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卫 黄河滋养的“沙漠水城”

2022-05-30沈光初

百科知识 2022年20期
关键词:沙坡头长滩中卫

沈光初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首富在中卫。

中卫是目前全国唯一沿用古代军事建制“卫”字称谓的城市,也是黄河中上游最先得到母亲河哺育的城市。这里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也因黄河而富,是黄河沿线城市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被称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国塞上硒谷”,还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较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中卫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驿站,是汉儒、游牧、军垦等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历史悠久

中卫市位于宁夏、内蒙古、甘肃三省区的交界地带,是黄河前套之首。它前有黄河天堑,后有贺兰屏障,浩瀚的腾格里大漠有如一道沙的长城护卫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卫成为西北地区的兵家重镇。中卫也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是新疆、河西走廊通往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内陆通道。

中卫历史悠久,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期,这里为羌、戎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大将蒙恬率军取黄河南北之地,始将中卫纳入中央集权版图;公元前221年,秦置北地郡,中卫属之。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北地郡被攻克;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徙内地70余万灾民到河套以南地区屯垦。南北朝和北魏时,此地属灵州郡鸣沙县,治所在今中宁县鸣沙镇。北周于此置会州。隋唐时,该地属雄州和丰安县,治所在今中宁县石空镇。北宋时,这里属昌化镇,治所就在今中卫市附近。西夏建国后,于此设县,建制为应吉里寨,后升为应理州,治所也在今中卫市。元朝仍设应理州。元太祖二十年(1226年)秋,成吉思汗经过沙陀(今沙坡头),至黄河九渡,攻取应理县(原中卫县)。元太祖二十二年(1228年)秋,成吉思汗病死于今海原县天都山行宫。明永乐元年(1403年),宁夏右护卫被改为宁夏中卫,隶陕西都司,以6000名军卒守之,中卫之名由此而始。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称中卫县(含今沙坡头区、中宁和青铜峡部分地区),属宁夏府。2004年,设立中卫市,辖沙坡头区(原中卫县)、中宁县和海原县。

人文荟萃

中卫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文物古迹众多。西华山“奇峰插天,登其巅可望黄河”,南华山形似莲花,气候凉爽,“春雨秋霜皆成雪”,五桥沟“王泉竞冽”“双涧分甘”,沙坡头的高峡平湖,卫宁平原的沃野千里、阡陌纵横等自然风光,令人目不暇接。身处其中,如入江南,秀色无限。

这其中,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区沙坡头不仅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景观驰名中外,而且以丰硕的治沙成果饮誉世界;以丹霞地貌著名的寺口子风景区层峦叠嶂,险幽奇绝,令人叹为观止;中卫大麦地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密集程度世所罕见;双龙山石窟(石空大佛寺)创建于唐朝,随山形而凿,以九间无梁洞闻名于世。

此外,一碗泉旧石器文化遗址、“菜园文化”遗址、春秋古战场、汉代古墓群、古铜矿遗址、寺口子苏武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高庙、“四时春不断,十生水获得”的灵光寺、“寺旁石山,苍崖翠壁,林耸奇拔”的金牛寺、西夏王李元昊避暑行宫遗址、明长城等古迹名胜,也在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7年以来,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中卫市已有海原的山花儿、口弦,沙坡头的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等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沙坡头祭河神、手工地毯制作,中宁蒿子面、隋唐秧歌等被列入自治区“非遗”目录。

大麦地岩画

在文字出现前,原始人以岩石为纸,以石头为笔,讲述远古生活故事,表达情感。这种方式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岩画。而今,岩画已成为世人了解早期祖先活动的一扇窗口,也是人类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中卫岩画以黄河为界,分布在南岸的香山和北岸的卫宁北山,其中,岩画的密集分布区在北山的大麦地一带,人称大麦地岩画。

大麦地丘陵低矮,山势平缓,大面积的平整山岩为作画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当地的岩画分布密度高,内容丰富,以射猎、祭祀、动物为主要表现题材,以研磨、敲凿、凿磨、线刻为主要制作方式。其岩画风格与贺兰山岩画有着明显区别。岩石板表面,独特的图形符号造型精巧,画面组合间充斥着奇幻的想象力,生动再现了原始社会的重要生活场景以及对畜群繁盛、狩猎成功的祈求。其中在一块10多米长的巨石上,刻着不同时期的岩画图像200多个,共同描绘着狩猎、舞蹈的情形,大量关于羊的图案也表明了游牧活动对远古文明的重要性。

这里的岩画属于典型的北方岩刻画,丰富多彩,画中图像妙趣横生。很难想象,在遍寻不见人烟的荒漠腹地,曾有文明留下足迹。一道道山梁上,隐秘的图形符号记述了鲜为人知的过往。2019年,大麦地岩画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坡头

在宁夏中卫市城西20千米处,腾格里沙漠的滚滚黄沙被黄河阻挠,在河前隆起一座百米多高的大沙山—沙坡头。

在历史上,沙坡头被称为“鸣沙山”。作为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于一处,面积1.3万余公顷。站在沙坡头极目眺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南面是郁郁葱葱的绿洲,干与湿、黄与绿,壁垒分明。看北面,黄色的沙丘连绵起伏,一道道被风吹成流线型的山脊轮廓分明,湛蓝的天空下,峰脊如刀,浩瀚、苍凉、雄浑。传说,唐代诗人王维奉旨慰问在河西打了胜仗的将士,途经沙坡头,面对壮美的景色,激情澎湃,挥毫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篇。

沙坡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早开发的景区之一,被业内学者称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对这片土地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原因有三:其一,壮丽的腾格里沙漠、雄伟的贺兰山、九曲黄河、沙漠绿洲荟萃一处,尤其是沙、河相连,沙为河堤的自然风光极为独特,不可再造;其二,“沙坡头治沙成果”本身就具观光价值,它给受沙害侵扰的人类带来了希望和曙光;第三,在沙坡头,有大量新、旧石器时期遗址,古岩画、古陶窑遗址,秦汉长城古烽燧、古丝绸之路要塞、军事要冲、古水车等历史遗迹,它们印证了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代表黄河文化的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游人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驾驶越野车在沙海中冲浪,可以体验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中漂流,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

今天的沙坡头旅游区被包兰铁路一分为二,南部毗邻黄河,北部与腾格里沙漠接壤。从南区入园,一泻千里的黄河立即映入眼帘,羊皮筏子整齐地摆放在码头上。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其中最大的一个拐弯就在沙坡头。在这里,沙与河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整合到一起,形成独特的S形地貌,有如太极图。

如果说南区展现了沙漠与河流的交融之美,北区则是真正的浩瀚沙海。起伏的沙丘上,不时有驼队缓缓行过,驼铃声声,清脆悦耳。

在沙坡头的黄河中,还有一座被称为“白马拉缰”的雕塑:一匹白马昂首长啸,马尾上翘,踏波斩浪,欲腾空而起,白色的缰绳宛如一条长长的飘带。其背后有着美丽的传说故事。虽说是传说,的确有历史记载与其相对应。这就是古时中卫人民驯服黄河水的一项灌溉发明。古代中卫地区虽有平整的平原,又有黄河从中间流过的有利灌溉条件,但因黄河桀骜不驯、涨落无常,人们总是难以把握,粮食生产毫无保障。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开流挖渠,引水浇田,创造了在河心筑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迹,建起了堪称宁夏黄河段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天下黄河富宁夏”,就是从这里开始“富”的。

治沙奇迹

沙坡头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黄河游览区,也是享誉世界的沙漠绿洲,其治沙成果被称为“世界奇迹”。不过,在大约60年前,沙头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黄沙肆虐,对当地人的生活及交通出行带来极大的危害。“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坡头一带,风沙特别厉害。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

为解决沙丘侵扰问题,保障该路段畅通无阻,1955年,竺可桢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向沙漠进军”,进行了艰辛的科学研究和野外工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沙漠综合治理研究站—沙坡头站。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发明了麦草方格沙障,建立了“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铁路沙害防治体系,成功解决了流沙治理的科学难题,开创了我国交通干线沙害治理的先河。研究发现,如果将当地的麦草拦腰扎入沙子,麦草头尾两端会自然竖立在沙地上。草茎间的缝隙不仅能过滤掉风,保证麦草不会被风吹走,而且麦草底部还能阻止沙子流动。这样就起到了固定沙丘的作用。经过反复实验,1米乘1米的麦草方格最适合固沙。由此,一张张编织在地面的大网,为肆虐的沙丘穿上“天衣”,流沙被捆住手脚不再前移。中卫人趁势引来黄河水,在方格里播种草籽、树籽。从此,无垠沙地长满植被,金色沙海翻起了绿波。

小小方格在铁路两侧构筑起的防风固沙林带,保障铁路数十年畅通无阻,让腾格里沙漠向北倒退了25千米。中卫治沙成果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麦草方格治沙法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南长滩村

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西南与甘肃景泰县东部交界的大峡谷绝壁处,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小山村—南长滩村,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而得名,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個行政村,素有“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之称。2008年12月,南长滩村成为宁夏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过一山又一山,摆渡过黄河南长滩古渡,来到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一座石垒土砌的原始村落静卧于此,这就是南长滩村。幽静的小村别有一种神秘气质,村中古宅庭院错落有致,石砌小道环绕其中。山民或农耕、或牧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衣食足而怡然自得的生活。

南长滩村的村民大多数姓拓,据考证是蒙元军队灭了西夏国后,西夏党项贵族中姓拓跋的一支逃难至此,隐姓埋名生存下来。村中保存有完整的族谱。

南长滩村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这里,代表华夏文明的石器文化遗址比比皆是。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南长滩虎峡长城可列为中国最早的长城之一。长城研究专家在南长滩实地考察时,新发现10余千米长的先秦长城,正是《史记》记载的秦国建筑长城方式的真实写照,并为长城中最著名的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的始筑年代、建筑形式提供了难得的现存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古书中所记载的宁夏名产—鸽子鱼,仅见于南长滩村一带的黄河水湾里。产于这里的鸽子鱼又叫铜鱼,其腹肥大,嘴尖长,眼小带红圈,体长八九寸,淡红色中泛有银白色。明、清时,鸽子鱼为贡品,身价极高。

梨园是南长滩村最亮丽的一景。每年4月,上百棵遒劲的百年老梨树和枣树,伴着春风苏醒过来。满树梨花绽放于枝头,素洁淡雅、风姿绰约,似漫天飞雪。也因此,每年4月的梨花节,已成为中卫最美的民俗节日。

金沙岛

若说九曲黄河襟飘带舞,那么,金沙岛就是黄河前襟上的一粒纽扣,在沙漠湿地里被千年的湖泊驮着,宛若翡翠。

金沙岛位于腾格里沙漠湿地西北部,距离中卫市区8千米,是沙坡头的后花园。景区背靠大漠,南临宁夏平原,西接丝绸之路,东连沙漠湿地腾格里湖。在沙漠和平原的衔接地带,形成了马场湖、高墩湖、荒草湖等大小不等的湖泊和鱼塘,沙漠、湿地、鱼塘等多种景观同在一处。在长期干旱的西北地区,能有这样一个沙漠湿地,弥足珍贵。

上万亩的湖泊是金沙岛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中卫缺水,但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湖泊的蓄水量充足,且水质达到了一级标准。良好的水质也吸引来众多候鸟,每年从10月底开始,陆续有大群迁徙的候鸟在湿地中现身。

猜你喜欢

沙坡头长滩中卫
沙漠景观的美学特征研究*
——以宁夏沙坡头为例
“上岗”
中卫:如何从“贫瘠甲天下”到“中国凤凰城”
开拓沙坡头旅游的老人
对沙坡头节水型灌区建设的思考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治理中适生乔木选择初步研究
中卫,一座城和它的美好
长滩河水利枢纽深层滑动勘察及分析处理
长滩岛的海
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不同生理阶段采食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