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沁园春·长沙》意象美的多重表现

2022-05-30刘会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

刘会东

【摘要】《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故地重游之作,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豪迈大气,而且意象壮美,抒发了词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越,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本篇论文拟从景物的选取、意象的表达、意象的组合等方面来探讨这首词中体现出的意象美。

【关键词】意象美;景物选取;意象表达;意象组合

秋天容易给人一种荒凉萧条、凄清惨淡之感。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景写得萧瑟悲凉、清冷惨淡,如“秋风萧瑟天气凉”“秋风秋雨愁煞人”等,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的秋天却别开生面、与众不同,归根结底在于整首词意象的选取、表达以及组合别有特色。“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作品的客观物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相融合形成意象。“意象美”即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将自己选取的意象以一种特殊的美呈现给读者。

一、《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美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上阕“看”字总领后文七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分别描绘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自然景物。这些景物从状态上看动静结合:火红的枫林是静态的,“百舸争流”是动态的。从空间上看远近俯仰结合:词人选取了岳麓山上的“层林”(远景)、湘江中的“百舸”(近景)、空中的矫健雄鹰(仰视)、清澈见底的江水中的游鱼(俯视)等意象。从视角上看虚实结合:上阕“看”字总领的七句为实景,下阕“忆”字总领的七句为虚景。总之,词人所选取的这些景物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出博大、幽深、辽远的空间,给人一种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姿态,可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正是通过这些壮景来抒发自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二、《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

古典诗词的高光时刻往往在于炼字,炼字即锤炼字词,正如古人所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正因为古人非常讲究炼字,才产生了诸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千古名句,而“推敲”一词也由此衍生出来。

《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美具有一种动态的雄壮之美,而这雄壮之美正是通过炼字实现的。如“百舸争流”中的“争”字,写出了湘江中无数船只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景;“鹰击长空”中的“击”字写出了雄鹰矫健有力、傲视苍穹的雄姿。“鱼翔浅底”中的“浅”字写出了江中鱼儿自由轻快、欢愉自在的状态。“万物霜天竞自由”一句总写上阕“看”字所领七句写景之句,一个“竞”字表现了深秋之下万物竞相生长、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美还具有一种静态的色彩之美,如“万山红遍”中的“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林尽染”中的“染”字写出了林之密,“尽”字写出了染之透;“漫江碧透”中的“漫”字写出了水之盛,“透”字写出了江水之清。词人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意象美。

三、《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意象的组合即描述性意象或名词性意象的叠加,词人按照自己的创作构思,把具有不同或相同特点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使其构成有时空距离、画面层次、思想意蕴的意象美。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根据意象组合的不同,可以分为意象的并置式和意象的辐射式。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比如这首词上阕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词人把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等自然景物组合在一起,由点及面,动静相间,远近结合,俯仰结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壮美的湘江秋景图,体现出了词人胸怀博大、充满豪情斗志的崇高美。再比如,这首词下阕中“忆”字总领的七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词人从同学的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的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的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两两意象进行组合,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意象的辐射式,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就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

总之,这首《沁园春·长沙》,由于选取意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幅壮阔美丽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婷.《沁园春·长沙》情境教学案例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4.

[2]姜丽君.浅论意象和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融合[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沁园春·长沙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探究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之质疑
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培养中职生的社会参与素养
从《沁园春·长沙》中学习写景角度
读《沁园春·长沙》有感
《沁园春·长沙》的诗意化预言
《沁园春·长沙》写作时间之我见
叩问《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