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何勉佟建波

职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证书中职教材

何勉 佟建波

摘 要:随着“1+X”证书制度在中职学校的实施和有力推广,探索和实践中职学校“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融合路径,推进育人理念的转变,重构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是有效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是创新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切实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中职学校“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的定义和相关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广西中职学校“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融合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通过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教师团队、开发课证融通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等实践路径,培养新时代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关键词:“1+X”证书    中职学校   “三教”改革    人才培养    课证融通

课   题:本文系广西教育厅2020年度重点教改立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三融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佟建波,项目编号:GXZZJG2020A050)、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中职学校向本地中小学开展开放式实践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何勉,项目编号:2021ZJY1325)的研究成果。

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已多次出台文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善,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但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期望还有差距,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以广西为例,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满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原因为: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还不足;中职教育教材内容未按照生产流程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任务标准有偏差;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未能及时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为此,“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深度融合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落实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举措。

一、“1+X”证书制度与“三教”改革政策解读

(一)“1+X”证书制度政策解读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保障学生高质量获取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一专多能,获得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述政策的出台为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入研究“X”,将“X”职业技能融入中职教育教学、实训教学全过程,对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中职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三教”改革政策解读

“三教”改革就是要坚持在中职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为根本,以建设工作页式教材为基础,以创新信息化教法为途径,从而实现教师能力高、教材内容新、教法多样化的“闭环”,对应解决中职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培养一批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融合现状

目前,各个地区根据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积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大力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推动“三教”改革,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认识存在偏差

一是对“1+X”证书制度的了解不到位。广西各中职学校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但部分教师认为社会上大部分企业对中职学校的“1+X”证书认可度不高,证书的取得对学生就业的帮助不大,学校根据“1+X”证书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仍与企业人才能力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未能及时将“1+X”证书相关教学内容融入课堂和实训教学过程,学生体会不到“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存在考证人数少、通过率低的问题。二是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与企业的“需求”衔接度还不够紧密,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材还未能实现“课证融通”

目前,中职学校选用的教材仍然以征订出版社的教科书为主。传统的教材内容未及时跟进国家政策要求,与“1+X”证书考核标准存在脱节现象,教学过程中出现“教的内容不考,考的内容不教”等问题,教学内容滞后,“课证”未能有效融通。

(三)教法单一不新颖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对理论基础掌握得不够扎实。现实教学中存在教法单一的现象。一是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情境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创设得少,理实一体化、工作页教学模式推广力度不大,未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未充分融入教学过程,许多中职学校由于缺乏资金或者其他原因未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内容不够丰富。

三、“三教”改革与“1+X”证书制度融合的实践途径

(一)“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与“1+X”证书制度融合

1.学训结合,促使教师转变观念

针对目前中职教师对“1+X”证书理念与内涵把握不准的现状,一是要以教学团队为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研读“1+X”证书相关文件、政策,深刻理解“1+X”证书的内涵,不断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明确“1+X”证书对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派遣教师参加“1+X”证书培训,明确“1+X”证书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鼓励教师考取“1+X”考评员资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1+X”证书内容融入教学和实训内容,不断转变观念,引导学生了解“1+X”证书的重要性。三是依托国培、区培、校培等平台,组织专任教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课程资源库开发培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训、技术培训等。

2.校企互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要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必须亲自动手,不能纸上谈兵。一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理念、生产流程、生产标准,熟悉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针对“1+X”证书考核标准的技术要求,引企入校,聘请企业、行业、“1+X”牵头企业或评价组织的技术骨干到校兼职课程教学、开展专业技能指导等,将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融入课堂和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3.师徒结对,以“双平台”提高中青年教师“双能力”

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刚毕业进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能力还是专业操作技能上都相对较弱,对此,学校应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发挥“师徒结对”传、帮、带作用,为中青年教师搭建参与竞赛、课题科研、企业实践、社会公共服务等的平台,定期开展有效培训,实施动态过程管理等,快速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二)课证融通,开发工作页式校本教材

组织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对初中级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解读分析,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涉及的职业技能、考证前的理论、实训、应试技能的综合辅导,让教材真正实现课证融通。

1.认真研读“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确保教材内容融合“二体系”

在“1+X”证书制度下,教材开发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是融合“二体系”。一是基本知识点体系,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中制定的主要教学内容,确保让学生掌握该专业和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二是证书考核技能点体系,即“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考核要点。这需要教材开发团队熟悉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认真研读“1+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在工作页式教材开发过程中融合两个体系,实现教学、考证两位一体。

2.校企共建,开发高质量工作页式校本教材

为使教材贴近职业岗位和生产实际,在“1+X”证书制度下,联合企业或“1+X”证书评价组织,组建一支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学专家、课程与教材开发专家、技能测评专家组成的高水平教材开发团队,对教材的开发进行审核和指导,使教材在对接专业教学需求、企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对接“1+X”证书考证需求,实现课证融通。

(三)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局限,还停留在“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上。应将“工作任务”或“典型案例”等模块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促进教学内容模块化发展,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将工业生产过程呈现于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2.融入信息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和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學生直观体验学习内容,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由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线上教学,可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设备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教学活动,同时也使无法直接演示的教学内容在线上虚拟仿真教学中直观呈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落实“1+X”证书制度推动“三教”改革的成效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积极落实“1+X”证书试点工作。2021年,学校申报宠物护理与美容、网店运营推广等“1+X”证书制度试点,组织150名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通过人数147人,通过率达到98%。

(一)多措并举,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推行“师徒结对、教师培训、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管理办法,组织校本培训6次,培训2 000余人次,选派各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企业实践、社会调查共245人。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全区技术能手”称号1人;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32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成绩名列广西中职学校前茅。

(二)加强校企合作,自编工作页式教材

加强校企合作,组建由“企业专家、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教材开发团队,开发工作页式高质量教材。截止到2021年年底,开发了《单片机C语言案例》《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等20本理实一体化、工作页式教材。其中,《单片机C语言案例》等10本教材已投入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质量反映良好,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样化

为契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21年3月,学校教务科制定了《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实施混合式教学试点工作方案》,会同各相关专业学科自2021年3月开始推行混合式教学试点工作,其中“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等23门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学校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广西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讲师对教师开展两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中职能力提升工程试点校骨干教师混合式教学模式研修班,提高了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

五、小结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国家和广西“职教20条”,提高对开展“三教”改革和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把“1+X”证书制度融入中职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开发工作页式教材,将工作流程融入教材内容,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刘琴,杨志强.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三教”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4).

[2]贾林平,郭炬.利用“1+X”证书制度深化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方略探究[J].科技与创新,2022(4).

[3]杨屏,屠光明.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专业“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J].时代汽车,2022(3).

[4]张秀,郑敏.基于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5).

[5]张宝昌,余亮斌,李晓锋.“1+X”证书制度下的“三教”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21(1).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猜你喜欢

证书中职教材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收录证书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