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视角下出版业发展路径分析

2022-05-30湛宗荣

出版参考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容为王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

湛宗荣

摘 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的应用,对出版业的营销渠道拓展、选题机器预测、数字化流程再造、盈利模式创新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但也面临高效精准与内容质量、技术进步与管理难题的博弈和应用困境。解决之道在于,出版业要进一步加强与新传播技术相适应的复合型、全能型人才培养和法律法规建设,坚守“内容为王”,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精准区分用户群,增强读者聚合,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 内容为王 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呈现出总体发展稳步向上的趋势,但又有技术应用不均衡、版权保护难度大、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一方面,传统出版模式以其高质量内容水平,数字出版模式以其高效率营销水平,实现了出版业“内容+渠道”的优化组合,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容基础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新技术被付诸实践,源源不断地为出版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但是,出版业仍然面临着难以从根源打击盗版、版权保护难度大、技术应用浅尝辄止等问题。本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深入分析该项技术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并为出版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一、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实践

目前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实践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并对出版行业的创新性、持续性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是指一种模拟人类生产活动,使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自主完成很多工作,具备从感知外界世界到记忆、思维能力,再到学习和适应的能力的一项技术。[1]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出版业应用快速,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相辅相成,提高了出版效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积极应用能从出版的各个环节提高图书出版的效率。在选题开发上,可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预测、定位读者兴趣点,帮助出版企业出版读者喜爱的图书。在编辑加工上,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进行机器审读、机器校对,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审读和校对效率。在出版流程上,可通过数字化加工的流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设计上,可利用动画技术、图像处理和视频剪辑等进一步创新产品的装帧设计和宣传路径。在渠道管理和后期宣传上,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进行多平台的宣传策划、算法推荐、协同过滤、快速分销,从而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图书供应服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实现优质内容和高传播到达率的双赢效果。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突破了圈层壁垒、扩展了营销渠道。出版业通过对社交媒体的探索应用,找到了一套将出版和媒体相融合的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在拓展出版業营销渠道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化传播。比较成功的实践有:通过直播带货助力图书销售、小红书“种草分享”各类书籍、读书类APP打造新型图书销售单元、电商销售为图书销量提供新的增长点、短视频及综艺节目助推读书氛围形成。未来随着新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广度和应用程度的加深,还将产生更多元化的营销渠道。

三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预测读者阅读偏好,辅助编辑进行选题策划。传统模式下,出版业在对读者的偏好进行选题预测和开发时,往往会基于编辑的主观想法和实践经验去策划选题,虽然也能策划出许多畅销的书籍品种,但从数据支撑和科学预测的角度来讲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机器能够通过大数据进行预测和实现较为全面的选题画像,其策划结果更具科学性,也更能够把握市场的走向与受众的需求。依托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对互联网上的热门事件、热点词汇的传播频度和热度进行大数据抓取和智能分析,而且可以结合读者需求分析自动生成相关知识图谱,形成选题策划的初步方案。[2]因此机器智能预测读者偏好可以辅助编辑的主观选择,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出版选题策划,从而将机器预测的科学性与人工预测的实践性、经验性、人文性相结合,达到更好的策划效果。

四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审读和机器校对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出版效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审读、机器校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出版的效率、解放人力,帮助出版从业者重新思考自身的价值,从而为出版业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智慧和活力。例如,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旗下的人工智能平台“知识树”目前已能够完成在数千万篇文章中寻找已获取授权的内容,然后基于编辑所定义的部分内容自动编辑剩余内容,继而对接亚马逊等图书电商平台并将所编辑的内容输出到各种数字出版分发渠道等。[3]这个人工智能平台的投入和应用通过辅助编辑进行内容的审读和校对,大大提高了出版的效率。

五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个人偏好+社交圈偏好”协同过滤为用户最大程度地推荐理想书籍。人工智能技术除了能够对图书畅销度进行预测,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化数据信息为用户描绘“用户画像”,再根据“用户画像”特征为其推送可能想要阅读的图书,即通过算法进行内容分发。目前国内对此已有很多尝试,比如“微信读书APP”会根据“个人偏好+社交圈偏好”协同过滤为用户推荐其可能想要阅读的书籍,这种精准推荐分发的模式既为用户节省了选书时间,也提升了用户对该读书APP的使用黏性,可谓是双赢之举。

六是人工智能的批量生产可产生规模效应。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4]以往的图书编辑、印刷、装帧设计、推荐分发等都只能由人工来完成,但现在这些环节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辅助完成,机器运行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批量生产,暂且不论批量生产是否可能会带来作品质量的问题,但无法否认的是其能够通过规模的扩大降低生产成本。2019年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编写的图书《锂离子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已经正式出版,这也是全球第一本完全由人工智能撰写的图书。如果未来人工智能编写图书成为普遍趋势,那么其批量生产可能会对出版业的生产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创新。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困境

(一)高效精准与内容质量的博弈:人工智能的高效精准背后存在一定质量漏洞

人工智能在出版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第一大困境就是高效精准与内容质量的博弈。利用机器进行智能预测读者的偏好就如同短视频依据算法预测用户的浏览偏好,对于短视频来说,算法的运用会更加精准地捕捉到用户的兴趣爱好,但是“信息茧房”问题、视频推送的低俗化问题正在浮现出来。出版业也是同样的道理。立足于用户,算法预测虽然能够精准高效预测用户的阅读兴趣,但是出于对知识掌握和书籍阅读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的考虑,用户并非一直想看同一类型的书籍,因此精准高效预测和推送也不一定会赢得用户持续的点击和阅读。立足于出版行业,机器智能预测读者偏好虽然会直击人心、让读者买账,但与此同时,也会因为过度迎合读者喜好而导致出版物水平参差不齐,出现占据读者市场的不一定是高质量出版物的现象。立足于国家,对于出版书籍的要求不可能仅仅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还需要通过书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所出版书籍最重要的是引领读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予读者心灵启迪。

(二)技术进步与管理难题的博弈:技术快速应用的同时往往面临管理难题

在人工智能为出版业带来大量技术红利的同时,一项新技术的快速运用也往往带来管理难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技术的管理,二是对出版行业工作者的管理。第一,从对技术的管理层面来看,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产生的影响如何,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技术的人。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们需要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这项技术、哪些地方使用这项技术都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二,是对出版行業工作者的管理,当技术能够取代出版从业者的部分工作时,如何解决出版从业者由此产生的职业焦虑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出版从业者的转型升级、全能型发展也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人工智能视角下出版业未来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的出现,于出版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该项技术应用得合理、恰当,出版业便可以找到自己打开互联网世界“流量密码”的钥匙,在新时代实现质的跨越。下面笔者将根据当下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建议。

(一)精准区分用户群,打造“流量入口”,满足分众化、个性化需求

对出版业来说,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都有其忠实受众群体,因此在发展中需要坚持各自独特性带来的显著优势,牢牢把握忠实受众群体。传统出版行业的忠实读者群体是热爱纸质图书,并对此有怀旧情结的人,出版社可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策划出版体验感强、书卷气强的纸质图书。数字出版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易读性和便携性,因此需要从受众的阅读体验出发,设计更符合用户阅读习惯、更满足用户阅读需求的健康阅读界面。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下,可以利用算法技术,精准区分不同用户群的阅读需求,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打造出版业的“流量入口”,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分众化、个性化需求。

(二)优质作品为王,辅以创新思维制造发展契机

传统出版物最大的优势是其优质且严谨的内容,即使技术进步带来了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但是纸质版作品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要坚持原则,守住阵地,保证出版工作的严谨性,从而出版高质量的作品。同时,还要树立创新思维,为出版业的蜕变制造发展契机,一是建立新媒体大数据的检错系统,提高出版的效率;二是学习新技术在选题申报、编辑加工、内容维护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四是通过庆祝重大节日来打造出版周期性活动。

(三)借鉴相关行业成熟转型经验,充分利用新传播技术优势

新闻传播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与实践,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由“相加”到“相融”的完美转型,并在“流量为王”“内卷疯狂”的互联网世界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究其原因,实质是以优质内容与先进技术的融合解开了互联网世界的“流量密码”。这是出版业可以学习的地方,也是出版业发展的本质优势。未来出版业若想在源源不断的新事物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竞争力,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借鉴相关行业的成熟转型经验,充分利用新传播技术优势发展自身。

(四)完善出版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情怀”与“新鲜血液”缺一不可

对多数出版企业而言,全能型和复合型人才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人才是优质内容的源泉,是行业发展的保证。针对此,笔者认为人才的培养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完善职业规划发展体系,让从业者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有具体明了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才的加入;二是分层次提高传统出版从业者的工作收入,以提高其对出版行业的忠诚度,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三是加强对出版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学习培训,定期安排相应的培训课程,从而培养出一批专业型、全能型的出版人才。

(五)法律保障,完善出版行业法律法规

国内目前尚未提出有关数字出版著作权的额法律,对应的数字版权保护法律也仅仅是在重新订立的著作权法律法规中有所涉及。虽修订以后的著作权法加大了对相关网络环境的规定,同时在早期就提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可是制定出来的法律规章制度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对数字出版科学运用范围规定比较模糊。[5]法律的保障对于出版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未来只有建立健全出版业的法律保护体系,完善行业法律法规,才能够有效提高读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四、结语

人工智能对于出版业来说不仅是一项新技术,更是一个能够摆脱当下发展困境、实现新跨越的阶梯。技术的应用是从业者顺着阶梯往上爬的过程,在顺利到达顶端之前,一定会遇到困难和阻碍,这就需要从业者不忘初心、坚守原则、灵活创新解决“爬梯”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因此,面对新技术,我们需要掌握应用技术的时效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规避和及时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只有如此,出版业才能在新时代创造持久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系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内容为王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