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2-05-30王俊锋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9期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融合

王俊锋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和突破点,能够不断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形象性,可通过微课开发、网络资源的整合以及网络平台应用等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本文围绕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展开论述,阐述了两者融合的重要价值,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价值

(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抽象思维,但还需要在相应的场景和问题引导下,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而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其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此,通过融入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相应的课件中会包含多样化的教学辅助资料,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呈现,同时还能与相关的影视资料相联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不断构建新知,强化联想能力,构建起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获取途径,为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常规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主题等内容,在网络上搜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例如,图片素材、视频素材以及动画素材等,使传统的平面教学模式转变成立体化、动态化的教学结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活跃教学氛围,持续增强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信息技术,将语文知识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使学生能够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构成刺激,不断激发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成效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进而导致学习效率较低。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有难度的阅读材料,通常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应付了之,这就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尤其是教学重难点,容易由于注意力的分散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对教学重难点的强化教学。例如,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巩固的方式,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强化与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潜心研究教材内容,实现课型分类

在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潜心研究教材内容,明确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结合教材编写的具体内容完成课型的分类。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包含写景类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把控的教学重点不同。在写景类散文的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景物的描写方法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而在小说类文章的学习中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在戏剧类型课程的学习中需要专心引导学生研究剧本的中心内容。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首先需要立足课本内容确定学生的具体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恰当安排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而应当以增强课程实施的效果为目标,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应用。与此同时,需要对课程中的不同特性加以分类,明确不同类别的课程需要采用哪些信息技术手段,进而构建完整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例如,在针对重点篇目的讲解过程中,课件的制作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呈现方式等都只是辅助的方式,而不能把所有需要探讨的问题都展示在屏幕上。但对于自读类的文本或者是名著导读类的课程,就应当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自读课文《雨的四季》学习中,可以将班级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分工的方式完成。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融入自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想象和创意。

(二)积极采用微课视频,指导课前预习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预习是重要的自学环节之一,也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传统的预习过程中,学生容易陷入随意性的预习误区,进而使预习活动杂乱无序、毫无目的,影响了预习的效果,也难以提高预习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价值,不重视这一学习过程,也成为影响语文学习成效的弊端。在信息技术的融合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制作引导预习的小视频,指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进而使预期活动焕发活力。为此,教师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课程学习的目标,确定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录制预习指导的视频,在5~10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动漫的形式简要讲述作者朱自清的人生经历,并简单指出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指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这个过程将指导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先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信息查阅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升预习的效果。

(三)充分应用网络环境,挖掘教学资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学活动实施的起点,也是教育素材融合的切入点。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主要通过教师完成知识的讲述,依靠教师备课来确定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学习聚焦于教材,但却忽视了拓展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价值。在新的发展时期,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越来越高,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丰富语文知识。为此,教师也应当转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教材内容了解文章中所提到的相关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课程提供多样化的视频素材,号召学生参与到视频的搜集中,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参与”和“视频分享”体会三峡在不同季节的美景,持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合的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在资料的收集中,除了相关的说明性文字以及视频素材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优美的古诗词,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双重美,更深入地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三峡之美,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实现传统文化的学习。

(四)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多元互动

课后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将通过课后学习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项,通过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在傳统的课后学习中,主要依靠教师布置作业和学生刷题,却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同时评价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以及课后作业的方式开展不能与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沟通机制。而通过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变这一局限性。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既能够增强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指导,同时又能够为师生之间构建及时性、多元化的沟通机制。例如,可以在相应的平台设置互动问答,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又可通过录制微课或者采用统一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扫除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的学习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加强课后学习,通过自学提取诗中所提到的景物以及描绘的场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将预习时的问题记录在学习平台上,在课程结束后尝试自己解答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而完成知识的强化。另外,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练习活动。例如,结合古诗词内容开展的答题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真实反映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全面考量学生在自学、分析以及诗句鉴赏中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基于相应的技术建立数据结构图,明确学习中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据此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不断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创新与变革,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持续增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立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成长的实际需求,依托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特点,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持续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练习和拓展的学习效率,使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不断促进学生丰富文化素养,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发展,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微课初中语文融合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