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议题,让高中思政课之“花”绽放

2022-05-30董文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思辨性时代性

董文汇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议题的选取和设定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文章指出议题式教学选取和设定的议题应具备真实性、思辨性、时代性,还要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议题;真实性;思辨性;核心素养;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6-0049-03

议题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政课的新风向,犹如为高中思政课开辟出了一片“大草原”,很多一线教师在这片广阔的草原上高歌前进、策马奔腾,使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层出不穷。任何新事物都有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议题式教学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将“议”落到实处?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议题犹如开在议题式教学这片“大草原”上的“鲜花”,是成功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议题,简而言之,就是指一节课中需要商议、争议或议论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单个的,而是“一串”的,是一个系列,是贯穿整节课的一条主线。

怎样才能让议题这朵“鲜花”开得绚烂夺目?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真实性——养育议题这朵“鲜花”的“根”

通过对真实议题进行“议”,学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例如,通过对“高中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进行“议”,引导学生正确携带并使用手机,更好地解决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屡禁不止的问题;通过对“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对“为什么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进行“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培养爱国情怀……设置真实性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思政课是接地气、具有实用性的课,而不是束之高閣的纯理论课

教师不是为了“议”而“议”,而是通过“议”解决某个问题,是在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是在以“议”促学。学生可以在“议”中思考某个议题的背景、提出原因,并进行反思、预测、联想。这样的“议”,既以活动为依托,又以智慧生成为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议”的内驱力。学生在这种内驱力的推动下,主动地将学科学习任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议题,如果针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选取和设定,就能成为连接真实社会生活和学科学习任务的纽带。例如,教学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民法典》的颁布”设置相关议题“为什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让学生围绕该议题进行探究,并进行民意调查。这样的“议”,可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所以说,这里的“议”,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接地气。

(二)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思政课不是枯燥的说教课,也不是“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课

真实性议题,容易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议”。为了更好地参与“议”,学生会去挖掘自己身边的各种资源,如时政热点、生活技巧、历史事件、文物古迹、名人语录等,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如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等,为自己的“议”提供有力的证据。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主动思考问题、搜集证据、总结归纳中参与“议”、体会“议”、收获“议”,实现以“议”达思,这也是思行合一原则的重要体现。由此,高中思政课可以成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真实有效的课。

(三)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思政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课

通过对真实议题,如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国际问题等相关议题进行“议”,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土壤。例如,通过对“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进行“议”,使学生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通过对“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进行“议”,使学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通过对“民法典是如何产生的?”进行“议”,使学生正确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观念;通过对“为什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议”,使学生积极参与现代化经济建设,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对真实议题进行“议”,首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可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再次,可以塑造学生必备品格。必备品格主要包括关怀、信赖、责任、尊重、公平正义、诚实六个方面。“议”的过程,蕴含培养必备品格的价值指向和理性回归,有助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没有了根须的鲜花,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真实性是议题的“根”,只有让“根须”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为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养分”。

二、思辨性——支撑议题这朵“鲜花”的“茎”

花茎,可为鲜花传输养分,而思辨性就如同议题的“花茎”。议题的思辨性越强,表示该议题的可议程度越高。在思辨性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以有理有据地“议”、自信积极地“议”。

(一)思辨性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面对思辨性较强的议题,学生会为了完成“议”的任务,积极搜集相关素材、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相关论证,努力运用书本知识和已有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关键能力不断提升,并有效转化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综合能力通常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思辨性较强的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思辨性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议题通常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关心国内外热点,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议题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深入分析,最终得出建设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结论。这一过程,区别于以往简单的书本知识再现和理论知识识记,需要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参与“议”的主动性;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情境中灵活、创造性、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这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没有茎的鲜花无法获得根须所吸收的养分。议题的思辨性就如同“花茎”,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提供渠道,为议题这朵“鲜花”提供传输养分的路径。

三、学科核心素养——衬托议题这朵“鲜花”的“绿叶”

(一)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落实学科教学任务

只有“议”而没有特定任务的议题式教学比较空洞,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在议题式教学中,师生通过对具体案例、情境任务进行“议”,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例如,对于“高中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这一议题,其教学路径大致是:学生对议题发表不同意见,并阐述理由——说明事物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学生应正确、理性地看待手机对自身的影响——要正确对待矛盾的主次方面;学生应正确、理性地使用手机——要正确看待主次矛盾。教师通过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准确掌握文本知识,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二)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发挥高中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铸魂育人是高中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政治教师的责任。设定议题的意义,是以传授知识、提升能力为桥梁,进而实现铸魂育人。例如,以“高中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为总议题,再设定若干子议题,引领学生在争议、辩论中发散思维并实现积极的价值引领:搜集“高中生可以带手机进校园”和“高中生不可以带手机进校园”的相关调查数据和具体论据,有利于学生提升获取、选择、整合信息的能力;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一学科知识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在感悟议题式教学和高中思政课的价值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学校规章制度和国家相关法规的认同;学生当堂展示所搜集的数据,并做报告,有利于学生提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真实有效的争议、商议、辩论、展示等活动,綜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为了更好地参与“议”,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发言的机会,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对此做出精准的反馈;必须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必须提高应用电子设备的能力。育人,除了知识的传授、品德的培养,还包括能力的提高。注重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既是这三者的统一,又是对铸魂育人的真正实践,也是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真实性和时代性的凸显。“议”的过程,以真实性和时代性为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引导高中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品德修养,使高中生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没有了绿叶的鲜花,会因为缺氧而窒息。学科核心素养,就如同“绿叶”,为实现学科教学任务和铸魂育人发挥“光合作用”,为议题这朵“鲜花”提供“氧气”。

四、时代性——照耀议题这朵“鲜花”的“阳光”

时代性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不同之处。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选择与设定,更要体现并把握这一特点。

笔者曾一度认为,议题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是一个疑问句。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随着对议题式教学的深入探究,笔者发现陈述句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议题。

2.能从议题中大概看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议题“怎样正确认识国家?”对应的内容是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第一课第一框“国家是什么”;议题“怎样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对应的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第七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但是这样的议题显得过于直白、过于以传授知识为重。

因此,教师要将具有时代性的具体情境与相应的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设定将思辨性、时代性相融合,体现情境化、素养化的议题,避免议题的单一和直白。

例如,在教学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第七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时,笔者利用孟晚舟女士顺利回国这一热点事件创设情境,以该事件的始末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为线索,设定议题“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引领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寻美——感悟中国人民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表现出来的美好品德。

2.悟美——通过探究孟晚舟女士能够顺利回国的主要原因,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3.践美——辨析“孟晚舟女士是否应该回国”,在义与利、忠和孝的两难选择中,学会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最后认识到自己应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该议题较好地体现了议题应该具备的四个特点:

1.时代性。孟晚舟回国事件震惊世界,是当时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2.情境化。学生的一系列活动都围绕着孟晚舟回国事件开展,将这一具体情境运用得淋漓尽致。

3.知识性。整节课都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素养化。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是最后的升华环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没有阳光照耀的鲜花,终会枯萎。时代性,犹如“阳光”,让议题这朵“鲜花”开放出情境化、知识性、素养化等多彩的“花瓣”。

五、总结

如果说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大草原”,而议题是开在这片“大草原”上的“鲜花”,那么,该“鲜花”是什么样的呢?对此,笔者会说:真实性是其“根”,稳扎稳打、引领主题;思辨性是其“茎”,智慧真实、启迪心灵;核心素养是其“绿叶”,沁润人心、铸魂育人;时代性是“阳光”,紧跟热点、避免误区。“根须、花茎、绿叶、阳光”,共同托起这朵名为议题的“鲜花”,并使其芳香四溢、绚烂夺目!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思辨性时代性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诗词的时代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