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及实践

2022-05-30侯雅茹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8期
关键词:探究性深度小学生

侯雅茹

随着“双减”政策的大力实施,教师开始探究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可行性策略,力求实现数学作业的提质增效、内部挖潜、优化设计与创新发展,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高创意、高效益、高水平的作业探究内容。深度学习理论的出现,使教师逐渐明确了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活动目标与优化依据,积极尝试将深度学习理论应用于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活动中,主动以数学作业探究活动去推动小学生的自主认知、独立思考、全面剖析、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

一、深度学习的内容界定

深度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作业内容或其他认知素材为探究对象,借助自身固有的生命活力以及认知能力去主动参与和积极完成教师预设的探究活动,利用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追求去培育成功之花。这样,小学生不仅会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还会高质量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更会拥有强烈的求知动机、高尚的思想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三观”标准等。而且小学生还会逐渐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表现意识、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從而推动小学生进入积极参与、主体交互、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深度学习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深度学习是小学生焕发生命活力、实现高效认知、体验快乐成长的有效途径,因而能够成为教师进行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活动依据。

(一)深度学习要求作业设计具有趣味性

深度学习需要激发小学生的旺盛生命活力、强大认知斗志以及主动学习情绪,没有强大的主体状态与认知能力的支撑,深度学习就无从谈起。深度学习要求作业设计要具有突出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望,借助良好的生命状态与能动作用为数学认知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因此,作业设计要借助趣味性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实现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优质完成。

(二)深度学习要求作业设计具有生活性

深度学习需要小学生进入一种沉浸式、体验式、自省式的认知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够借助积极思考、深度考量,慢慢获得一种质量高、深度大、视野广的良好认知效果。作业设计自然要与之协调一致,利用生活化、趣味化、主体化与体验化的作业内容,引导小学生探究作业内容、享受思维活动、沉浸自主探究。这样,小学生的生命能动性就会得以激发与释放,在持续探究中进入深度学习。

(三)深度学习要求作业设计具有指向性

深度学习需要小学生对探究内容进行广泛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取以及信息悦纳,在信息整合中逐渐成为认知的主人。作业设计要具有较高的指向性,能够再次开启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活动,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再次进行知识验证与实践应用。因此,作业设计要与教学内容高度关联,以课堂认知结果为起点,小学生再次进行实践探究,自然能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四)深度学习要求作业设计具有探究性

深度学习需要小学生放松身心、展开思维、自由畅想,才能够实现个人高质量的知识积累、能力训练与素养提升。作业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探究性,能够持续诱导小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深究,这样小学生就会进入深度学习,为个人的生命活力与认知能力找到“用武之地”。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究性,引导小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享受探究,并形成习惯。

(五)深度学习要求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

深度学习需要小学生以课堂认知为再探究起点,借助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拓展能力开启一段发散式、开放化、自主性的自由探究过程。作业设计不能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与复习巩固,还要具有探究性,更要具有开放性,能够让小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新知识与新想法。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能够让小学生在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开放探究中享受认知过程。

(六)深度学习要求作业设计具有创新性

深度学习需要小学生在开放思维、自由想象、深度探究中有所拓展、有所创新、有所提高,能够获得一些属于自我、展示个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收获,因而难度较大。作业设计要借助教师的认知方法、思维角度、拓展探究与创新意识去唤醒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冲动,以“教师创新”助力“学生创新”。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创新性,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拓展意识与创新意识,展示生命能动作用。

三、实现作业优化设计的教学价值

首先,实现作业优化设计能够为小学生提供一次具有高度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的再探究机会,激励小学生兴趣高昂、斗志激扬、信心满满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深究、去收获,有效焕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因此,作业优化设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以及深度学习能力。

其次,实现作业优化设计能够帮助教师积极践行“双减”政策、实现作业减负增效、推动教学内部挖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因此,作业优化设计能够为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指出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将个人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应用于作业设计中,为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良好的支点。

最后,实现作业优化设计能够加速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与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效益、拓展性与创新性,为小学生提供最优化的“第二课堂”。因此,教师要将作业优化设计作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塑造生命的工作平台,高质量地推行小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实现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及实践

教师不仅要深入考量作业优化设计的教学价值,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作业优化设计科学推进小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实践发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认知动力

作业活动是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单兵作战区域”,然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关注度与求知欲又难以长时间维持,自然需要趣味元素的持久刺激,才能确保小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师预设的作业任务。因此,教师要在作业优化设计中加入一些趣味元素,有效提升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体验性以及诱导性,将小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作业内容中,使小学生心无旁骛地积极思考、主动深究、全面剖析,借助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深度学习与高效发展。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苹果”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为小学生设计作业:将一个苹果分成八块,然后与妈妈或爸爸进行“1~5”之间的数字加法比赛,谁获得胜利谁就吃一块苹果。一个苹果不够,还可以再切开一个苹果,两个苹果吃完后,就可以休息一下了。教师还要煞有介事地告诉小学生:我们先不要与爸爸或妈妈进行“1~10”之间的数字加法比赛,家长算得快,我们先和爸爸妈妈计算“1~5”之间的数字加法,这样,我们获胜的几率才大,才能够吃到美味的苹果。过几天,我们再和爸爸妈妈比赛“1~10”之间的数字加法,争取吃到更多的苹果。这样,小学生就会开开心心地带着这个趣味性作业回家与爸爸妈妈进行“1~5”之间的数字加法比赛了,快快乐乐地进行数字计算、吃苹果,也能够借助开心快乐的良好作业氛围实现深度学习。

(二)设计指向性作业,提升知识关联

作业活动是数学教学的科学外延,是小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思考、再探究、再实践的主体认知活动,因而需要与教学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指向性、关联性与一致性,能够将教学内容从理论层面推向实践层面。因此,教师要创设指向性较强的作业设计活动,让小学生以课堂探究结果为认知起点,再次进行自主学习与主体实践。这样,作业内容就能够借助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二次探究与深度学习,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桌子有多长”的作业设计活动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与测量方法,因而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家中对餐桌进行测量,看看自己家的餐桌到底有多长。小学生刚刚接触长度单位以及测量方法,能力较低,因而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桌子测量能够得到家长的关注、帮助、纠正与提高,因而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主体测量、实践感知与实训发展。而且小学生还会在测量桌子的长度时发现自己的直尺太短,无法一次测量出桌子的长度,因而可以采取多次测量、累加计算的方法获得桌子的真实长度。当然,小学生也可以使用家中的普通卷尺一次测量出桌子的长度。因此,小学生能够在作业活动中再次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再探究、再实践、再拓展,自然非常有助于小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良好状态。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推动主体实践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总结,因而小学生能够在生活化作业活动中更好地感知、探究、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切实进入积极思考、切身把玩、深度学习的良好认知状态中。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注意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与一致性,科学指导小学生在生活化、体验化、沉浸式的认知环境中轻松快乐地进行知识探究。生活性作业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度、宽度与高度,推动作业活动走向生活化而高效开展。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本单元是小学生接触、感知与掌握“除法”的知识学习过程,因而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平均分”观念,以此为后续的“除法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这样设定作业活动任务:准备12个金橘,以2个为一组,看看能分成几组?以3个为一组,看看能分成几组?以4个为一组,看看能分成几组?以6个为一组,看看能分成几组?这样,小学生就会在主体实践中慢慢感知“平均分”观念,也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除法意识”。然后,小学生将金橘清洗一遍,与爸爸妈妈分享金橘,看看每人能够分到几个金橘。因此,12个金橘为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主体实践活动,也创设了深度学习的途径。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践行深度学习

作业活动不仅要帮助小学生重新探究教学内容,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还要为小学生设计出探究性作业内容,能够有效催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探究欲望,切实引导小学生去动脑思考、多维探究、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要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注重探究性,让小学生开心快乐地参与到作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探究性作業活动还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认知习惯、思维习惯以及探究能力,自然能够为小学生的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熊购物”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本单元属于“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部分,因而教师让小学生完成几个式子计算题即可。如“6+5×2=”“9-3×2=?”“9+7×2-1=?”等,让小学生独立面对计算题的挑战,检阅一下小学生对“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混合运算”看似容易,但能让学生形成主体能力,需要小学生不断地探究,在实践中慢慢进行深度学习。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倡导自主探究

教师不仅要利用作业设计活动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认知习惯与思维习惯,还要注意牵引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展开自由想象与发散思维,切实提升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数学素来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因而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主体思维素养特别有帮助。因此,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开放性作业,让小学生进行开放自由、轻松快乐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哪些生活用品属于“轴对称图形”,让小学生记在本子上。于是,小学生将开门冰箱、钛镁隔断、机器人、玩具娃娃、茶几、餐桌等物品记录下来,甚至可以画出简图。由于小学生家的生活物品并不完全一样,因而本次作业属于开放性作业,非常有助于小学生积累更多的图形信息,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实现深度学习。

(六)设计创新性作业,展现生命能动性

教师不仅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能力,还要利用作业设计活动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思维素养,以此推动小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高效发展。创新思维是一种难度较大的主体认知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能力积淀与外因刺激。教师只有激发小学生的活力与能动作用以后,小学生才会萌发出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在作业优化设计活动中积极融入创新元素,以此为引子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拓展意识与创新意识,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多重”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本单元要培养小学生对“重量”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计称重的任务。体重计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体重计称较轻的物体时不显示重量,因而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难题”:如何利用体重计称较轻的东西,如你的书包。小学生会发现单独称书包,体重计并不显示重量,在称重自己的时候发现体重计上有数值,然后拿起书包,又会有另一个数值,二者之差就是书包的重量。因此,小学生就在动手实践中慢慢开动脑筋,进行创新,也实现了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是作业优化设计的承载者、开发者与实现者,也是小学生信息积累、视野拓宽、能力训练与素养发展的关注者、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立足作业优化设计,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自觉借助深度学习方式确保素质教育在作业探究区域内的贯彻执行,努力提升作业设计的趣味性、生活性、指向性、探究性、开放性与创新性,切实优化小学生的作业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以作业优化设计为教学抓手,主动完善与优化数学教学的作业模块,切实开发出作业设计的最大教学价值,为小学生打造积极思考、深度学习的“第二生命乐园”,加速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度探究、快乐成长。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0]G093)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探究性深度小学生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