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中段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2022-05-30杨小霞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7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设计

杨小霞

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各年级段的作业改革也加大了力度,而要想真正在保障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基础上,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有效控制学生的作业时间,则需要结合学生年级段的特点,合理地研究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基于此,具体探讨了“双减”政策背景下中段语文作业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段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作业是最为重要的延伸,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语文作业改革的力度也在进一步增加。但是,针对作业减什么以及如何减的问题,现阶段学者、专家以及一线语文教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的探讨,针对学生作业改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还缺少必要的探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有的研究成果很难被落实到实际的作业设计过程之中。对此,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双减”政策下中段语文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

一、创新作业形式,培育学生学科素养

有效转变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传统的形式设计以及内容设计,教师要设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打破循规蹈矩的作业设计模式,使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激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对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年级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数量进行统筹调控,在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工作,加大对跨学科作业以及弹性作业的探索力度。除此之外,在实际进行作业内容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确保所设计的作业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对作业内容进行创新,对作业形式进行丰富,使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够真正得到有效培育。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的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回顾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大意进行有效的梳理,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认知绘制思维导图。众所周知,思维导图本质上属于一种发散性的学习工具,借助符号、线条、文字与颜色等,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人脑内部储存的关键信息呈现出来,其主要利用的是学生的分散性思维,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价值。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对学生信息提炼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育,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而且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美术绘图的相关技巧,也能使知识之间真正实现跨学科的有效融通。语文本质上是一门具有较强开放性特征的学科,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见到语文知识的影子。因此,教师在实际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不仅要能在作业内容上得以体现,而且需要在作业形式上得以体现,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为学生设计实踐、绘画、朗读、写作、表演等类型的语文作业,使学生在接触不同事物的过程中能够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感悟,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进行作业设计

在分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主要依托的是多元智能理论中所提出的学生主体差异性特征,将模式统一、尺度统一的传统作业设计成有梯度与差异性的作业。在实际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到群体共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足够的尊重,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对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特征进行有效的分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自身在智能方面的优势,真正做到扬长避短,进而达到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的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为了使“双减”政策的号召得到有效响应,在实际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1+X”的基本原则,所谓的“1”主要指的是设计的作业要能够体现全体学生的共性,“X”主要指的就是所设计的作业能够有体现学生个性的部分,依托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从作业数量、作业类型以及作业难度的角度出发,合理地进行作业分层,使所设计的作业能够更多地体现出选择性和针对性的特征。除此之外,教师在依托“1+X”理念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实际过程中,也可以将所设计的作业划分成基础类以及拓展类两个大类,拓展类作业布置可以依托本校的校本课程以及本地区的特色课程,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漫无目的地设计分层作业,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精确把握分层的标准,使作业设计的过程能够真正做到化繁为简,保证实施的精准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夜书所见》这首古诗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存在差异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体现着一定的差异。针对上述情况,在实际落实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并且通过分层设计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给予必要的尊重。在实际针对这首古诗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成基础类型的作业,包括对文本中生字词的掌握、文本大意的理解以及文本背诵等。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继续布置拓展型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型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对文本进行翻译,并且对自己的翻译成果进行整合,将其转化成一篇随堂小练笔。这样的作业方式一方面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了语文基础较好以及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又避免加重语文基础较弱学生的负担,有效地契合了“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提质增效的语文作业布置要求。

三、创新评价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地进行多元评价体系的倡导,但是由于很多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带来的影响,还部分存在“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素质缺少全面以及整体的认识,尤其忽视了对学困生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对很多学校来说,在管理教师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以班级成绩作为对教师的工作效度进行评判的标尺,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得不墨守成规。但是,伴随着现阶段“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为了净化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有效的优化,教师需要主动转变观念,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本质上来讲,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之中评价标准是重要程度最高的一环,只有在合理把握评价尺度的基础之上,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不偏不倚,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全、准、长的基本原则。

首先从作业评判“准”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由于学生的记忆存在短时性的特征,如果没有对他们的作业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则非常容易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疑虑。教师也很难从学生的作业中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其次从作业评判“全”的基本原则来看,其不仅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内容的全面性,同时评判准则更需要体现全面性的特征,要对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思维方法、知识体系构建、学习态度情况以及学习策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为学生提出明确的改进方向,也能使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有更加明确的思路;最后从作业评价“长”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教师要明确自身对学生作业效果的评价并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要求教师能够持续以及长期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进以及关注,不仅要对学生现阶段的错误是否得到了改正进行评价,还需要关注学生其他品质的形成以及发展情况,使学生的学习品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在实际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点关注评价主体的多方位参与,作业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以及学生双主体的地位,打破教师评价垄断的地位,可以在作业评价过程中适度加入家长评价、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网络评价等手段,促使学生在进行自我审视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从多个角度出发,持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完善。需要关注的是,网络评价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作业的批改,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智能反馈,对教师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能够有效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也能方便家长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掌握,促使家长也能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互动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杜绝“题海战术”,保证作业布置合理

以往教师在实际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点,客观来讲,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却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换句话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与他们的收获往往不成正比。针对上述情况,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一味地增加学生的作业数量并不能有效弥补其作业质量方面的不足,超量以及超额的作业非但无法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疲于应付的情况,致使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学生的练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语文教师需要对所布置的作业进行精简化处理,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对作业的布置进行有效优化,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时间总结经验以及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依托进行技能的学习,并且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激活,促进学生整体作业质量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文本中涉及很多学生以往没有接触过的生字、词语,为了有效巩固学生的记忆,教师则更倾向于为学生布置抄写生字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存在一定的机械性,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部分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也会为学生搜集大量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习题,并且要求学生完成。而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习题的有效筛选,进而导致作业中出现了大量的重复性习题,这样的练习很难保证针对性,致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了反复的练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则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保证。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保证作业布置的合理性,教师就需要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杜绝“题海战术”,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以及全面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作业,并且对所设计的作业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每一部分作业所需要达成的训练目标,进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使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契合学生的学情。在保证所设计作业效度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收获,提升学生做作业的效率。

五、依托家校联动,合理规划学生作息时间

要想使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课内以及课外作业的时间进行理性的安排,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设计以及布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作息情况,要充分联合家长的力量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能够真正做到劳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练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身心的愉悦以及精力的充沛,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铁杵成针》这篇故事的过程中,由于文言文学习难度整体较高,加之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能力还是在注意力都十分有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出现拖拉的情况。而这不仅会延长学生作业的时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正常休息,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教师可以依托家校联动的方式要求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学生能够按时以及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作业的数量提及难度为学生划定合理地完成作業的时间范围,并且要求家长进行监督,进而达到对学生的作业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的目的,尽可能地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作业,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综上所述,表面上看作业设计是一件小事,但是这件小事又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中段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双减”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需要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确保语文作业不仅能体现“有趣”的特征,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有料”的特征,在减负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增效,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用脑思考、用眼发现、用心体会以及用手创造,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怡.小学中段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究[J].课外语文,2019(30):29,31.

[2]范拥军.优化小学中段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吉林教育,2017(45):72.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设计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