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课教学设计

2022-05-30唐泓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解决问题

唐泓

摘要:化學新课教学中经常存在强调知识本身,脱离生活实践的情况,学生无法将课堂所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本节课以小馄饨的汤料配方为切入点,围绕各种调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建构概念,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解决问题;溶解与乳化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2) 09x-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09x.014

一、“生活即教育”思想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问题。[1]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关系密切,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及知识基础选择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基于情境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化学的应用价值。[2]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课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以小馄饨的汤料配方为切人点,围绕各种调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建构概念,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混沌汤料中各调料加水后的特点,总结三种分散系的特征,并学会区分三种分散系。

2.通过不同方式清洗油污,学习乳化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溶解与乳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三、设计思路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课教学设计见图1。

四、教学流程

[教师]相信各位同学都吃过美味的小馄饨吧。如果你是厨师,你会往馄饨汤料中加哪些调料或者小菜呢?

[学生]盐、糖、醋、香油、辣油、葱花……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不错,老师结合各位同学的想法亲手做一碗汤料(通过投屏全班观看)。 调料:食盐,味精,香油,胡椒粉。 小菜:紫菜,香菜,榨菜,葱花,虾皮。 这样一碗可口的汤料就完成了。不过,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调料和小菜中加水之后有什么现象?

[学生]有些消失了,有些还飘在水中……

[教师]没错,不过这碗汤料中的物质太多了,不方便我们观察和研究,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将四种调料加到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进行分类,描述现象(见图1)。

设计意图:化学来源于生活,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会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的是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方式更有温度,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制作馄钝汤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1]为什么食盐,味精加到水中之后消失不见了呢?是凭空消失了吗?能不能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学生]食盐和味精溶解在水中,构成食盐和味精的微粒运动到水分子中了。

[教师]是的,我们学过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下面通过实验来讨论食盐和蔗糖是以怎样的形式分散到水中的。

教师在烧杯中配制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介绍电导率传感器,并分别插入水,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中,测液体的电导率。

[学生]电导率传感器在食盐溶液中的示数明显增大(见图2)。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食盐是以什么形式分散在水中的。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通过测定电导率,较多学生认为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

[教师]播放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动画。

测定蔗糖溶液的电导率结果见图3,并播放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动画。

[板书]溶解的定义,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问题2]制作馄饨汤料时都是用热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调料的溶解吗?

[学生]研碎和搅拌。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厨房中、医院里、实验室中的常见溶液。

[问题3]香油和胡椒粉加到水中之后形成的是溶液吗?若不是,请说明原因。

[学生]结合溶液概念及特征,思考并回答。

[板书]乳浊液,悬浊液的概念及特征;生活中常见的乳浊液与悬浊液。

[学生]进行分散系总结(填写表格1并交流)。

设计意图:物质到底是如何分散在水中的?学生无法观察到微观的溶解过程,用电导率传感器来测定溶液的电导率,通过数据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溶解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增加。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形式,激发学生由宏观现象探索微观本质的兴趣。

[问题4]饱餐一顿后,如何洗去碗里的油渍呢?

[学生]用洗洁精洗……

[教师]没错,像洗洁精等物质可以使油渍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问题5]为什么“顽固的”油污用洗洁精就能洗干净呢?

[教师]播放乳化原理视频,学生交流总结。

[问题6]洗完碗后发现衣服上也沾上了油渍,你准备怎么处理?

[学生]用洗衣液、洗衣粉、小苏打……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清洗方法,接下来利用各自桌上的试剂动手来洗一洗这几块布上的油渍;看看哪一种方法洗的最快最干净。

试剂:洗衣液、小苏打、酒精溶液、汽油、热水。

[学生实验,回答]讨论交流最佳方法及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每种去油污方法都有一定的去油能力,相较于其他方法而言,热水去污能力较弱。

[教师]同学们谈一谈这些去污方法是运用什么原理去油污的呢?

[学生]洗衣液是用的乳化原理,其余的不清楚。

[教师介绍]汽油和酒精溶液去油污是溶解的原理,将油污溶解在其他溶剂中;小苏打去油污是运用了小苏打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油污。

在生活中,一些昂贵的衣服不能用水洗,就要送到干洗店洗,利用一些物质可以溶解油污的原理除去油污。

[教师]乳化在生活中运用广泛。

播放视频:乳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散,请各位同学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生活中各种分散系无处不在,比如各种饮料,洗涤用品……,希望同学们今后多留意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知识“溶解”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生活中去除油渍的方式有所了解,但不清楚原理,多数学生也没有体验过各种去油污方法。本节课通过课堂上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乳化原理;通过动手尝试各种洗衣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各种方法间的区别,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体现化学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小馄饨的汤料”为主线,将问题与情境进行融合,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本节课要学生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特点,并学会区分,还要让学生明白宏观现象背后微观事实的证据。课堂上穿插了生动的视频,并用电导率传感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的联系,并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地理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小静,基于“生活即教育”的发展性任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21(8):52-55.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让悲剧不再上演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