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院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应用策略分析

2022-05-30龚玲玲

职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职院校德育

龚玲玲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引领价值和学习价值,应当将其纳入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的范畴,使其在人才培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职院校要注重培养技术、道德、素养、文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道德是成人成才的首要因素,是学生的立人之本。因此,中职院校在注重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职院校    德育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中职院校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学、德育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雙结合,就能够极大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并推进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有效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水平,为未来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的具体价值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对人的品德教育,强调要先成人后成才、立人先立德,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德育内容存在很多耦合之处。教师应当在研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它们对当代中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教育意义,再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两个要点出发,找出可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的各类资源,以此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一)塑造良好形象

我国古代教育历来注重培养人的“君子形象”,而“君子形象”是古人外在形象的理想典范,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礼仪包含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教养能对他们在校园内和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起到良好作用。中职院校制定的学生守则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涉及学生个人形象、精神面貌、见面礼仪等行为规范,这与古代人追求的“君子形象”异曲同工。部分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对个人形象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如果能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如用生动形象的文化典故代替学校条文规定的训导,真正促成“以文教化”的实现,就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进而主动将“懂礼仪、讲文明”的新时代青年形象作为自我要求,展现出良好的职业风采。此外,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具有统一性,礼仪也是一个人文化与道德修养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以真善美为最终追求目标的。因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形象,提升人格魅力。

(二)形成正确荣辱观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除了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外,还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当前,各用人单位已将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不仅仅只考量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掌握高超的技能固然是学生在未来取得职业成就的必要前提,良好的职业道德则是保证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恪守己责的关键要素。而荣辱观与道德观紧密相连,体现的是人们对是非的判断标准,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规范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有强烈的荣辱感。尚荣知耻、弃恶从善等荣辱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将正确的荣辱观深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多进行关于荣辱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明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能真正“明荣辱”的人,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业底线。

(三)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法治素养和纪律意识是新时代青年应当具备的良好品质,但一些中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纪律意识淡薄,因而加强中职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理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教师对学生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用校纪校规等条文形式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和以纪律处分为规制办法的管理模式有时难以令学生信服,培养学生纪律意识的效果较差,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新的路径来突破当前的法治教育困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文化和鲜明的法治精神。中职院校教师应当将此类法治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学计划,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再开展文治教化、以文化人等充满法治关怀的教学活动去引导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加强学生对校纪校规的理解和认同。由此,学生便更容易依据校纪校规约束自己,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四)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品格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主要是从提高学生就业率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过于注重技能知识的教育培训,导致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投入不足,这并不符合我国现代中职院校教育发展的目标。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让学生在未来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就必须通过德育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形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品格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强调集体观念和公平正义。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维护公平正义的名人故事,是极具学习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妥善加以利用能在帮助学生行为养成和塑造精神品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在未来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好公民,如能够依法公平公正地解决民事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权益、认真履行公民义务等。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育形式,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工作

现阶段,要从根本上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就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德育形式,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工作,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中职院校教师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问题,使德育能够贯彻落实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据此,中职院校应当及时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写入与教育教学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采取硬性规定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中职院校也应当遵循环境育人理念,为师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制作展板、设置宣传栏等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要素融入校园环境,打造无形的德育课堂,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受文化陶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新时代青年。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充实文化教育内容

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效结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就应当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新的资源,充实德育教学的课堂内容。同时,在选择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支撑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完善或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此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选择上,教师应当紧密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学生学习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此外,教师还应当将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讲授的重点内容,如《弟子规》《论语》《孟子》等。这些经典作品作为凝聚了古人经验与智慧的代表作,涵盖了培育个人品德的全部内容,是古人进行德育的重要素材,也同樣适用于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

(三)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学,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信息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各学校普遍推广的做法。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已成功实现常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而与德育有关的信息资源建设却仍然不够充分。因此,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引进各类信息资源,大力推进德育教学信息平台建设,还要切实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中职院校可以将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各类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信息平台的资源承载量极大,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教师还可利用视频、网络问答等多样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小结

在中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应当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为中职院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职院校教师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有效途径之一,最大化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惠娜.刍议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6).

[2]柴丽芳.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J].职业,2020(16).

[3]段彬,顾珂.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亚太教育,2016(19).

[4]郭海秀.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

[5]刘志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8(22).

(作者单位:宁波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中职院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