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策略研究

2022-05-30吕新建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

吕新建

摘要: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模式、加快推动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资金链冗长以及管理结构松散等一系列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首先概述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国有企业应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一些国有企业在应用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系统论述了强化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对策策略。

关键词:资金集中;业财一体化;效能发挥

资金集中管理是随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发展而来,也是大多数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要形式,对于增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能力和资金运作能力,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益以及降低资金管理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对于资金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以及优质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跟进财务管理发展理念,跟进革新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以资金的高效集中管控,促进资金使用管理产生良好的内部联动效应,进而充分整合应用内部资金的规模效应和集中优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金的价值效益,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资本运作能力,促进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

一、资金集中管理概念分类及国企应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资金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存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资金链是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资金管理在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资金集中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现代集團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针对资金运作使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将集团企业所属的资金汇集到集团企业总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资金运作的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更好地实现资金运作管理的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并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来降低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集团内部的资金存量,盘活提升资金的使用管理效益。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分类上,主要包括:一是统收统支,主要是通过集团的总账户进行内部资金的收支管理,重点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中的结算职能,集团对资金的控制度较高,但是资金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僵硬,主要适用于初创期企业;二是拨付备用金,集团企业根据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等财务备用金的形式进行定期地拨付,同样强调发挥结算职能,集团对于内部资金有着较强的控制力;三是内部银行,成立类似于银行的管理机构进行资金控制,职能包括了结算、资金拨付、内部融资的职能,能够促进内部资金的高效流动,可以确保企业集团的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四是结算中心,主要是做好内部的资金结算以及资金拨付的监管,整体上资金使用相对灵活,有利于提升集团成员单位参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五是财务公司,主要是成立的经过依法批准设立的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负责做好集团企业的结算业务、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等,类似于在集团内部建立小型资本市场,适用于成熟期大型企业;六是现金池模式,主要是与商业银行合作,将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归并到现金池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强化对集团内部资金拨付的监管,并与商业银行合作进行资金的调配,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境外跨国企业集团。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应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可以盘活国有企业的内部沉淀资金。国有企业往往资金规模较大,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能够从国有企业集团整体经营发展的高度,在整体经营范畴内进行资金的调拨,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部资金闲置的问题,不仅资金周转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大幅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可以降低国有企业的财务成本。在资金集中管理下,对内部下属成员单位的融资管理活动也进行了整合,集团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进行统一的融资活动,能够有效防范出现存贷双高的现象,既可以通过资金整合后的规模优势提升融资能力,也可以通过资金的内部调剂降低财务成本。第三,可以规范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将国有企业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集中统一运作,需要编制完善的业务操作手册对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并对国有企业资金的对外投融资以及担保等进行了统管,对外违规支付行为得到有效控制,资金的计划性得到强化,从而实现资金运作的规范性,增强国有企业经营稳定性。

二、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的归集划拨效率不高

国有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主体就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而在资金集中管理中,资金归集划拨等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资金规模总量以及经营业务板块不断扩张,内部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所面临的难度不断增加。有的成员单位自身资金体量相对较小,担心资金过于集中化管控难以实现灵活运用,造成自身经营运转能力下降,烦琐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会影响生产运营的流畅性;有的成员单位虽然资金体量较大,但是担心采取资金集中管理后会影响自身的资金整体调配使用,难以实现资金使用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影响战略发展规划落实,因而对于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二)资金利用不够充分有效

国有企业的资本实力相对较为雄厚,资金持有量规模相对较大,内部的货币资金较为充裕,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以后,对于资金的利用不够充分,内部大量的流动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还没有将资金转化为资本,无法实现增值的功能。由于资金利用方式渠道不够丰富多样,有的内部资金甚至主要分散在各银行账户内,只是产生利息收入,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因而造成资金增值困难,也进一步造成了资金持有成本增加。

(三)资金集中管理缺少科学规划

一些国有企业在资金集中以后,缺少科学的使用管理规划,没有按照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实际需求等科学编制资金集中管理计划,尤其是一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少业财融合的理念,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内部业务部门的数据没有及时地进行归集分析,导致资金计划编制不够科学,资金集中管理计划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存贷双高的现象在不少的国有企业内仍然较为常见,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价值发挥。

(四)资金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强化

资金集中管理以后,国有企业在集团总部层面的资金投资运营、资金结算等风险隐患随之增加,对于资金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提升,然而一些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结合国有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隐患,仍然缺少系统科学的预警分析,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应收账款、筹资融资等方面,受到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面临较大风险隐患,容易出现财务损失。

三、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优化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首先应该注重对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职能进行明确,一般来说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应该将工作重点置于流程管理以及风险管控方面,其中流程管理重点突出资金的归集、支付、筹措、收款、分配、投入等多个方面,进一步突出财务公司等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统筹作用,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良好基础。其次,应该搭建健全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体系,对内部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并对内部借款管理、资金结算管理、使用收益管理、风险控制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内容建立详细具体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二)提升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归集效率

在国有企业内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资金的归集成度,在资金归集的具体实施上,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首先,做好企业内部银行账户的清理,对国有企业下属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开展集中清理,可以根据成员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指定的银行、指定的范围保留相应的账户,对于成员企业的账户统一纳入资金结算中心的银企直连系统,并强化对成员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力度,通过账户的统一管理增强资金的集中管理程度。其次,应该注重强化对国有企业资金归集的管控考核,针对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考核体系,对于资金归集成度较高的成员单位应该落实资金鼓励、政策优惠以及提高利率等适当的激励措施,增强国有企业成员单位参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此外,在提升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方面,还应该注重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公司或者内部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对成员单位资金需求的调研分析,拓展金融服务的宽度以及广度,吸引企业内部更多成员单位将资金归集到财务公司。

(三)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投融资效应的发挥

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方面,还应该注重进一步强化资金集中后的投融资效应,满足国有企业自身多层次的资金应用管理实际需求。具体来说,投融资管控重点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首先,应该注重优化国有企业的整体融资结构,根据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实际情况等,不断调整优化融资模式,积极采取多元化新形式的融资途径,尤其是建立完善银行贷款和信托、项目股权、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路径,并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阶段的不同来及时地调整融资的模式,确保资产和负债形成良好的协同效應。其次,在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应该适当地增加金融业务的品种,探索在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汇押、融资融券、绿色中期票据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并结合国有企业所处行业领域的不同来打造产业链融资平台,以多样化的金融业务品种来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第三,应该建立规范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立足于提升资金收益水平,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强化对国有企业成员单位战略扩张发展的资金支持,适度增强财务公司或者内部银行的投资活动,灵活应用多种理财产品,完善投资管理体系以及考核,促进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四)建立完善国有企业资金风险管控体系

资金风险管理是资金集中管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资金风险管控方面,首先应该基于风险导向建立完善内控体系,围绕实现内部资金的有效配置,资金管理合法合规合理,实现资金风险的及早预警和控制等方面,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资金风险管理预案和办法,对资金集中管理岗位责任进行明确,突出强化对资金集中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会计稽核等的有效控制,以完善的内控体系增强对资金风险的控制能力。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区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流程。其中,在事前的风险控制方面,重点应该充分发挥好预算的作用,强化对资金用途、融资途径、资金使用金额预计以及资金预计收益情况的分析,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问题;在事中的风险控制方面,重点强化对资金集中管理阶段的资金实际用途、业务经营状况、重要事项以及突发事项等方面强化控制;在事后的控制方面重点对资金的收益状况、资金使用状况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强化监测分析,最大程度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五)提高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改善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也是重要的基础保障措施。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应该注重做好与财务共享中心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财务共享和资金管理的有效融合,并与业务活动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适配,特别是完善资金预算模块以及票据管理模块等,提高财务会计核算的效率。同时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强化资金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生产采购和销售等业务活动系统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确保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可以动态地掌握内部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而依托全面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做好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指导改善资金集中管理策略的优化完善和动态调整,增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及时性,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管理效益。

四、结语

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应用,对于改进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在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中,应该根据国有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以及管理特点,进一步提高资金集中管控运行效率,突出加强收支环节的管控,完善资金集中管理风险体系的建设,进而促进不断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程度,实现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毕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21(07):181-182.

[2]周丽珍.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以N集团为例[J].当代会计,2021(19):121-123.

[3]黄燕.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2021(23):17-18.

[4]王静.国有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时代商家,2021(26):93-94+97.

[5]申文杰.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的结合路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1(33):134-136.

[6]程迎胜.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研究——以 A建筑企业为例[J].大众商务,2021(04):146-147.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业财一体化
浅淡燃气企业工程管理业财一体化建设
浅论商业零售企业业财一体化建设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财务与业务融合
论企业的业财一体化预算管理
论普天太力公司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职能的转变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
关于外贸出口企业业财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规划设计院“业财一体化”建设探析
基于信息技术的业财一体化平台研究
基于共享服务的业财一体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