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2022-05-30土小梅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文本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在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尚不具备良好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探索和研究,笔者发现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呢?

一、讲故事,诱导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的。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课堂。而通过讲故事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则更适合小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更具吸引力,可以说每个小学生都是听故事长大的,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意识到了纳米技术与小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有些学生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纳米”这个概念,光看题目是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但在课堂上,老师却另辟蹊径,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里面有一则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化作一只虫子落进铁扇公主茶杯里,而孙悟空则在铁扇公主喝水的时候钻进了她的肚子里。大家觉得这样的镜头很神奇吗?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纳米时代。”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开始,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向学生展示纳米科技的神奇,让学生了解纳米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有一种隐形战机,采用纳米技术,可以吸收雷达波,让雷达无法发现飞机。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活动,而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无疑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真正参与,促进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借生活,促进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化教学应成为广大教师积极选择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从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入手,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更愿意学习,从而加深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海上日出》课文时,应充分认识到课文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使学生获得非常真实的感受,使学生有更深刻地理解。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老师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河边,让学生在晴朗的早晨自己观察日出,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老师还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日出的作品,让学生对日出有更深的理解。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文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因为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演角色,接触内涵

角色扮演,让课本中的角色更加鲜活生动,这不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而是對文本内涵的充分展示,角色表演的过程就是在感受文本以及接触文本内涵的过程。角色扮演就是故事演绎,学生们能够走出文字描述的局限,更加近距离的接触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趣味化的创作中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享受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这篇童话故事意蕴深刻,主要故事情节是巨人不喜欢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玩耍,于是就在花园四周建起了围墙,不让孩子们来自己的花园。但是从这以后花园就没有了鸟语花香,变得一片荒芜。这个童话故事告诉学生要学会分享,让学生明白只有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教师为了学生能够体会这一内涵,让学生来表演这个故事,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改编,丰富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在这样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分享故事也在分享体会。

角色扮演可以说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一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角色扮演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故事,分享喜悦,分享自己的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获得自己的感悟,受到启发,实现对文本内涵准确把握的目标。

四、设问题,深度思考

问题是思考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开始。一节优质课必然是由很多有效的问题串联的,而通过问题创设学习情境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效的问题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加广泛的知识,帮助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顺利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主要通过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见过桥,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座古老的桥,你们知道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继续介绍——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不过这座桥的特殊之处就是没有石墩,50多米的桥长竟然中间没有一个桥墩,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下子抓住课文解读的重点,让学生能够直接深入课文,获得深刻的理解。

问题的设计能够推动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的学习和盲目的阅读相比显然是更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问题应该是符合学情和课文内容的,注意分层设置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收获。

总之,语文课堂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投入到生动的课堂中,参与课堂互动。创设学习情境有多种方法,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与设计,创造出更加有趣的学习环境。以境入文,使课堂更具新意,才能使课堂成为更有效率的课堂,使学生更加喜爱课堂。

土小梅(临夏州广河县城关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