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景观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05-30丁茵刘苏文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数字化

丁茵 刘苏文

摘要:数字化时代,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析乡村景观的发展方向,可以提高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构建一个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的空间系统。文章在乡村建设、城乡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对现有乡村景观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带动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景观;数字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03

0 引言

数字化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伴随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数据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中的产物,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設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

中国农村的分布状态是分散的,不利于统一建设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如今在面对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问题的冲击时,是否有可持续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结合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重构乡村振兴的理想发展模型,增强乡村自身发展的韧性?要实现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种综合环境、经济、社会三要素的共生关系,以绿色生态理念为指导,以科技为支撑,优化景观功能,在使乡村群众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将科技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系统中,使其相互支撑、和谐共生。

综上,在实现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具有复合型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现代乡村景观体系建设。

1 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困境

1.1 乡村景观的保护意识淡薄

在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发展观念、法治建设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忽略了对乡村景观环境的保护,生态系统破坏日趋严重。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致使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迅速走向消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村民滥用化肥和除草剂,随意丢弃农药垃圾,破坏土壤环境;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资源浪费、土地肥力下降、空气严重污染。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随意倾倒和堆放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不仅影响农村风貌,而且会对土壤、空气和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乡村居民对景观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降低也是大量乡村居民转向城市的原因之一,造成人口流失,从而限制乡村经济发展。

生态环保意识直接影响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成效。大部分村民觉得环境保护工作与自身没有关系,对环境保护工作置之不理;还有些村民不懂环保,认为提高自身生活水平、过上好日子才是实际追求;只有少数村民认识到环保工作是每个人的责任。偏僻农村居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较低,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在已被人为侵袭的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时,迫切需要可行的解决措施,即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当前的景观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科学的治理方案及保护措施,保护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

1.2 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不足

除了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足同样是阻碍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在于加强乡村居民对乡村环境问题的认知,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中乡村环境治理政策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李建伟提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法律全是空谈”。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针对景观环境问题提出了许多生态环境治理理念,但是我国法律法规的实施缺乏力度,公民也缺乏依照法律做事的自觉,在社会发展中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

例如,在建设海绵城市上,美国的管理措施给中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20世纪末,美国修订了《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公布了《清洁水法案》,制定了非点源污染源控制的条款,将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要求纳入国家污染排放许可制度[2],不符合规范的建设或行为都会依照法律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一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海绵城市也就出现了。因此,根据美国的经验来看,我国不仅需要提出良好的发展理念,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县、乡级以上的政府监管。在监管方式上推进数字化手段的使用,由于我国目前的乡村数字化建设比较薄弱,缺乏相关的人才队伍,在乡村地区难以形成管理信息网,普及数字化治理乡村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就成了当前乡村景观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1.3 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

周志跃等人早在2004年就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基础”[3]。随着社会发展对生态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不合理的生产开发活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乡村景观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在推进社会建设进程中,大范围的工业发展对乡村景观环境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在城市环境管理标准下,许多城市企业选择在乡村设立工厂,低成本的土地资源被滥用,最终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物种锐减化、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景观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只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采乡村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和违法排污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现象使得乡村风景丧失了原有的乡土风貌与人文内涵,使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1.4 对乡村景观建构的认识不足

在乡村生产性景观的规划中,随着产业多样化的发展,农田面积不断缩小,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浪费,乡村景观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生产性景观面临土地闲置、农业景观同质化等问题,在环境规划中表现为乡村形态割裂,导致生态环境破碎化加剧。在乡村生活性景观的规划中,由于房屋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不够完善,多数农户自行搭建房屋,建筑色彩、形式、风格趋于雷同,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乡村场所空间破碎,部分老旧建筑垮塌,新建建筑过于强调统一,场地空间布置不合理导致利用率低。规划乡村生活性景观环境,要立足乡村长远发展,根据乡村实际情况系统规划,通过数字化分析,寻找适合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实现乡村生活性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环境建设中,不仅要保证农田不被城市化发展占领,还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鼓励建设各种农作物种植景观、林业景观、畜牧业景观和渔业景观,在乡村生产性景观的规划中建设能够集物质产出、环境美化和审美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景观类型。

2 乡村景观数字化构建策略

2.1 景观环境保护数字化

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作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乡村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生态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环环相扣的综合系统,需要各个环节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相互支持。

运用数字化手段在生态保护中做到智慧实操化和智慧地域化,实现智慧化乡村景观的环保目标。在乡村生态保护中对环境进行数字化监测,将生活污水进行景观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做到分类监管,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再利用,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提升乡村景观环境的整洁度,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4]。

在一些生态脆弱的景观环境中,运用数字化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灾害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陕北地区的生态脆弱,在传统农业中涉水的生态问题是制约陕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在数字化应用的分析指引下,能够最大限度使当地雨养农业的发展更科学、合理,提升雨水资源在陕北地区的利用率,从而妥善解决雨水导致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陕北地区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对传统雨养的经验进行重新解析,设计出最优化的雨养景观工程,实现了生态保护的信息化、多元化。

通过大数据构建一个将生态环境全面协同智能化的数字监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网络,全面提升乡村景观环境的建设水平,做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精准管控。在乡村景观环境的保护建设中,因地制宜提出数字化生态保护策略,有利于构建乡村绿色发展空间体系,提升乡村数字生态水平,促进生态中国建设。

2.2 景观环境治理数字化

针对乡村景观环境的治理,可以首先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将乡村景观环境数据上传至监管云端,尽可能细化乡村景观信息,其次对乡村环境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土地作物等进行分析,最后对生态景观进行分类监管。数字化治理不仅是对乡村景观环境各类数据进行记录、监测、分析,还应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治理策略、技术手段等,用最快的速度、最科学的方式处理乡村景观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智慧乡村景观效果,促进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提出适应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后,还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通力协作,保障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数字化治理手段的普及依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网络逐渐成为乡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来源,有效推动了乡村管理部门数字化治理的进展。

2.3 生态资源经济数字化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乡村的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具有产品价值和可量化的经济资源,推动生态资源的智慧整体化和智慧信息化。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2008年安吉县构建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模范——安吉模式,并在2020年开展了“两山银行”的改革试点。如今两年过去,通过数字化的生态改革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變成了现实[5]。浙江安吉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乡村自然生态资源线上交易的路径。村民们将闲置的抛荒土地、房屋等资产进行整理、登记,并存进“两山银行”,如果有人需要使用这些闲置的生态资源,便可通过“两山银行”获取想要投资的生态资源,这实现了自然资源的价值转化。

浙江安吉“两山银行”开创了乡村生态资源数字化的新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资源变资产的模式,为乡村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

2.4 景观环境设计更新数字化

推进乡村景观环境发展数字化需要在完善乡村景观环境信息化服务、生产生活智能化、生态资源信息化等方面进行数字化发展。通过学习发达国家乡村景观建设的经验,在我国乡村景观环境的数字化发展规划中首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信息化素养,鼓励乡村居民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乡村信息服务水平[6];其次要加强乡村信息化通讯设施建设,部分城乡信息极不对称,要加快光纤进村的普及进程,完善乡村景观信息管理的服务网络;最后还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在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的发展中,整合相关的网络资源、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保证在做到乡村景观资源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凸显生态环境系统的完备性、发展模式的创新性、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将乡村景观资源进行绿色转化,切实提升乡村景观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效益。

3 结语

在国家大力引导数字化乡村景观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乡村景观建立在人与自然融合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应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的破坏。通过数字化现代技术创新手段,为乡村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人才的培养,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渠道、多方面的支持手段,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才下乡,普及数字化技术,带领乡村走数字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同地域的乡村环境要做到因地制宜,实现乡村建设的“智慧”与“特色”融合共生。总而言之,在探索乡村景观环境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摸索,吸取成功经验,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地方的乡村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范以锦,郑昌茂.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和逻辑建构[J].中国编辑,2021(11):16-22.

[2] 廖朝轩,高爱国,黄恩浩.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J].水资源保护,2016,32(1):42-45,50.

[3] 耿晓丽.资源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恢复力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8:1.

[4] 蒋洪昉,冯建国,张燕.美丽智慧乡村试点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平谷区西柏店村为例[C]. 2015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2015:1-2.

[5] 陈炎兵.践行“两山”理论 实现绿色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20(8):57.

[6] 丁波.数字治理:数字乡村下村庄治理新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22,22(2):12-13.

作者简介:丁茵(1998—),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刘苏文(1979—),女,江苏盐城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数字化制胜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