘒嘒”。一般认为,其中的蜩指的就是蚱蝉。蚱蝉,又名金蝉,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蝉,也是一种物候昆虫,在炎热的夏季开始欢唱。《礼记·月令》里说:“仲夏之月……蝉始鸣。”所以,从季候学上讲,蚱蝉就是夏令的代表。

蝉文学

古人提到的蝉基本上都是带翅的成年蝉,它们居于高高的树枝上,不知疲倦地吟唱,却不见它们吃东西,而寿命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所以有“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之说。古人认为蝉出尘泥而不尘,吸风饮露,不吃秽物,吟唱只属于自己的歌。蝉的这些特性代表了清素、高洁、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自然也成为诗人借物咏怀的描写對象。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咏蝉五言诗。作者托物寓意,物我互释,借蝉的居高而鸣远、饮露而清高的习性来表达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西晋文学家陆云在其《寒蝉赋》中称蝉有五德:“夫头上有,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这已不仅仅是对蝉的赞美,更体现了儒士对于自我品德完美的追求。晋代郭璞《蝉赞》言蝉:“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

文人言蝉,多指寒蝉,用以表达悲戚之情,渲染愁苦哀怨的气氛。宋代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陈子昂的《感遇诗》有:“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凄惨悲鸣的寒蝉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于烘托凄荒悲凉的气氛,融情入景,暗寓凄凉的离别之意和羁旅思乡之情。

除诗词之外,我国还涌现出很多与蝉有关的成语,如噤若寒蝉、薄如蝉翼、金蝉脱壳,等等。《诗经·大雅·荡》中说:“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成语“蜩螗沸羹”也由此而来,用于形容喧闹的环境,如同蝉鸣及羹汤沸腾的声音,扰乱人心。

在我国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玄奘的前世被取名为金蝉子。金蝉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寓意着长生不老,难怪那么多妖怪想吃唐僧肉呢!

蝉形器

从古到今,蝉一直被视为纯洁、清高、超凡脱俗的象征。在玉器、青铜器等各种不同质地的出土文物中,蝉及蝉纹都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除了玉蝉和青铜蝉纹外,还有石蝉、骨蝉、铜蝉、木蝉……似乎所有材质的雕刻作品里都有蝉的形象。

玉蝉主要有3种类型:冠饰、配饰和晗蝉。汉晋时代出现了以蝉为饰的帽子,被称为“蝉冠”,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和显贵的代名词。玉蝉也用于配饰,如以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等等。

晗蝉是指在逝者口中放置的玉蝉。晗蝉寓意转世重生。蝉从地下钻出地面,蜕壳羽化成蝉,飞上高枝。因此,古人认为蝉可以超越死亡,转世重生。在亡人口中放置玉蝉,具有脱胎换骨、复活再生之意,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灵魂仍在,不过作为一种蜕变而已。

《荀子·大略》云:“饮而不食者,蝉也。”古人认为蝉“饮而不食”,为清洁之虫。青铜饮食器中的蝉纹,可能就寓意着饮食的洁净。而连续的蝉纹暗含“蝉联”之意,预示着权力的逐代延递,同时也表达了子孙昌盛、世代相传的期望。商周青铜器中出现少量的人面蝉纹,如陕西铜川出土的弓形器中出现两个相对的人面蝉纹,这种人形蝉可能表示,人通过蝉的蜕化而达到死而复生的目的。

除了将蝉请进自己的诗词歌赋中,文人还将蝉请进自己的书房。将蝉形砚置于案头,便可以与蝉朝夕相对,达到物我互通、以物言志的境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明代蝉形歙砚,分别被鉴定为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此外,安徽省博物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也收藏有蝉形歙砚。

蝉的一生

蝉属于半翅目、头喙亚目、蝉科,全世界已知有3000多种,我国有200多种。它们的身体多为中到大型,头部两侧有一对大大的像琥珀一样的复眼,有3只小眼长在头顶上,呈三角形排列。触角细短,刚毛状,前后翅均为膜质,光滑而透明,翅脉发达,呈网状,合拢时呈屋脊状。前足为开掘式,股节常有刺或齿,适合挖土打洞。雌蝉的产卵器发达,适于将卵产在植物组织中。

蝉属于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成虫靠吸食树干的汁液为生,所以它的口器又尖又长。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潔,栖高饮露,其实它是在刺吸植物的汁液。若虫寄生在树根旁边,吸食树根的汁液。若虫和成虫的食性相同。

雄蝉放开歌喉,用没完没了的歌唱来吸引异性,雌蝉则用心鉴定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然后与之交配。之后,雄蝉完成使命而死亡,雌蝉则在树皮缝中产下下一代,几天之后也死去。

产卵时,雌蝉头部朝上,将尾部发达的、有锯齿的产卵器刺入树枝木质部内,造成爪状“卵窝”,然后在卵窝内产卵。每一卵窝内产卵6~8粒,一根产卵枝平均有卵90余粒。卵窝密接,呈直线排列,少数弯曲或呈螺旋状排列。所以,蝉对树木造成的危害,主要在产卵时期,被产卵的枝梢干枯而死。

卵于树枝内越冬,翌年春天孵化。刚出世的若虫只有1毫米长,身体多为白色或黄色,很柔软,遗留下来的外皮形成一条细丝,将若虫倒挂在半空中,不久便落到地上,然后潜入土中生活。多年之后的一个黄昏,老熟若虫从土中爬出,并爬行上树,然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地下生活

蝉的一生中,欢唱的成虫期只有短短的一两个月,而之前的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都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度过的。蝉的生活史一般为4~9年,最长的可以达到17年。

若虫孵化后,钻入植物根系附近的泥土中。在整个冬天,它们不吃不喝,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它们才开始从植物根部吮吸富有营养的汁液来维持生命。地下尽管暗无天日,它们却能在那里吃得饱饱的,而且十分安全。

在漫长的地下生活中,若虫要为自己修建住所和活动的隧道。这个隧道深约数十厘米至一米,而且通行无阻,方便它在隧道内爬上爬下,秋凉时钻入深土中越冬,而春暖后又可以向上迁移至树根附近取食。若虫要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才能做成一条隧道。它会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硬“水泥”。它的身上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在掘土的时候,先将液体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变柔软,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形成坚硬的墙壁。所以,当蝉在地面上出现时,有时候身上会有许多潮湿的泥点,甚至蜕皮之后,泥土还粘在剩下的空壳上。

在隧道的顶上,留着一层一指头厚的土,便于隐藏,并可以抵御外面不利的气候。要出土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它就会继续钻入温暖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在夏季阳光暴晒,久经践踏的道路上,人们有时会发现很多与地面相平、如人的拇指一般大小的圆孔,蝉的若虫就是从这些圆孔里爬出的。

精彩的羽化

蝉的羽化过程堪称精彩。蝉出土之后会慢慢地爬行,直到爬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地方,比如一棵小矮树,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之后,蝉就不再移动。几分钟之后,蝉外层的壳开始由后胸背中央的一道蜕皮线裂开,慢慢露出淡绿色的胸背。随着蜕皮线裂开的程度增大,蝉的头部先从壳中伸出来,接着是口器和前足,然后是中足、后足与卷曲的翅。最后,除了身体最后的尖端,差不多整个身体已完全伸出壳外了,身体与蜕壳几乎形成了90度角。

这时,蝉会表演一种高难度的体操。它腾空而起,将整个身体全部从壳中抽出,然后用六足紧紧抓住蜕壳,头朝上。卷曲的翅在重力的作用下慢慢展开,并尽可能张开。从开始蜕皮到翅完全张开,这个过程大概需要40分钟的时间。刚羽化的蝉,身体还比较柔软,色彩也比较淡,经过一夜的时间,身体慢慢硬化,色彩也开始加重,两对翅也合在了一起,成为我们白天在树上看见的蝉。

蝉鸣

蝉声似海。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蝉是不知疲倦的歌手。酷夏的中午,唯有蝉宏阔嘹亮的歌声占据着整个夏季的天空,毫不起眼的蝉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是夏日里的蚱蝉,它们总是“知了、知了……”叫个没完。蚱蝉有群鸣的习性,往往一只蝉叫起来,其他的蝉也跟着凑热闹,这样一带十、十带百,一时间恨不得形成“万蝉大合唱”;如果有一只蝉的歌声停下来,其他的蝉也会慢慢地停下来,演唱会也进入“中场休息阶段”。蟪蛄的个头较小,喜欢栖息在树干上,它比蚱蝉出现的时间要早,一般五六月份就开始鸣叫了。蟪蛄的鸣声没有蚱蝉那么高亢洪亮,听上去就像“吃吃吃”,单调而干涩。蒙古寒蝉一般在深秋的时候才会欢唱,声音似“吱—哇、吱—哇……”,不过声音低微、单调、沙哑而断续,充满凄凉感。

会鸣叫的蝉都是雄蝉。雄蝉之所以歌声嘹亮,是因为它的第二腹节两侧各生有一个“发音器”,发音器由最外面的半圆形盖板、富有弹性的极薄鼓膜、与鼓膜相连的鼓肌和大气囊组成。发声时,鼓肌伸缩,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盖板和鼓膜之间的大气囊可以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雌蝉没有发音器,所以不会鸣叫,不过它们的听力很好,能在万千歌声中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雌蝉的“听器”长在腹部。

除了求偶及召唤之外,蝉的鸣声还有警告的作用。在人去捉蝉的时候,蝉也会发出鸣声,但与它在树上的高亢歌声完全不同,也许是受了惊吓发出恐惧的声音,也许是重获自由后发出惊魂未定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对其他蝉的一种警告,提醒它们要隐藏好,不要被敌人发现。

蝉的食用和药用

蟬肉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虽然整蝉都可以吃,但最美味的还是蝉的胸部,因为胸部是蝉的运动中心,行走和飞行都靠胸部肌肉来完成,所以蝉胸部的肌肉很有力量,肉也非常有嚼头。蝉肉有多种做法,可以红烧、煎炸、烧烤,农村孩子则把蝉抓回来以后直接扔进刚做完饭的柴火灰烬里,过一会扒出来吃,这有点类似于我国先民最早的捕蝉而食的方法—耀蝉,即在野地里燃起熊熊篝火,引诱蝉扑火而被烧熟。

食用蝉肉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礼记·内则》中的“爵鹦蜩范”,郑玄注:“蜩……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说明蜩(蚱蝉)是周礼制度规定下天子人君享用的美味。西安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个东汉的陶烤炉,炉上的2个烤架上各放置有4只蝉,说明东汉时期就有烤蝉的食用方法。

蝉肉被称为现实版的“唐僧肉”。其老熟若虫和成虫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所含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蝉体所含的干基蛋白超过70%,脂肪只有7%左右,而且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都高于一般家畜、家禽等肉类食品。

蝉蜕是蝉的若虫在羽化之前蜕下的最后一次皮。蝉蜕又名蝉衣,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神农本草经·中品》“蚱蝉”条载:“味咸寒。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生杨柳上。”

蝉蜕中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及腺苷三磷酸酶等活性成分,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蜕还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等作用。

蝉虫草俗称蝉花、蝉茸、金蝉花等,是真菌蝉棒束孢菌感染蝉科昆虫的若虫时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子座直立,单生或两三个丛生,孢梗束自虫体头部成束长出,浅黄色,长1.5~6厘米,前端膨大,呈纺锤形。蝉虫草的寄主包括山蝉、蟪姑、蚱蝉、竹蝉和鸣鸣蝉等蝉科昆虫的若虫。

蝉虫草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竹林等生境。在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和江西等地,多分布于竹林;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海南和广西等地,则多生长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蝉虫草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甘露醇、麦角甾醇、腺苷、微量元素等成分,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有着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提升免疫能力、改善肾功能、抗肿瘤、抗氧化等,其地上部分子实体及地下部分寄主昆虫的尸体均可药用。

蝉虫草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利用前景的珍贵菌类之一。它在我国已有至少1500多年的应用历史,比冬虫夏草的应用记载还要早200多年。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最早记载了蝉虫草的炮制方法和应用,隋唐《药性论》对蝉虫草的形态有了进一步的描述,明朝《本草纲目》也有“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的记载。

猜你喜欢

谓之若虫诗经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