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2-05-30杨永琴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美术德育同学

杨永琴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在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美术学习、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关心集体、爱护环境和公共财物等良好行为习惯。”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重要阵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体会艺术创造的魅力,提升道德素质。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几乎伴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出现。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共识。

一、正确认识美术学科的德育教育特点

美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美术学科的德育教育特点包括人文性、审美性、情感性及形象性。(1)人文性。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2)审美性。美术课程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语言,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通过熏陶与感染,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3)情感性。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紧密联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学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体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学科德育特点。(4)形象性。美术课程以直观的视觉表达,通过直观艺术图景的呈现或现实中美的景象的直观体验,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与价值,激发道德情感,表现道德行为。

二、深入发掘美术教材德育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许多欣赏作品,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利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小学美术课本教材内容丰富,其中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除此之外,还有卡通画、山水画、雕塑等不同的美术类型。其中很多美术素材,又具有德育教育的意义,教师在教授學生欣赏或者绘画美术作品时,要从这些美术素材中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这样才方便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注重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知识,因课来选择德育主题并进行德育渗透,把资料通过备课的方式将德育知识融入进去。例如:在上美术《变垃圾为宝》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的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出个性鲜明的立体造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通过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三、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形式,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比如:美术教师应多组织各种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手抄报设计与制作比赛等美术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激励升华。又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观看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影片,或组织学生参观各种有积极意义的画展,或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外出写生等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受到爱国教育、传统重德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根据节日的特征,用各种材料、多种形式创作和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例如,在元宵节即将来临前,围绕“花灯环绕的元宵节”这一主题,首先调查元宵节和花灯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进行设计构思。其次,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最后,用花灯美化校园或社区。真正使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方方面面,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日后定能开花结果。

四、通过美术教学评价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各科教育学科中要求教师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生批评适度,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在教育中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必须要有耐心,以身作则的引导,教育学生。如,一教师在教学《巧用對称形》一课时,同学们兴高彩烈的用手中的剪刀和彩色纸剪出了具有很强创意性的对称形:对称形的苹果、衣服、裤子、“A”“B”等图形。教师让同学们把自己剪好的对称形贴在黑板上展示时,每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喜欢黑板上那副作品,唯有一个褐色的蝙蝠没有同学举手说喜欢,那位同学一直低头不语。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指出了这幅在角落里由于黑色跟褐色对比不明显而不显眼的蝙蝠,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作品吗?” “不喜欢,因为颜色不好看”我又将这幅褐色的蝙蝠放在了黄色的卡纸上, “现在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们喜欢他吗” 。告诉学生颜色没有最难看的,每一种颜色都很漂亮,至少要把它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就像同学们一样,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看到周围每个人的优点,友善的和同学相处,要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了德育内容。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不但要从自身做起而且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次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机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同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