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草” 的新义

2022-05-30赵小露

今古文创 2022年45期
关键词:新义种草

【摘要】 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的网络热词“种草”,本义为种植草木植物,其网络新义则指引发购物欲的一种行为,二者词义截然不同。从语法的角度看,“种草”是一个动宾式的复合词;从语义的角度看,“草”始见于《睡虎地秦简》,字从艹、早声,在六书中属于形声。随着网络发展增加了新的义项[+购物欲],其语义发生变化的原因既有网民追求创新求异心理的影响,也有语言内部的省力原则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新词;种草;新义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45-006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45.021

一、引言

在这个“全民网上冲浪”的时代,一直会不停地迸发出一系列的网络新词,并通过网络的大规模传播,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蔓延,逐渐成为新时代年轻群体的“口头禅”,再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频繁出现的“种草”一词,就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口头禅,并且“种草”也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营销宣传模式。例如:

(1)近些年,家用美容仪因宣称能够利用光电科技解决皮肤问题,满足了许多消费者居家美容的需求,迅速成为网红产品,不少消费者纷纷“种草”。(《北京青年报》2020年10月22日)

(2)“种草”正在影响越来越多人的消费习惯,如:买化妆品,翻翻小红书上的他人笔记。(光明网,2022年03月31日)

(3)丽江跻身中国十大环境舒适城市!网友:想去,被“种草”!(网易网,2022年04月8日)

二、“种草”的语义演变及形成原因

(一)“种草”的语义演变

“种草”从语法的角度看,是由动词“种”和名词“草”组合而成的一个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说文·禾部》记载:“种,先穜后孰也。从禾重声。”[1]144《广韵·用韵》:“种埴也。”[2]24《类篇·禾部》:“类也,蓺也”[3]243。由此可见,“种”为种植、栽种的意思。《汉语大词典》记载:“草,亦作“艹”,“屮”的今字。”[4]12882因此,从字形上看,“草”的本字写作“艹”,在《说文解字》中属于“艹”部,而“艹”的本字则为“屮”字,在《说文解字》中属“屮”部,由此可见,“屮”、“艹”二字都属于部首字。屮,《荀子·富国》:“刺屮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衆庶之事也。”杨倞注:“屮,古草字。”[5]93,甲骨文写作     ,为象形字,中间的“丨”为草的主干——草茎,在主干的两侧各有一“、”,如同草的枝茎一般,其形像刚从地里冒出头的幼草,其后的金文也写作     ,与甲骨文之音、形、义皆同。而战国文字的屮则写作    ,这里的屮则表示屮的生长形态,即草生长于地面,此字形与甲骨文有细微的变化,但对其音、义毫无影响。后来的篆文为    ,显然是继承了甲、金文之形。艹字是由二“屮”組成,表示有多个“屮”,用来强调其数量,这里的二“草”并不是指两根草,而是表示有众多的草。艹,篆文写作    ,其形与屮并无变异,只增加了数量,其形后变作cao (隶书),楷书沿用隶书之形,作    ,后楷书简化为「艹」,读作“草字头”。“草”字,最早见于《睡虎地秦简》中,写作     (战国文字),石鼓文写作     ,其形为四屮包围着一个早字,将早置于众草之中;说文中写作    ,上面为两屮,下面也是一个早字,与石鼓文相比省去了下面的“艹”字;后隶书写作     ,楷书为    ,字形越来越简化,最终逐渐变成我们如今所用的“草”字。纵观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隶、楷的草字可上溯到战国文字,由此可知,“草”字其形自战国起趋于稳定。

从语义上看,屮,《说文解字·屮部》记载:“艹木初生也。”[1]15此处“屮”指刚发芽的小草。艹,《说文解字·艹部》:“百芔也。”[1]15“芔”由三个“屮”组成,而古人造字以三为多,如磊,指众多的石头;众,指许多人等。因此,这里的百芔即百草,泛指草本植物,后“艹”只作为部首「艹」来使用,如:花、苗、茶等。而“草”字在《说文解字·艹部》记载:“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从艹早声。”[1]27这里的“草”是指“麻栎”的果实。在古代,用它的果实来染帛,颜色为黑色(古称“皁色”),而“皁”又与“早”字同形,而“草”字则是在“皁”字上面加了一个部首「艹」所演化而来。《汉语大词典》中解释“草”为草本植物的总称,在古时也用来称木,因此,草泛指一切草木植物,如:汉·王充《论衡·量知》:“地性生草,山性生木。”[6]192的“草”就表示草木植物。后又在“草木植物”上又引申出其他意义:可指荒野、民间,如: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4]12882这里的“高阳酒徒起草中”译为“来自草莽中的高阳酒徒郦食其”,这里的“草莽”即指草野,民间;也可指粗劣、草率或谓文字潦草,不工整等,多表示不规范、不正式的意思,带有诸多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如:淸·孔尙任《桃花扇·眠香》:“草办妆奁,粗陈筵席。”[4]12882《花月痕》第五二回:“饭店隔壁,邵家扶乩,漱玉也来,只见乩上斜斜的两行,写得甚草。”[4]12882等分别指粗劣和潦草;还可以指一种文字的书写形式,如草书;可以用来称呼雌性的家畜,如草驴;也是一个姓氏,《正字通·艹部》记载:“草,姓,汉草中”[7]904。

而“草”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字义基本沿袭了古代汉语,说明“草”字的字义具有继承性。在《现代汉语词典》[8]129(第七版)中除了对“草”进行意义解释外,还增加了有关“草”的特殊方言用法以及书面语用法,并进行了总结:“草”具有[+草本植物][+民间][+家禽][+草率][+非正式][+起草]等义项。而“草”做草木植物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是最常见的。

由此可见,“种草”一词,其本义应为种植草木植物,而如今的“种草”则指推荐某种事物,引发他人对此种事物的购物欲或占有欲,此处的“草”就不是指它的本义“草木植物”,而是指一种“购物欲”和“占有欲”。例如:

(4)网络上,消费者通过查看他人的使用心得、测评和推荐来帮助自己全面了解产品,甚至激发出新的购物需求,并最终做出购买决定的过程被称为“种草”。(《科技日报》2021年9月3日)

(5)“种草”一个多月,“00后”大学生阿年下决心购买一款最新的苹果电子产品,虽然跟父母打了招呼,但私下里,她凭着日常生活费也攒够了这笔支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月19日)

(6)借助抖音、快手、小紅书等新兴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用户从“种草”到购买的决策可以瞬间完成,买小家电也跟买化妆品一样,成了某种“冲动型消费”。(《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月15日)

以上第(4)例中具体说明了何为“种草”,第(5)(6)例中则是“种草”的具体体现,即引发购物欲的具体行为,此处草的义项为[+购物欲]。

(二)“种草”形成的原因

“草”本来是一种具象的事物,但这里却把具象的“草”抽象为人的“购物欲望”,这是一种隐喻的表现。那么。为何人们推荐事物的时候是用“种草”而不是种花、种菜、种树之类的其他词语呢?从概念合成理论分析“草”与“购物欲”,发现两者存在着相似的特性:

首先,草的原义与作为“购物欲”的新义具有相似性,草是一种极易生长的植物,不需要像种植“花”“菜”“树”一般需要经过一系列前期劳动,只需要撒下种子,它就会很快扎根,快速生长,就像人的欲望一般,一旦在人的心里种下了,不需要任何“养料”,就会疯狂生长并逐渐壮大,既省时又省力。比如:

(7)去年10月,闫先生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别人晒出收纳整理服务体验后,立刻被“种草”。(《中国青年报》2021年04月27日)

(8)“一看到这些,我就会立即被种草,有时候会当即下单。”郭女士说。(《中国消费者报》2021年06月16日)

(9)“我是被其他家长的朋友圈种草的。”说起第一次去亲子餐厅的原因,宝妈韩新感叹。(北京晚报2020年11月02日)

例(7)(8)中的“种子”就是一条朋友圈,分别看到了一种服务体验和美丽的图片而被种草了,发朋友圈就意味着播种,播下一颗种子可以辐射整个朋友圈的人并不断蔓延。例(9)也是如此,一个视频、一篇文章都可以视为一颗“种子”,种下后它就会自己生长。

其次,“草”具有自发性和繁衍性。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繁衍也非常迅速,你播一次种可能会出现一大片草地,就如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9]141一般,正是因为草的这个特性,因此,一个博主向他人“种草”一个产品,他的受众就可以蔓延至很多人,通过一次的推荐或测评,卖出一大批产品。例如:

(10)国货品牌开始在“95后”人群中“种草”,逐渐壮大后,反过来正在慢慢影响“90后”“80后”乃至“70后”的消费观念。(《钱江晚报》2021年06月15日)

(11)山海关、北冰洋、冰峰、天府可乐……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国产汽水集中亮相首届消博会,唤醒老客户们的共同回忆:“还是这个味儿!”“90后”“00后”也纷纷被种草”。(新华网,2021年05月10日)

(12)全国游客对三星堆博物馆的热情暴增,预订游客数环比增长近12倍,就连外地的游客也纷纷被“种草”。(《成都商报》2021年03月30日)

例(10)中的国货品牌在“95”后被种草后,就让其自发的影响“90后”“80后”乃至“70后”。例(11)则是在消博会亮相后,先激起老客户的回忆,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种子,再由他们逐渐影响“90后”“00后”,范围不断扩大。例(12)则是展示了三星堆的新发现,然后开始从本省开始逐渐向全国扩散,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最后,“草”相对于“花”“菜”“树”等更加便宜,具有经济适用性,大家种草的东西大多为“性价比”高的,相对“花”“菜”“树”等来说,草更加便宜,且最初“种草”出现的时候也是用于一些便宜的美妆产品,便宜又好用的产品就像草一样,大家都可以有能力去购买且多买几样也不会心疼,而且由于草的根系比较浅,也容易拔出,不会像“树”一样,一旦种下很难拔出,也不会像“花”一样,不实用且较为昂贵。因此,“种草”的表达效果更加生动形象,较之其他植物更符合人们的购买心理。

(13)零差评回购的面霜种草。(网易网,2022年04月12日)

(14)买化妆品、服饰等物品之前,上小红书浏览一下“种草”笔记看看推荐和评价,已成了当前不少女性的购物习惯。(《工人日报》2019年05月01日)

以上两例中所种草的皆为平价的物品,且都为消耗品,不论是面霜、口红还是服饰,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随处可见,更新换代也比较快,每一个消费群体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消费水平的物品进行消费,不会造成经济负担。

由上可知,“种草”产生的原因是“草”的本义与其新的义项[+购物欲]之间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都不需要细心呵护就能疯狂生长,都具有自发性和繁衍性,且“草”的成本抵,根系浅,可以很好地应对人们快速变化的心理。

三、“种草”流行因素探析

一个网络新词在网络中产生并逐渐流行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不仅有社会外部的影响,与语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相关性,“种草”一词受到青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大众追求创新求异的心理。网络流行词多为一些长时间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使用,大多为中学生、大学生或年龄在30左右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群体,这些人都有一个特性,即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且思想较为跳跃,对新事物的包容性强,且社交软件使用熟练度、频率比较高,在网络上具有很高的活跃度。因此,他们更容易创造出一些网络新词,同时他们也是网络新词创造、使用和推动的主力军。“种草”的词义从种植草木植物到如今的向某人推荐某一事物,以引起他人的购物欲望,其词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求异的心理所导致的,他们通过赋予一个词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他们这一群体的一种“暗号”,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满足了他们求异的心理,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推动其发展,如网络上很火的首字母缩写、谐音梗等,都是他们的“专属符号”。

语言内部的省力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生事物源源不断的涌现,而为了能更好的来说明一种新事物或者新现象,通常我们会通过为它赋予一个“名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新词也是一样,如内卷一词,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争取资源。结果大家的努力和辛苦翻倍,资源总量没变。每个人只收获了相同的内容和加倍的压力。这么一长段解释就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更方便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且其表达效果也非常的生动形象,听到“内卷”这两个字好像一瞬间就能感受到那種压力感和窒息感了。“种草”也是同样的,是指向某人推荐一个自己认为非常值得推荐的东西,来引起他购买的欲望的这样一个过程,但这样长篇大论直接就用“种草”二字概括了,通过隐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与当今的“快节奏”步伐一致,同时也符合语言的省力原则。

社会的发展带动语言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丰富。首先,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有能力、有时间来“被种草”,“种草”是一个激发购物欲的行为,且如今“种草”的事物涵盖大大小小、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仅仅是小而便宜的产品,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不断被种草,因此“种草”一词的流行其实也是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表现。其次,精神世界的丰富,网络的不断发展为人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网络平台上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使得网民们可以毫无顾忌,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思想的放飞,为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交流交往,人们可以真实的表现自己的喜恶,这样的一种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使得“种草”一词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再加上在如今处于“全民冲浪”的时代,信息交流非常迅速,很多网络新词很快就会变得全民皆知。

综上所述,诸如“种草”一类的网络新词的流行,多为在旧词的基础上为其赋予一个新的含义,通常使用暗喻等方法对词义进行创新,而这类词是否能长期流传下来,则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经得起“推敲”的词语才能“走”得更远。由于如今的网络上所造的新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还处于“随心所欲”的阶段,因此,不仅要抱着宽和的态度去接纳这类网络新词,还需要必不可少的引导和规范,使其能够长期保存下来,而不止是让它们成为“时代的眼泪”。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陈彭年等.广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司马光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5]荀况撰,杨倞注,耿芸标校.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7](明)张自烈,(清)廖文英.正字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9]傅东华选注.白居易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作者简介:

赵小露,女,重庆大足人,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义种草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节日“种草”
旧裙新义
美容须防被“种草”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街头俚语
Cut off my Hands!
旧词衍生新义种种
新时期旧词新义中的隐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