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意共生 让语文学习真发生

2022-05-30马成虎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共生课文文本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共生”一词可以理解为:“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细思之,有共荣、共建、共赢、共存之意。而“言意共生”可以理解为“言”和“意”的融合、共赢状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需要着眼于“言”的教学,也需要落点于“意”,使言意兼容、文意兼得,彼此依存、互相扶持。只有言意共生,才能让语文学习真发生,构建真语文课堂,而本文也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证明这一观点。

一、精心组织朗读 促成言意共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主要强调朗读对文本理解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组织朗读活动,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言意共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制定具体的阅读要求,还要设计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形式。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的朗读方法,向学生展现最好的朗读状态,纠正错误读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荷花》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画出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内涵,揣摩分析文本的语态、语调,寻找正确的阅读切入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找到一些关键语句。比如原文第四段,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美丽姿态。在这段话中,“忽然”“仿佛”“翩翩起舞”“静静地”都用得恰到好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种陶醉的感觉,尤其是“翩翩起舞”,更是把作者看得如癡如醉。教师做示范引导,让学生认真听,看自己读什么,哪些词用重音,哪些词轻读。通过深入剖析重点词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好地纠正其语调和语调,从而形成“言意共生”的课堂。

二、开展个性解读 启动言意共生

文本解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言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才能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在文本鉴赏中实现“言意共生”。大多数学生在欣赏文本时,往往把修辞作为切入点,一旦脱离修辞范畴,就失去了解读文本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情感色彩、句式特征、典词运用、思想主旨等多元化角度解读文本,尽快构建言意共生课堂。

例如,在《蝴蝶的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原文中相对经典的语句画出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倾向。学生解读课文,教师及时跟进指导。例如,对于原文第一段,有这样一段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大多数学生读这句话时,都会从修辞和描写的手法来解读,认为这句话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作者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蝴蝶所处的自然环境描绘出来,成功渲染出一种特殊的氛围,使读者不由得为蝴蝶的处境担忧。老师给学生提示:从句式特征分析中,你有怎样的收获?学生再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互动。学生纷纷开始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段话的句子都比较短,所以读起来更有气势,更有节奏感。”“作者非常注重词汇的运用,比如‘渲染‘震撼‘咆哮‘密集‘低沉等,可以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分享进行科学评价,使学生尽快进入鉴赏环节,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

三、鼓励创意演绎 体验言意共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课堂进行优化调整。根据调查分析,学生大多喜欢参与课堂演绎活动,教师应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做出正确调整,指导学生参与多种类型的课本剧创编以及演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言意共生。此外,学生对竞赛、故事、游戏等活动也存在特殊需求,教师需要具备观照意识,用配套理念设计多种演绎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言意共生的机会。课堂演绎涉及多种类型,如独角戏、小品、角色朗读等都属于演绎范畴。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设计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演绎活动,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

例如,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原文,解决生字词障碍,同时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了解故事的核心情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课堂的创编和演绎活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积极配合,有的负责设计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有的负责创编台词。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一组学生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在课堂演绎环节,教师抽调部分学生担任评委,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并从中选出“演绎之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言”与“意”共生的和谐美,并期待着学习文本。

四、丰富读写训练 内化言意共生

读写是语文课堂中极为普遍的学习训练模式,教师在展开针对性设计时,务必具备言意共生的内化意识,从任务设计、流程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角度展开深入的探索,这样才能提高读写训练的质量,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切实提升。改写、扩写、续写、仿写、读后感以及读书笔记皆属于读写训练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进行客观评价,认真选择适宜的读写训练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言意探索,为言意共生夯实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读写融合的切入点,对课堂进行重新设计,并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引,使学生在读写实践中不忘言意共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写认知,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陀螺》一课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读写训练的形式:童年是那么美好,有太多有趣的事情值得回忆,比如那些有趣的游戏,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尝试模仿文本的创作手法,回忆你童年时的经历,确保主题鲜明,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游戏体验。学生接受了这一阅读与写作训练,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很快就可以确定写作对象,阅读和写作训练正式开始。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实践,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指引,确保阅读与写作训练的顺利进行。在分享课上,学生表现得非常出色。例如,一些学生回忆起小时候与父母一起种菜的经历;有的回忆起他们参与的钓鱼游戏;还有的学生对某一次旅行印象深刻。学生在描述这些体验时,会仿照课文的形式,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表现出自己因游戏活动而产生的情绪变化,情感表达真挚细腻,充分体现了“言意共生”的教学追求。

言意共生,提倡的是言意共融、共建、共存,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论偏向“言”还是偏向“意”,无疑都缺乏科学性,只有让言意共生,让言意兼得,才能确保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马成虎(临夏州广河县庄禾集小学)

猜你喜欢

共生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背课文的小偷
共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