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平书法创作别议

2022-05-30姜寿田

书画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帖学魏碑碑学

姜寿田

在中原书法群体中,云平是成名较早的第二代书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中原第一代书家如张海、李刚田等前辈书家那里,受到为人为艺的深刻影响,同时也结下师生之谊,并与中原书坛众多名家与广大中青年优秀书家一起共同建构、支撑起中原书法的嘡嗒气象。

中原书法有着深厚的碑学传统,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帖学传统。蔡邕作为笔法之祖,即是河南陈留(今开封)人。此外,钟繇、谢安、庾翼、孙过庭、吴琚、王铎等书史上的大师巨匠皆产生于河南。近现代受清代碑学影响,中原书法作为碑学源头,受到阮元、包世臣、何绍基、康有为等的大力推崇。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把中原碑派与南派帖学做了截然两分,认为:“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韦诞、邯郸淳、卫觊、张芝、杜度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

云平书法早年由唐楷入手,得楷书之正,习颜习欧,继之转习魏碑,后来云平的书法基本未脱碑学和碑帖融合范围。这来自时代书法氛围和中原碑学传统之赐,而早年打下的书法正脉根基也起到先导性作用。中原书风作为地域性书法的形成,源自对书法传统的一脉相承,又受到近代碑学思潮的整体影响,所以中原书家普遍尚古拙气厚与骨力。三代金文大篆与汉碑、魏碑之篆籀笔法与碑骨之力,成为中原书家的审美定向。

只是云平在他早期书法创作的一段重要时期,曾对帖学下过很深工夫,对李北海、米芾行书皆真积力久,寝馈多年。据说他有关米芾的创作资料积累得极为完备,后来随着创作兴趣的转移,他放弃米字,资料也全部转赠朋友了。值得提到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在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云平以一手地道的米芾风格作品获得“全国奖”,一时名闻遐迩。而他勇于放下为自己奠定书坛地位,赢得极高书坛声誉的米字风格创作,这是需要一种多么不凡的胸襟和多么高的创作追求?在这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碰过米字。这可能缘于中原书家特有的碑学情结。放弃米字后,云平开始写魏碑、隶书。他的魏碑浑阔而疏宕,有来自《郑文公碑》的影响,属于平画宽结一路,而非“龙门体”斜画紧结风格;同时又羼入隶意,手下魏碑显厚重而有拙厚圆朴意味,迥异于帖学时期创作。在全国第二届正书展上,他以魏碑风格作品获最高奖。云平以魏碑擅名,但他对魏碑的创作探寻却并不限于此。在碑学创作碑帖融合的深化层面,云平表现出深入不懈地思考,这也构成他碑学创作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近十余年的碑学创作几乎是围绕碑帖融合的拓化而展开。对碑学“平画宽结”的固守,使他在碑帖融合的创作寻绎中,追寻浑朴拙厚而澹宕简括的审美旨趣,从而开启了他碑学创作的一个新阶段。

当代中原书家纯粹走帖学一路的不多,大多书家皆以碑帖融合为鹄的。这与清末民初以来碑帖融和思潮有关。在碑学崇尚雄强骨力的审美观念支配下,所谓碑帖融和,帖学往往处于被支配的弱化地位,碑学则处于主导地位。帖学只是在笔法上起到通贯其势的作用,事实上是济碑派笔法之穷。因为至晚清,按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的说法,京城一般士大夫连写家信都不谙手札行草,而直以楷书为之。所以康有为认为行草尚不能偏废。当然,当时帖学尽废的危机还并不尽限于此,它还直接关系到笔法存废这一书法本体问题。何绍基、赵之谦等碑学巨匠在创作中谋求碑帖融合,便是试图借助帖学挽救碑学的笔法危机。

由此,在晚清民初的碑帖融创作思潮中,北碑仍占据审美主导地位。因而不论是康有为、沈曾植还是李瑞清、于右任都强化书法创作中的雄强恣肆之势,而帖学的文人化气韵则被置诸边缘。

中原书法是当代碑学创作的重镇。中原书家在篆隶、魏碑创作方面占据书坛重要地位,并出现了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篆隶大家。在碑帖融合创作方面,河南书家也多有创获。作为当代河南代表书家之一,云平在碑帖融合创作探索方面引人瞩目。他谋求魏碑的以正致奇,并在碑行书创作中贯通宽博嘡嗒与逸宕俊爽之气。他将目光定位于沙孟海这一北碑巨匠。沙孟海榜书的豪宕感激,雄肆郁勃的金石气对云平构成强烈震撼,也使他对碑学产生了深层思考。云平没有在表面上形式化地模拟沙孟海,而是从内在精神上体悟沙孟海的碑学内涵。因此,仅从书法形质来看,云平的字并不靠近沙孟海风格,而是以平画宽结的结构与骨力沉毅的用笔,隐见沙氏碑学的沉郁,同时又汲取了张瑞图、黄道周的方折之笔和章草结撰,时见翻侧而以简正逸宕为主旨。

由于對碑帖融合在创作上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所以云平的碑行(草书)创作具有独诣的个性风格,与一味雄强的北碑书风拉开了距离,同时与中原“龙门体”也不取同调。他认为写魏碑并不一定要强化斩截斧斫之势,故作方雄之笔,魏碑也有外方内圆之体。云平自身的碑学创作便取外圆内方之势,“平画宽结”而具逸宕之气。这在中原碑风中,又自是风格别呈,一家独步。

云平乃好学深思之士,他思想着书写,对他来说,思考书法比追求一种书法固化风格要更有价值。所以他心意闲淡,并不看重书法的名气功利和风格定位。他既重古人也不薄今人,于古今书法广收博取,转益多师,会心于此,托其心志,寓其理想,亦乐莫大焉。

猜你喜欢

帖学魏碑碑学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窥探明代中叶帖学的兴盛
论龙开胜的帖学创作
打铁老太
新帖学价值范式的确立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