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开立学之门,培育核心素养

2022-05-30王菁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6期

王菁

[摘  要] “立学课堂”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它源于江苏南通区域课改土壤,来自对多种课改模式的冷静思考与凝练升华。立学课堂从效率层面回归到育人层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文章闡述了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内涵特质、操作要领与行动策略。

[关键词] 立学课堂;内涵特质;操作要领;行动策略

“立学课堂”来自对“学的课堂”“真学课堂”“同学课堂”等多种课改模式的冷静思考与凝练升华,它充分彰显了“学为中心”,体现了“12字12条”的基本要求。“立学课堂”从效率层面回归到育人层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经历,谈谈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内涵特质、操作要领与行动策略。

一、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内涵特质

立学课堂的内涵特质就两个字:“人”“学”,倡导以人为本、学为中心。立学课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重回答了三个问题:“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立学课堂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让学生立在课堂中央,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立学课堂以“立人之学”为第一要务,在学中立人,培养出完整健全的人。立学课堂是“立根之学”,要在学中立根,培养有文化之根的人。立学课堂还是“立身之学”,要在学中立身,培养有人文情怀的人。

朱永新认为:“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让人成为人。”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旨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应当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立学课堂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德育价值,挖掘数学中的德育素材,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数学立学课堂,要在学中立,在立中学,要以立人为价值取向,以数学知识学习为契机,渗透德育教学,促进学生人格完满,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立学课堂,在突出数学学科性的同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立中国人之根基,要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数学立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站立起来学,让学生挺起腰杆子来学,使学生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操作要领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内容、手段、过程三个方面,其操作要领具体如下。

1. 设计灵活多元的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被看成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经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然而,数学又是现实客观世界的抽象化,是抽象基础上的再抽象。“生活是学生的教科书。”数学与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立学课堂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教书本上的东西,不能仅仅教授学生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将数学教学置于生活背景之中。教师要挖掘丰富的教育教学素材,设计灵活多元的数学教学内容,让抽象的数学形象化、生活化、多样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思维价值、文化价值、德育价值,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底蕴、高尚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 应用灵活多变的数学教学手段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立学课堂是对传统数学课堂的革新,不能再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而要与时俱进,积极优化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接轨,尤其要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借助电子白板、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当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了逼真唯美的教学环境,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新颖有趣、直观形象、生动丰富、容量加大、节奏加快。多媒体手段还能超越时空限制、多维立体、动静结合,能够突破传统手段所不能解决的难题,助力学生飞越思维障碍。因此,要有效贯彻落实立学课堂理念,必须借助现代媒体,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媒体助学。

3. 实施灵动多样的数学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是立学课堂的根脉,数学立学课堂朝向核心素养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数学立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要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依靠学生,采取生本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自主学习。数学立学课堂的建构,要求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做到限教让学,让出课堂地位,让出教学时间,让学生主体探究。在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要实施灵动多样的教学过程,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案单导学,凸显双主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合作共学,发挥主体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在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展示,互相交流,共同分享。

三、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行动策略

在构建小学数学立学课堂中要抓住三个关键词“问题”“讨论”“自省”,其行动策略是以问题为载体,以讨论为抓手,以自省为旨归。笔者以“大树有多高”一课的教学,谈谈小学数学立学课堂的具体行动策略。

1. 以问题为载体:数学立学课堂的土壤

“学起于思而源于疑。”立学课堂以学为中心,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诚如刘开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的问题可以发动和支持学生思考,提出好的问题是立学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好奇,诱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探究,润泽学生思维。

在数学立学课堂中,教学一般从问题开始,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一课前,笔者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最高的一棵树是什么树吗?”学生在课前来到校园里观察、比较、寻找。在上课时,笔者提出新的问题:“同学们都找到了校园里最高的树,你们知道这棵树有多高吗?”“10米。”“15米。”“20米。”学生纷纷猜测,争论不休。“要知道这棵大树的高度,可以怎样做?”笔者继续追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由此可见问题是立学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数学立学课堂的土壤。在问题土壤中学生萌生出思维,萌发出知识。

2. 以讨论为抓手:数学立学课堂的旋律

自主学习是立学课堂的主旋律,为了彰显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受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启迪,以讨论为立学课堂的抓手,开展师生讨论,组织生生讨论,让讨论成为数学立学课堂的主旋律。

讨论是在学生独立自学基础上的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讨论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生踊跃展示,达到了“限时讲授”的目的。讨论是一种交谈、对话,更是碰撞、沟通。讨论让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交换思想;讨论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廣度与深度,促进了数学思维的进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又要引,要把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少发表意见,少控制学生思想;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防学生的讨论跑偏,避免学生讨论无序,要巧妙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一课中,笔者以讨论为抓手,借助实验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大树的高度。在该课中,笔者主要设计了两轮讨论,第一轮是在实验操作前,着重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有什么办法测量大树的高度?”“能否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方案?”第二轮是在实验操作结束后,组织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围绕“比较比值,发现了什么规律”“应用该规律,怎样测量和计算出大树的高度”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经过讨论与实验,发现了影长与竹竿高度的关系,找到了测量和计算大树高度的方法,实现了问题的自主解决。

3. 以自省为旨归:数学立学课堂的境界

希腊有句名言:“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自我反省可以看到自身毛病,自我反省可以积累经验,自我反省可以获得精进,或者是知识的提升,或者是能力的提升,或者是思想的提升。但是绝大部分小学生缺少反省的意识与习惯,他们一般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我国古人曾子具有自省的习惯,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他每天会多次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有没有尽力助人,有没有诚信交友,有没有温习功课。那么,数学立学课堂也应以自省为旨归,实施自我教育。笔者在每堂数学课都会设计自省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过程,在回顾中让学生反思自省,想想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想想学习中的成败得失,想想有何收获、有何疑问。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一课中,在学生探究出学校最高的一棵大树的高度之后,笔者设计了“延伸思考”与“反思总结”环节,延伸出一个新问题:“同一棵大树,在不同时间测量它的影长,结果相同吗?”在课后,笔者组织学生梳理今天的活动过程:“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还能想到什么?”至此,该课在延伸与反思中圆满结束。

总之,教师需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积极践行立学课堂理念,叩开立学之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人、立根、立身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