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体育辅助教学手段运用策略探析

2022-05-30王亚达

职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策略

王亚达

摘 要: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一的限制性体育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化设置及有效运用,值得探讨与研究。本文通过例证,提出了限制性体育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策略与相关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限制性輔助教学手段    策略

辅助教学手段,一直以来是体育课堂的关注点。近年来,伴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体育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更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橡皮筋、弹力带、长短跳绳、标志盘、小折垫、跳箱盖等常见的体育器材常常被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教师规范技术动作学练标准的好帮手。另外,部分教师还能采用一些自制或专门定制的特殊器材以辅助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各类听评课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教师合理运用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出彩。但是,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也时常在课堂教学中因设置是否合理等问题引发同行争议。因此,如何规避设置误区,让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值得探讨。

一、限制性辅助教学概述

(一)限制性辅助教学释义

限制性辅助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教具或器材,人为地设置一些“限制”,以避免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通过限制性辅助器材的设置,引导学生的动作练习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限制性辅助教学可以针对学生进行动作练习时的动作轨迹做出限制,让学生在动作限制轨迹中反复练习而形成正确动作。也可以设定一定的距离、高度,让学生在受限或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规范、改善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并促进标准技术动作定型。

(二)限制性辅助教学的优势

采用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师节省不少动作示范、讲解以及巡视指导的时间,更易于教师对学生学练情况的整体掌控,使课堂呈现出来的动作标准及要求直观性更强。学生不但能在脑海中更快地建立动作概念,还能通过设置的限制性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及动作标准检测。同样,限制性辅助教学往往由于场地、器材的设置具有新鲜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练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动作学练产生内在需求进而促进学习目标达成。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非但不会破坏技术动作的完整性,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限制性辅助教学的误区

限制性辅助教学在恰当的练习条件下,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包打天下”。部分教师因非合理借鉴或盲目使用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而收效甚微,甚至因为运用不当而适得其反。比如,在设置标志盘用于途中跑的节奏练习中,个别教师在按预设固定摆放等距标志盘后,未在后续的学练中因人而异地调整间距,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跨跳动作。又如,在起跑后加速跑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起跑线前固定高度的橡皮筋,以限制学生做出上体快速上抬的错误动作,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低头俯背、动作僵硬等错误动作,严重违背了限制性辅助教学的设计初衷。

二、开发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的原则

不少教师在开发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时,往往因急于求成而忽视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教师应关注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的设置与更新,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一)安全适用

安全无疑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教学器材的安全性是开发应用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的先决条件。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自制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的过程中,要确保自制器材的安全性。只有安全的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才能用于体育课教学。

(二)科学合理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自行开发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基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虑,教师也可指导学生一起开发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在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的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以保证相关器材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发挥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的功能。

(三)变废为宝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饮料瓶、废旧轮胎、PVC管、废报纸等制作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变废为宝”,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又能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

(四)功能多样

不少现有教学器材,如呼啦圈、橡皮筋、长短跳绳、弹力带以及各种球等,它们本身具备多种功能,能够协助完成多个技术动作的练习。只要师生积极创新实践,不少现有器材稍加改装就可以成为限制性辅助教学器材。

三、限制性辅助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限制性辅助练习应始终指向教学重难点

与常规的教学辅助手段相同,限制性辅助练习同样应基于动作标准及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合理设置。例如,在进行快速跑教学时,有教师设计让学生在胸腹部放一张报纸,跑时松开手,学生在快速奔跑时报纸会贴在身上不掉落,速度不够快时报纸就会脱离身体掉落。这种方式作为一种体验、感知、引导学生速度练习的辅助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去除短跑练习的枯燥感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运用时缺少变通,如在快速跑中的途中跑教学中,同样用报纸做限制性辅助练习,不少学生在练习中动作表现僵硬,有些学生为防止报纸掉落甚至出现了挺胸凸腹的怪异跑姿。这种不区分项目特征、教学对象而随意“搬运”的限制性辅助练习,直接让教学演变成了一场闹剧。

(二)限制性辅助练习应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中通常会亲自讲解和示范,但不少教师反映有部分学生总是不得要领。为解决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教师采用限制性辅助练习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规范动作直至建立肌肉记忆。这种条件限制一般体现在速度、高度、位置等方面。

比如,在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中,学生易犯错误往往表现为在跳箱上抬腿的高度不足和屈腿。教师在跳箱前设置一条斜拉的皮筋,设置高度按学生熟練程度逐步抬升,学生便能在皮筋的限制下注重抬高摆腿高度。同样,当学生进行上箱练习时,在跳箱盖上摆放一个标志盘,为防止将标志盘挤掉,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提升抬腿高度。

又如,在武术虚步动作教学中,教师设置皮筋以控制学生重心逐渐降低,并结合前脚推送地面的标志盘向前,很好地利用了标志盘和皮筋让学生体会前虚后实的动作要领。通过让学生体验、感知、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动作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三)限制性辅助练习应开展相关的实践论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设计限制性辅助练习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才能确定限制性辅助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比如,在武术虚步动作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头顶标志盘站在两根上下平行的皮筋前,后背靠近皮筋,尝试“坐椅垫”,即臀部碰到一定高度(膝关节上方10cm)的皮筋,尝试“靠椅背”,即上体立腰挺胸靠在后背的皮筋上。这种限制性辅助练习能帮助学生建立支撑腿下蹲时的肌肉感知、内化上体挺直的肌肉感知。该教学设计是在教师及其教学团队经过了大量的实践摸索后,对相关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效果进行论证及调整相应器材后逐步形成的。

(四)限制性辅助练习可做拓展延伸

在限制性辅助教学的设计上,可将限制性辅助器材一物多用并贯穿整个课堂。如此一来,不但节约了场地器材的布置时间,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了不必要的组织调动,没有了复杂的场地器材布置,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从而使体育课的练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比如,用报纸卷成接力棒作为辅助器材。在进行肩肘倒立教学时,教师在集中练习夹肘关节时用接力棒限制两肘夹住接力棒,让学生体验两肘夹紧的感觉;在绷脚尖、提重心时接力棒成为高度标尺;在体能练习时,接力棒又成为接力比赛的道具。

又如,在进行快速跑的教学时,教师设计教具飞盘贯穿整堂课。在准备活动中做飞盘操,很快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学生手持不同颜色的飞盘练习摆臂,通过手持飞盘纠正错误动作、检验动作执行标准。在主课程学习环节中,设置飞盘作为标志点进行多种提高步幅、强化步频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奔跑节奏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游戏活动“抢地盘”“飞盘接力”,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小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精准地分析教材,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是课堂的重头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练习次数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辅助手段,注重限制性辅助教学手段运用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辅助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另外,为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应遵循安全、科学、环保等原则,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发各类限制性教学辅助器材,通过课堂实践来检验器材的应用效果并不断推陈出新,进而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朱红琴.例析体育课辅助教学手段选择与运用的策略:以《斜向助跑直角腾越》一课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7(9).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