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规模优势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

2022-05-30李宏董梓梅

商业研究 2022年4期

李宏 董梓梅

内容提要: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利用市场规模优势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促进一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构建市场规模指标反映各国不同时期的需求侧市场规模变化,分析市场规模优势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并且受到国家发展水平及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市场规模通过研发水平的中介效应来影响价值链地位;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降低价值链上游依赖度以及提高价值链下游影响度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且前者作用相对更强。

关键词:市场规模;全球价值链地位;制造业增加值;上游依赖度;下游影响度

中图分类号:F753;F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4-0021-08

收稿日期:2021-06-01

作者简介:李宏(1963-),男,山东潍坊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董梓梅(1997-),本文通讯作者,女,山东淄博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新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构建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BGJ025;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超大市场规模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

加值率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1YJSB339。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逐渐由产业间分工转变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形成了产品生产的全球价值链[1]。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主要依靠廉价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长期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2],难以获取相应的附加值和贸易收益[3],而原有的低要素成本优势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我国正受到占据技术优势的价值链高端国家和生产成本更低的价值链低端国家的双重挤压。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不仅影响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益能力,还是影响一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更关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4]。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不断加深对外开放程度,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已经具备超大市场规模优势。联合国贸发会议针对全球价值链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需求市场规模是仅次于要素禀赋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区位配置的因素。那么,超大市场规模是否有利于提升一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市场规模优势通过怎样的渠道对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

关于价值链地位攀升的因素,相关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制度环境等国家特征型因素。另一方面考虑要素禀赋等供给侧因素,其中人力资本水平在产业升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研发强度提升能够通过技术成果转化的渠道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5]。实际上,除了外部制度环境和供给侧因素外,需求方面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各国的比较优势,并且在决定价值链分工地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有文献针对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国内和国際市场规模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对我们深刻理解全球价值链及需求侧市场规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将市场规模优势与全球价值链地位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的研究还相对不足,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出关于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是否以及如何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结论。为此,本文利用国际面板模型,通过构建衡量需求侧市场优势的指标对各国不同年份的市场规模进行测度,进而实证考察市场规模优势对各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超大市场规模会通过影响一国研发水平,进而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首先,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促进研发水平的提高,可能通过以下渠道实现:一是规模经济效应。市场规模扩大会使产品生产环节更细化并加深专业化分工程度,分工越深化越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就会使产品生产加强对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专业化和先进性要求。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内的制造业企业会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从而促进一国研发水平的提高。二是促竞争效应。Melitz et al(2005)研究发现更大规模的市场导致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带来了更低的市场价格和更高的生产率[6]。市场规模扩大会使产品更加多样化并带来更大的获利空间,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产品生产中。参与生产的企业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各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增加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改进自身生产来迎合国内外消费者对产品的高标准、多方面、差异化需求,从而也就促进了一国制造业整体层面研发水平的提高。三是学习合作效应。行业市场规模扩大会促进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而集聚能有效增强企业间的互动,促进企业互相学习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国内企业间的技术溢出。同时,市场规模扩大能促进企业间的联合研发,这会使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降低,同时每件产品的获利空间变大,有利于国内众多企业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从而使一国的研发水平得到提高。

其次,研发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张玉等(2016)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研发创新是推动价值链分工地位向上攀升的重要力量[7];杨高举等(2013)认为国内技术创新是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内部动力[8]。一国研发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掌握技术优势,降低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并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处于价值链较低端的国家来说能转变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比较优势,改变以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环节的生产者身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被动局面,实现从世界制造业生产低端向上游的逐渐攀升;对于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国家来说,能增强其本身已具备的技术研发优势,牢牢占据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主导地位,巩固其在价值链中掌握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供应者身份。研发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改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了一国自身的价值增值能力,有利于加深其从上游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

假说1:市场规模的扩大通过促进研发水平的提高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

超大市场规模会通过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影响度,进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市场规模扩大,一方面表现在一国内部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增加,根据母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9],母国市场的超大需求会引起国内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使一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能带动相应产品的出口,也就是说那些拥有较大的母国需求市场的产品更容易成为该国的出口产品;另一方面表现在国际市场对该国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同时本土企业能够从中获得学习契机,在与国际市场对接时通过倒逼机制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国内中间品生产效率的提升[10]。两方面作用共同促进了该国产品的出口,这必然会带动该国中间品向其他国家的供应,增加该国向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其下游的国家出口中间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且产品生产分工越深化,中间品种类越丰富,由于投入产出关联效应,处于集聚区的国内企业越容易以低成本获取多样化的中间产品,从而促进了集聚效应的产生,这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11],形成产业集聚-市场规模扩大的良性循环。一国向全球市场供应的中间品增加,必然会带动其直接进口国在生产出口最终品时使用的该国中间品价值的增加,也就会使该国全球价值链下游影响度得以提升,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

假说2:市场规模的扩大通过提高全球价值链下游影响度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

超大市场规模会通过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依赖度,进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一国某产业的市场规模扩大,会带动国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在该国内部开展的基于各地不同要素比较优势的生产体系,增强专业化分工程度,有效促进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内价值链的孕育。国内价值链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国内中间品种类并提升国内中间品的生产效率,增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供应能力,促使企业更多使用国内生产的中间产品进行再生产[12],从而能够减少该国从全球价值链上游国家进口中间品的数量。并且国内价值链和国际价值链的良性互动使得国内各地区、各产业能够同时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技术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优势[13],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一国对全球价值链中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依赖作用减小,导致其出口的最终产品中包含的国外进口中间品价值减少,也就会使得全球价值链上游依赖度降低,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假说3:市场规模的扩大通过降低全球价值链上游依赖度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

三、模型设定、变量测算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如下计量模型研究各国市场规模优势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

GVC_posrt=α0+α1lnmprt+θXrt+γr+εt+μrt(1)

进一步研究市场规模优势通过影响一国的研发水平,进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构建如下中介模型:

lnrdrt=β0+β1lnmprt+δXrt+γr+εt+μrt(2)

GVC_posrt=λ0+λ1lnrdrt+λ2lnmprt+ηXrt+γr+εt+μrt(3)

其中,r、t分别表示国家和年份。被解释变量GVC_posrt表示r国第t年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lnmprt为核心解释变量,是取对數后的r国第t年的市场潜力指数,用来表示各国的市场规模。rdrt表示r国t年的研发创新水平,用科技期刊数量来衡量,取对数之后的lnrdrt为本文的中介变量。γr表示国家固定效应,εt表示年份固定效应,μrt表示残差项。

Xrt为控制变量合集,包括:(1)基础设施(infra),取各国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2)外商直接投资(fdi),取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的比重。(3)制造业产品关税率(tariff),用制造业产品关税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4)开放程度(open),用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的比重来衡量。(5)制造业价值增值(mav),取制造业价值增值占GDP的比重。(6)中高技术产业(lntec),用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对数来衡量。

(二)变量测算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GVC-Position)衡量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Koopman et al(2010)[14]基于增加值分解框架将一国总出口分为5部分,即总出口=最终产品的国内附加值+进口国最终需求的中间产品国内附加值+进口国加工出口至第三国的中间产品国内附加值+进口国加工出口至原出口国的中间产品国内附加值+出口的国外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将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定义为:

GVC_posrt=ln1+IVrtErt-ln1+FVrtErt(4)

其中,IVrt为r国t年制造业的间接增加值出口;FVrt为r国t年制造业的国外增加值出口;Ert为以增加值统计的r国t年制造业的总出口。当一国某产业间接增加值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大于国外增加值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时,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大于0,那么该国该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相对上游的位置。GVC指标越大,表明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越处于高端上游环节,分工地位越高[15]。在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中,ln(1+IVE)可表示为下游影响度,反映了一国作为上游供应者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衡量了其支配下游其他国家参与价值链分工的能力;ln(1+FVE)可表示为上游依赖度,反映了一国作为下游生产者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衡量了一国参与价值链分工时受上游其他国家制约的程度[16]。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市场潜力(Market Potential)指数作为市场规模优势的代理变量,新经济地理学中界定某一地区所面临的潜在的市场容量是一个空间加权平均值。周犀行等(2013)指出:“市场潜力是对市场需求的综合反映,是考虑了经济规模、运输成本等因素后的一国或区域所面对的目标市场规模的体现”[17]。赵增耀等(2012)认为:“一个地区的市场潜力包括了该地区自身、本国其他地区以及国际市场对该地区产品的需求之和”,一国市场潜力则包括了该国自身及全球所有其他国家对该国产品的需求之和[18]。因此,市场潜力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Harris(1954)[19]指出:“某地区的市场潜力为该地区的所有可进入市场与其到该地区距离之比的总和”,即:

mprt=∑Nj=1GDPjtdrj(5)

其中,mp为市场潜力指数,d为j市场与r地区的距离。本文将市场潜力指数进行调整,扩展至国家层面并纳入国家间经济距离的影响,即

mprt=∑Nr≠jYjtEDrjt+GDrjt+Yrtdrr(6)

其中,r、j分别表示国家,t表示年份,Y表示GDP,drr为r国的内部距离,其计算公式为:drr=23areaπ,area为r国国土面积。EDrj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两国间的经济距离,其中经济距离为两国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GDrj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两国间的地理距离,其中地理距离用两国首都间的距离来表示。本文将Harris(1954)[19]的市场潜力指数中两国距离从单纯的地理距离改进为同时包含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因素的距离指标,能综合地理和经济差异方面的因素,使指数意涵更全面、更贴近现实。该公式表示,一国的市场规模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该国产品的需求之和,其中国际市场需求是全世界各国对该国产品购买力的加权总和,权重取各国与本国之间包含了经济和地理因素的距离的倒数。

对2000-2019年间37个国家的市场规模进行计算,图1是美国、中国、印度20年间市场规模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三个国家的市场规模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美国在2009年有了小幅度下降,可能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和印度都是2000年处于比较低的起点,后逐年平稳上升,且中国呈现出更高的增长率。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利用2005-2015年3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国需求侧市场规模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①。各国GDP、人均GDP及国土面积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两国的地理距离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利用WIOD数据库和TiVA数据库2018年发布的相关数据计算;各控制变量数据均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DI)和世界银行。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匯报了市场规模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每列均控制了国家和年份固定效应,其中第(1)列仅考虑核心解释变量市场规模(lnmp),结果显示其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市场规模优势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2)列加入各个控制变量,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系数仍显著为正,说明在控制了众多因素后,市场规模优势对全球价值链地位依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1)基础设施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不显著。(2)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fdi)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显著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多为较低端产业而非其高端核心产业,投资更多是为了获取东道国更丰富且廉价的生产要素,这种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可能有阻碍作用。(3)开放程度(open)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加强对外开放虽然可能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但是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却具有负面影响,可能是因为对外开放涉及的更多是出口制成品,而且过度对外开放会导致本国战略资源被侵蚀,还会加大他国污染源向本国的转移,这种情况下可能反而会降低本国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条的地位[20]。(4)制造业产品关税率(tariff)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显著为正。制造业产品关税率升高,会增加一国的产品进口成本,就会迫使国内企业提高生产能力,从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容易实现产业升级。(5)制造业价值增值(mav)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由于生产改进、生产率提升等因素带来的产业升级会促进制造业的价值增值,进而能提升全球价值链的地位。(6)中高技术产业(lntec)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意味着一国制造业从相对低端向高端的迈进,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同时通过增加上游中间产品的供应来实现制造业整体位置攀升。

(二)分样本检验

为了观测不同类型国家的市场规模是否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同样的促进效应,本文对37个国家进行分样本处理,观测市场规模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表3中模型(3)、(4)是按照不同发展水平将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后分别进行回归的结果,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模型(5)、(6)是按照不同收入水平将37个国家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后分别进行回归的结果,对于高收入国家来说,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中低收入国家来说,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多体现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率低的产品的消费和出口中,这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会加深一国从全球价值链下游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而对掌握核心零部件的从上游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市场规模的扩大可能并不能促进一国全球价值前地位的提升,甚至会起到显著的阻碍作用。

(三)影响机制检验

1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上文构建的中介模型公式(2)-(3)进一步研究市场规模优势通过影响一国研发水平,进而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结果如表4所示。市场规模优势与研发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研发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都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所以一方面市场规模可以直接对价值链地位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市场规模优势通过研发水平的中介效应来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验证理论假说1。分别从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影响渠道的大小来看,基准回归中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总效应是01043;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直接效应为00637;市场规模通过影响研发水平来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间接效应即中介效应为0041,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所占比重为393%。

2不同参与方式的检验

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中,各国会根据其各自比较优势的不同负责某产品生产中的不同环节,也就是说在成为最终产品之前,中间产品会在不同国家间进行流转,通过增加值累积的方式从价值链上游向下游移动,从而形成了国际间生产过程的上下游依赖关系。考虑到各国在全球生产体系中承担了不同的生产环节,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那么市场规模可能会通过对不同参与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造成了对价值链地位的总体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检验,实证分析上文理论影响机制中的假说2和假说3。分别将基准回归中的被解释变量替换成全球价值链下游影响度(DD)和上游依赖度(UD),结果如表5所示。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下游影响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游依赖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加入了各个控制变量后,结果依然显著,说明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使全球价值链下游影响度显著提升,同时使全球价值链上游依赖度显著降低,进而能够明显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提升,验证理论假说2和3。从回归系数来看,市场规模对价值链下游影响度的估计系数为00325,对上游依赖度的估计系数为-00904,也就是说相比于提高价值链下游影响度,市场规模更多通过降低价值链上游依赖度来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

(四)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

表6中模型(13)是经过替换变量法处理即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后得到的回归结果。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背景下,一国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较出口统计数据而言能更精确地反映一国参与垂直分工的程度及其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真实贸易利得,能从增加值视角反映一国在全球生产分工链条中的地位。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对出口附加值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14)是经过截尾处理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即将被解释变量全球价值链地位前后5%的离群值剔除后重新进行基准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仍然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证明了前文基本结论的稳健性。

在控制国家和年份固定效应的条件下,采用差分GMM方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内生性问题。在选择合适的差分方程滞后期的情况下,检验通过了GMM估计,其中AR(1)的P值为0050,AR(2)的P值为0103,Hansen检验的P值为0843,没有拒绝“不存在过度识别检验问题”的原假设,说明工具变量选取合理。检验结果如模型(15)所示,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且符号与之前回归结果一致。这说明本文的实证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2005-2015年3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市场规模优势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提升一国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该结论通过了稳健及内生性检验。第二,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异质性影响,对于发达国家和高收入水平国家来说,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于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市场规模的扩大反而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第三,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发现,市场规模扩大能通过提升研发水平的中介效应来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第四,通过对全球价值链不同参与方式的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对全球价值链下游影响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游依赖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主要通过降低上游依赖度来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本文的研究启示如下:第一,市场规模优势的扩大能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有利于一国产业升级和贸易利得的获取。我国要充分利用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因此,要通过适度提高劳动报酬、消除市场分割等方式壮大国内市场,以内需增长促市场规模扩大;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推动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协同互补,努力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超大市场规模新优势[21]。第二,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要想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来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还要同时注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市场规模的扩大不仅仅体现在低端加工组装产品上,而是更多体现在高附加值上游产品的生产、消费及出口中,从而使市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对价值链地位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第三,要充分利用市场规模的研发水平的中间渠道效应,并且提高市场规模对下游影响度的正向影响。要加大人力及研发资本投入,创造良好的国内创新激励环境,努力实現从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向自主供应能力加强再向出口供应增加转变,实现间接增加值出口的上升和国外增加值出口的减少,从而逐渐提升研发水平,并提高价值链下游影响度,使全球价值链地位进一步攀升。

注释:

① 37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墨西哥、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土耳其这7个发展中国家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爱尔兰、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卢森堡、马耳他、荷兰、 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瑞士、希腊、克罗地亚、挪威、立陶宛这30个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 余海燕,沈桂龙.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20(3): 107-120.

[2] 贺灵,陈治亚.“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21(6):125-131.

[3] 梁经伟,刘尧飞.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82-93.

[4] 唐宜红,张鹏杨.中国企业嵌入全球生产链的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8(5): 28-46.

[5] 耿晔强,白力芳.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研发强度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9(8): 88-102.

[6] Melitz, M. J.Market size, trade and productivity[R].NBER Working Paper,2005.

[7] 张玉,胡昭玲.制度质量、研发创新与价值链分工地位——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6): 21-27.

[8] 杨高举,黄先海.内部动力与后发国分工地位升级——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2): 25-45.

[9] Krugman, P.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merica Economic Review,1980,70(5): 950-959.

[10]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3): 483-499.

[11]Venable, A. J.Equilibrium Locations of Vertically Linked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96,37(2): 341-359.

[12]韩峰,庄宗武,阳立高.中国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空间动力来源——基于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综合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1(3):61-79.

[13]韩峰,阳立高.内外市场需求、产品多样化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1): 25-39.

[14]Koopman, R.Powers, W., Wang  Z,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R].NBER Working Paper,No. 16426,2010.

[15]盛斌,景光正.金融结构、契约环境与全球价值链地位[J].世界经济,2019(4):29-52.

[16]佘群芝,贾净雪.中国出口增加值的国别结构及依赖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15(8): 91-103.

[17]周犀行,欧阳溥蔓.国内外市场潜力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6): 124-134.

[18]赵增耀,夏斌.市场潜能、地理溢出与工业集聚——基于非线性空间门槛效应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 71-83.

[19]Harris, C. D.The Market as a Factor in the location of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54,44(4): 315-348.

[20]翟士军,黄汉民.基于全球风险指数的制度质量对价值链竞争力提升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6(7): 42-52.

[21]欧定余,田野,张磊.疫情冲击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价值链构建研究[J].东北亚论坛,2020,29(6):65-76,125.

Influence of Market Size on GVC Posi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I Hong,DONG Zi-m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Making use of market size is beneficial to industri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arket size indicator and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uper-market size on the posi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37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ansion of market size is beneficial to GVC position. The market siz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GVC position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 and a negative effect for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expansion of market size improves the GVC position by improving the R&D level, reducing the upstream dependence and improving the downstream influence degree.

Key words:market size; Global Value Chain; manufacturing value added; upstream dependence; downstream influence degree

(責任编辑: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