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个性化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05-30倪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3期
关键词:校企高职专业

倪偲

[摘           要]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结合济宁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专业发展的现状,紧紧面对当前社会化工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施为企业需求“个性化”定制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据试点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明确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规格,开发企业定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培、共评、共赢的发展机制,探索和实践针对特定企业需要“个性化企业定制”的现代学徒制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关    键   词]  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定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73-04

山东省“十三五”期间实施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实现绿色发展。济宁市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煤化工、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化学工业中的占比,投资建设以煤基多联产为主体,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为两翼规划的八个专业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十三五”末,实现园区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利税8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我们在面对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當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即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一步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校企双赢,满足岗位人才需求。

2012年以来,现代学徒制试点一直是教育部的工作重点[1]。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及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对职业院校在校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体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2]。在这种试点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通过与周边企业的紧密合作,针对不同的企业人才需求“量身定制”,制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专属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个性化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实现招生招工、专业共建、资源共享等各方面的互赢,满足企业庞大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助力济宁市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一、“个性化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调研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联合办学,学校学习理论和基本技能,企业通过实践获得职业技能[3]。自2012年专业开设以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深入企业合作,从最初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到“订单班”,再到目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个性化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专业调研、岗位分析常态化机制,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创新改革招生方式,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

设法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运行,进一步推进学校与相对应企业共同制订、实施招生招工方案。依据学校现行招生政策办法,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并且提前明确学生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坚持双向选择原则,学生、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校企联合培养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二)“个性化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荣信煤化有限公司是济宁化工行业龙头企业,紧缺大量高素质化工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学院与山东荣信煤化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培育人才,形成了企业“订单班”,开启了真正的产教融合的大门。近两年,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在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对“荣信人”的职业素养要求,明确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逐渐完善了荣信煤化“个性化定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关系(见文末表1)。

(三)校企共育实施“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与荣信煤化不断的合作探索实践中,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立专业调研、岗位分析常态化机制。根据企业需求,结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分阶段实施。

学生入学前两个学期,依托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先对学生进行基础职业知识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学期末,利用假期时间到荣信煤化进行生产认知实习,在企业师傅“一对一”的带领下,亲自感受职场氛围,学习企业文化,建立职业认同感。第三、四学期,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第五学期,学生到荣信煤化“厂中校”进行综合实训,以学徒身份参与生产过程,实行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定期轮岗,依托企业生产,真刀真枪地锤炼专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4-5]。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培养学生该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达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应具有的能力,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积极引入社会三方评价,建立完善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培养从目标制订、教学过程实施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全程监控。

二、“个性化企业定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根据核心岗位需求,确定工学结合课程

在对合作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按照“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课程设计思路,从岗位、任务和能力三个维度对课程进行定位。依据“学训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之中,构建以学生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素质养成和工作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为主线,贴近岗位能力要求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推行专业课程改革

对于核心课程,大力推行项目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以荣信煤化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融入行业最新标准、企业规范,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依托山东荣信煤化有限公司,依据工作领域进行课程开发,经过岗位分析(企业调研、专家研讨)—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开发行动领域内容—学习领域分析—具体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体系)设计—课程实施,利用“厂中校”,创设基于煤化工典型工作岗位的学习项目。

以“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为例,选取荣信煤化甲醇分厂生产中的5个具体生产任务创设学习情境,以校内现有实训设备及仿真实训为载体,设计5个教学项目。根据企业化工操作工工作职责与工作过程,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学内容按“初步制订方案→明确工艺参数→依据规程开、停车和稳定操作→设备维护及故障排除”的顺序划分任务,共划分为23个具体的任务。以“粗煤气循环脱硫液的输送”为例,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完成输送管路及管件的选择、输送设备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和输送操作及故障排除等相关的七个任务。

采用“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协同并行”的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实训设备,在具体任务引领下,主动地学习和实践。结合教学平台,线上、线下协同并行,学生在线上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接受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在线下课堂,由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实施,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是通过“虚实结合”的专业培养方式,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6]。

三、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课程资源共享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打造“金课”,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双方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对学生实施考核与评价,共建课程网络平台。双方共同探索制定课程的定位、目标,将企业文化、岗位要求、工作程序和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好地贴近企业的需求目标。企业可以把实际设计过程录制下来,教师利用企业生产任务创设情境,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开发有针对性的“企业定制”一体化教材、自主学习资源、习题及生产视频、课程网站等教学资源。学生和企业员工均能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专业学习资源,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方便。

(二)教学设施硬件资源共享

学校实训室承载着重要的实训任务,其中实训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技能的关键一环,应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为最终目标[7]。我们通过与企业专家多次研讨论证,按照企业完全真实作业过程和实际作业环境,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要求,开发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项目,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践环节,实训项目的指导和考评聘请企业专家协助完成。

化工生产过程通常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等特点,真实化工生产设备存在很大的操作风险[8]。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化工实训基地并没有真实的生产性设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个性化企业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第五、六学期均能以“学徒”或“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过程,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即入职。实习期间,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专任教师在企业协助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实习学生,按照相关的实训实习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判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三)人力资源共享

学校与企业在共育人才过程中,始终坚持“合作双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建立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优秀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以科研团队为中心,引导教师和工程师共同参与,积极主动服务“三农”。培训当地农民工技能,使他们成为煤化工方面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当地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拓展就业范围,企业择优解决就业。为本市的土壤分析、农药化肥残留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当地农民提供致富信息。

四、教学手段的精准定位

(一)校企合作为现代学徒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从表面看,高职院校不同于生产企业,高职院校往往是公益性的,而生产企业必须以盈利为目的,否则会由于经营不善、生产落后等因素最终倒闭。但是,从深层次看,高职院校为谁培养人就不难看出,最终是为生产企业服务的。高职院校和生产企业就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双方在培养人才和技术创新方面殊途同归。所以,校企合作是生产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的桥梁,深层次的校企联姻需要双方建立在一种相互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总体发展方向、目标和愿景,必将形成校企是一家,学校是企业的后花园,企业是学校的后花园,最终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二)“生产企业师傅+高职院校教师=双导师”为现代学徒制度提供了先决条件

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而且要懂得相应的理论知识。根据生产岗位的素质要求,让相关生产企业师傅和高职院校教师结成对子,形成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师的优势是理论功底好,但技术技能不足;生产企业师傅技术技能强,但理论不足。校企双方本身是一对孪生兄弟,生产企业师傅和高职院校教师要十指紧扣形成一个拳头。

(三)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现代学徒制度提供了必要支撑

目前现代学徒制还处于推广阶段,建设并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顶层设计欠缺,制度和政策还不健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其次是多数生产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双导师”一方企业师傅的数量不足。最后是学生的双重身份比较尴尬,由于没有法律层面的约束和保障,企业对学生的企业员工身份认同感不高。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为现代学徒制面对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对资源的重新利用和分配,實现资源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中可以搭建各种平台,比如政府平台、校园平台、企业平台,各个平台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增进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三方的合作和监督,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质量和效率。

(四)深刻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指在生产中为了工艺的传承和生产需要,师傅带领徒弟进行生产操作,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技艺的学习的制度。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联合传授,学校与相对应企业的深度合作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现代学徒制和传统的学徒制之所以不同,也区别于单纯的职业教育,是传统职业教育的巨大变革,更强调的是技能的培养和传承。

(五)双导师是现代学徒制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对传统学徒制继承和发展后的现代学徒制,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这直接关系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双导师团队建设的要求,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双导师队伍由高职学校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控力强,但是进入企业后,实践经验匮乏,技能水平比较低。对于企业师傅,他们的教学实践不足,教学经验少,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了解不够,但实践操作能力强,业务熟练,技能知识丰富。双导师制度可以弥补双方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将理论和技能的传授有机统一,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从实际上解决了学校学习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

五、结语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个性化企业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双赢。通过开展合作项目,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已有两门专业课程立项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获得了储备人才,满足企业自身需求,专业对口,技术过硬,从而提升了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梁艳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物流技术,2020,39(8):20-24.

[2]李继友,宋翔,杨慧,等.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化工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9):70-73.

[3]周君,李侠,邱德梅,等.高职化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学科探索,2017(11):38-39.

[4]楊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17-20.

[5]刘娟,张炼.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2(1):35-39.

[6]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成才之路,2015(4):52-53.

[7]梁洪铭.基于1+X证书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3):78-81.

[8]杨文轩.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2):19-21.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校企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