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

2022-05-30陈令霞祝木伟张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陈令霞 祝木伟 张书

[摘           要]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把握新时期德育的内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提升德育成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分析德育工作“四个不高”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根本遵循,构建“四个聚焦”德育工作体系,设计“以德为先”“四维引导”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提升了德育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四维引导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21-04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育人德为先,是现实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1]。”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其工作格局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建设路径,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德育的内涵及其独特属性

(一)德育的内涵变迁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8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提“道德教育”,指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1912年,蔡元培撰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1995年,官方语境中的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涵盖了思想和政治教育;1998年,增加了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又增加了法律教育。百度百科中对德育的定义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由此可见,高职德育是指高职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高职学生品德的活动,它不只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是灌输式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教育,还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技能型社会等更高意义上的全方位育人的知行合一的大德育。

(二)高职院校德育的独特属性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特点,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

1.类型特征决定高职德育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凸显其特色。不同于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能够在某一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具有高等性,又具有职业性。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特色,这种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对德育工作提出了职业性要求。高职德育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等内容之外,必须高度重视就业、择业、创业、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些职业素质必须体现在高职生接受德育的全过程。

2.工匠精神彰显高职德育的社会性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职学生走出校门,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德育应优先在适应社会维度上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会创新的产业大军具有重大意义。高职毕业生是社会主义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更高的要求。高职德育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围绕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工匠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水平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中国创造”。

3.技能社会深化高职德育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3]。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高举“技能型社会”这面旗帜,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高职德育应顺应这一现实需要,促进学生个体技能的全面发展,并通过毕业生促进整个社会全体公民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技能成长的规律和途径看,高职德育必须坚持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將价值追求内化为自发的行动,把德育的实践与专业的实践统筹设计,一体化实施,才能提高德育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冲突与融合加剧,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亟待解决的“四个不高”问题。

(一)教育理念层面,“德技并修”的融合度不高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被定义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技能大赛获奖、教学成果奖、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才是评价考核高职院校的关键指标,而对“德”的评价考核,体现在不出现重大失误即可,德育核心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实践层面上,“重智轻德”现象普遍存在。《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中,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20个评估指标没有一个是德育指标。

(二)教育主体层面,受教育者的参与度不高

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德育目标的实现更应该发挥学生的自我建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仍习惯于把自身作为教育、塑造学生的唯一主体,工作中仍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缺少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王浩调查显示,逃课的学生中,46.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沉闷”,49.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大而空泛,逻辑体系松散、枯燥无趣”。[4]戎静的调查表明,高职德育课存在联系实际不够、德育和德育活动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5]。如果只从一方的愿望出发,忽视另一方的感受,德育工作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学生对德育工作反感和抵触。

(三)教育实施层面,职业元素的显示度不高

高职院校开设了一系列德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律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但是均以通识课程居多,对不同专业领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等浸润较少。近几年,课程思政被广泛重视,德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德育元素与职业元素“两张皮”的问题。基于对某地级市2所“双高计划”学校和3所普通高职学校的调查,73.3%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以理论说教、照本宣科为主”,86.7%的学生认为德育课“与职业文化、职业发展结合少,实践性、应用性不强”,导致德育效果与期望目标有较大距离。

(四)教育评价方面,指标体系的可量度不高

认为德育是一个软指标的看法十分普遍,导致德育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如何开发可量化、可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直是德育评价的共性难题。高职大学生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德,如何定性和定量结合阐述,如何建立“五育并举”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难题均需要高职院校去破解。

三、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6]的精神,紧紧围绕“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上述“四个不高”的问题,以高水平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构建了“四个聚焦”德育工作体系和“四维引导”发展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2018—2020届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分别是94.5%、95.8%、98.2%。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根本遵循

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系统设计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研究部署融合推进德育工作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将德育工作贯通学校专业体系、教材体系、教學体系、管理体系,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德育作为教职员工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的首要标准,作为学生入党入团、评先选优的首要指标,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基层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二)构建“四个聚焦”德育工作体系

1.聚焦德育理念,构建“大德育观”工作格局

学校把德育摆在办学治校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德育工作政策要求的配套文件及实施办法,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重视德育的大格局。建立包括理论武装、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德育制度,形成十大育人体系工作方案并实施。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德育实施路径,开展学校、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协同育人。优化德育工作考核制度,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德育评价更加科学、有效,并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

2.聚焦德育师资,建设专兼结合的混编队伍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学校注重加强四支工作队伍的建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将思政课教师队伍规划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队伍;完善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设置,鼓励教师进行实践研学,加大培训、研修力度;实施思政课教师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注重考核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建设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按照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性要求,高标准地建设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网络思政等多支队伍;开展队伍轮训,使其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畅通队伍职业发展通道,创新考核评价和成果认定机制。建设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以专业教师为主体、思政理论课教师为辅助,组建一批思政课与专业课“混编式”的教师团队;建设课程思政的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课程思政的教学骨干;发掘行业企业育人资源,聘请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建设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管理服务育人队伍,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的育人元素,制定岗位职责,探索管理育人工作的新途径、新做法,发挥管理环境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加强服务、管理队伍的育人能力的培训,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先进典型,培育“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示范岗”。

3.聚焦学生成长,丰富完善德育内容体系

学校与时俱进补充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大文化”教育、四史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文明教育9项内容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块化内容体系。9个模块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就业岗位、职业特点和行业文化融合渗透,体现了德育的时代性、社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以“九里书院”为平台,开展书院式育人,化工、材料、机械等专业群深入挖掘不同专业历史、文化、精神等德育元素,培育形成了不同内涵的“工匠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培育形成了“德技双馨”的教师文化;与专业实践活动结合,培育形成了蕴含“家国情怀”的实践文化;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培育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文化。

4.聚焦成效提升,创新德育立体化路径

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课堂教学引领工程、师德师风铸魂工程、阵地建设巩固工程、‘以文育人筑基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6大工程,推动教育教学全方位协同。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最美工院人”“感动工院人物”等主题活动,推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再升华。实施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德育示范课堂和典型教学案例,形成立体化教材、网络化资源、社会化实践基地,推进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劳动实践中心、校内外德育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平台等德育平台与载体,为德育实践创造条件,推进实践育人。近年来,学校打造了“互联网+德育”“一站式学生社区”等德育品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可。

(三)设计“以德为先”“四维引导”评价体系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以评价、激发学生内动力为目标,从德、能、技、为四个方面构建了4个维度、10项要素和24个观测点的“四维引导”评价指标体系。

“德”成绩评定包含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法纪意识、心理素质4个方面,是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具备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主义情怀、良好品德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

“能”成绩评定是指对学生参加、承担并完成校内外体育、艺术、劳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任务,开展社会工作等方面综合能力所作的评价,是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不断增长才干,全面发展。

“技”成绩评定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技术技能进行评价,“技”成绩=学习技能(90分)+技术技能(10分),是教育引导学生敏于求知、勤于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掌握专业必备的技术技能。

“为”成绩评定主要考查学生在荣誉表彰、创新创业水平、个性特长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教育引导学生攻坚克难、施展才华、积极作为。

每个维度的评分采用百分制,学生四维评价的总分=“德”×20%+“能”×10%+“技”×60%+“为”×10%。学生根据自己的得分,与自己做纵向比较,知进退;与同班同学或同专业同学进行横向比较,知强弱。通过纵横向比较,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赶超的目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德育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四个更加”即“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开展科学、有效的数据采集使结果更加有效,搭建数字化的智慧平台使操作更加便捷,强化数据的比较分析使激励作用更强”的原则,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推进高职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N].光明日报,2018-09-18.

[2]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EB/OL].(2019-10-23)[2022-04-1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23/content_5444008.htm.

[3]周晔.学校实践性德育:概念与理论架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1).

[4]王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全国46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高等職业教育探索,2020(5).

[5]戎静.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剖析与路径探索:基于安徽省2297名高职学生德育现状的问卷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

[6]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2019.

编辑 栗国花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CHEN Ling-xia,ZHU Mu-wei,ZHANG Shu

Abstract: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ountry is a new requirement for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losely focus on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enrich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innovate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ism,sociality,and practica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low” of moral education,X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adheres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putting moral education first”,constructs the “Four Focuses” moral education work system,and designs the “morality first” and “four-dimensional guidance” evaluation system,which effectively stimulates the internal drive of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oral education;Four-dimensional guidance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