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2022-05-30施志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高质量发展应对策略

施志平

[摘 要]园区小学有其经济条件好、信息资源丰富等区域优势,也存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比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家校协同力量弱、校际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因素,给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在分析相关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强队伍、抓改革、凝共识、厚基础、促联合等方面,探析推动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园区小學教育;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8-0094-03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步伐,各地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园区小学虽然有其经济条件好、信息资源丰富、学校数量少利于集中建设等区域优势,但也存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比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家校协同力量弱、校际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因素,给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笔者在区域调研的基础上,就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应对策略展开研究,形成以下初步认识。

一、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1.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数量多,班额大,流动性强

园区项目建设带来区域经济的持续活跃,伴随而来的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不少园区小学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数量多,占比大,学校班额、校额超标。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岗位变化大,流动性强,其子女就学也随之发生变化。频繁转学,给学籍管理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学校质量提升带来一定的压力。

2.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师资紧,负荷重,稳定性差

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受编制影响,目前园区一些小学师资短缺,结构性缺编严重,学校排课压力大,教师负荷重。如音体美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不足,兼职教师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课程的上足、教好。另外,一些教师通过社会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进入园区小学任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日常运转的难题,但客观上也带来了一些隐忧。如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特别是通过社会招聘入编的教师,有不少未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学素养相对薄弱;职业稳定性不强,一些外地通过考编入职的教师,因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往往把先入职当作权宜之计,一旦重新考编获得了更理想的单位,便会辞去园区小学工作转赴他校任教,这就给所在校的教师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带来一定影响。

3.来自家长方面的因素:学历低,认识偏,协同力弱

园区小学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比大。与本地学生家长比,这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家庭教育意识不强,教育能力不足,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度也比较低。不少家长仅满足于孩子日常的衣食供给,对他们在学校的发展情况关注不够,期望值不高。有些家长由于对学校教育缺乏了解,或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不合拍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引发家校矛盾。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缺失,家校关系的不和谐、不稳定,客观上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4.来自环境方面的因素:经济活,机制弱,事务增多

从地域特点看,园区属于经济活跃地区,人员思想也相对活跃,对新事物接受比较快。在此环境里工作的教师,职业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体制、机制看,园区属于经济发展功能区,管委会的工作重心在项目建设,因职能限制,园区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如县区健全,管理力量也相对薄弱。从教育大环境看,近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赋予学校的事务明显增多,需要教师挤出一些时间去完成,客观上对教师静心教书产生一定的干扰。

5.来自管理方面的因素:协作少,规划缺,融合不够

从园区层面看,一些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的园区,往往学校数量不多,教育体量不大。园区在发展战略上缺少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教育发展规划,有的尚未成立教育集团,走联合办学之路,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的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从学校层面看,园区小学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一些办学时间较长的学校,往往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而近年来新建的园区小学,由于缺少历史积淀和文化根脉,暂时还处在办学的尝试与探索阶段,学校自我定位尚不明确,发展目标尚不清晰,办学特色尚未彰显。另外,由于缺少整体的协作机制,一些学校往往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管理视野相对狭隘,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园区对学校教育的投入,有不少是为了改薄和补短,缺少对园区内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一定程度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1.强队伍,提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才能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进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优秀的办学业绩。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遇到的种种挑战,园区要高度重视小学管理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管理有方的管理队伍。作为管理团队的领头雁,一把手校长更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忧患意识,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完善能力结构,当好班子成员的榜样。在管理理念上,校长要总览学校发展大局,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发展个性。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园区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与管委会和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优化人才引进机制,确保学校教学正常运转。对引进园区的各类教师,要突出抓好师德建设,切实加强师能培养,通过领航工程、青蓝工程等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理想平台,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强化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信息化时代,尤其要打造具备新技术的教师队伍,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使各种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另外,园区小学要重视教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卓越。

2.抓改革,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园区小学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地制订近、远期管理目标,做到思路清晰、举措扎实。要以促进包括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在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为着力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以贯彻执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为契机,以“五育融合”为抓手,推动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园区小学要抓好课改理念的学习,通过深入抓、抓深入,切实将理念贯彻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

教育需要创新,而把规范做到极致就是一种创新。园区要加强规范建设,科学制订好小学管理规范,全面提升管理效益;要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学规范、践规范、比规范”活动,通过学、践、比等日常管理,促使管理规范落地、生根,并能长期坚持,直至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科研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园区要强化科研的引领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教育公平、课堂改革、幼小衔接、课后服务等目标,组织小学教师广泛开展课题和项目研究,借助科研力量厚植学校文化底蕴,增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3.凝共识,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想生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总体看,园区小学中的一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不够,家庭教育较为缺失,学校要集中精力解决好这一难题。学校要创新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不遗余力地唤醒家长的家教意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与学校达成育人上的共识;要通过专家讲座、典型引路、榜样带动等途径,有计划、成体系地开展好各类家校共建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家长配合度低的教育生态问题,共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好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讓家校社互融互通、同心同向,创造有利于孩子更好发展的优质环境。

4.厚基础,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保障

园区处于经济发展的前沿,信息资源丰富,技术条件成熟。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快园区小学的硬件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补足教育发展短板;要着眼长远,配合管委会推进学校建设全域布局,保证优质学位的有效供给。在满足外来务工家庭日益增长的入学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好班级规模,力求均衡编班,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园区要注重抓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瞄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目标,关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需求,聚焦教育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借助“教育+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通过升级基础设施,打造优质资源,推进应用创新,不断提升智慧教育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助推园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学校硬件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园区小学要着力抓好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软环境建设。以乡土、地域特色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为课程开发、学科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打造特色课程、精品课程、特色活动、特色项目,做强、做优学校特色文化品牌,以文润心,以文化人,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促联合,建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协作机制

园区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区内各小学的校际联合,积极打造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可借助教育集团这一平台,发挥好集团的机制、资源与品牌优势,加强领导力的引领与提升,加速人才交流、教育管理、学业监测、学生活动、综合评价和后勤服务一体化推进;也可通过“1+1”结对学校或其他平台,开展校际间的同课异构、联合教研等活动,通过广泛的校际交流,达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的目标。

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园区要拉动资源重组,让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组成集团,实施集团内部的互通交流,做到课程共建、师资互派、研训联动、文化共建、质量共进;要加强顶层设计,真正发挥好优质“龙头学校”的带动作用;要加强集团内薄弱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网上共享优秀名师和优质课堂等资源,在新起点上实现园区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园区应客观分析制约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各种因素,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携手多方力量,努力交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为回应园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促进园区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高质量发展应对策略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