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2022-05-30陈璐瑶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民办高校

陈璐瑶

摘  要:作为民办高校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还有待提高。文章从教师自身素质、学校综合环境以及社会整体氛围三方面探究相关影响因素。民办高校因学校性质,资源和平台相对滞后,青年教师任务繁重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教师自身应积极适应工作,学校应从经费调整、校内活动组织、新老帮带、培训和评价机制优化来服务教师,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激励并创建尊师氛围。教师、学校、社会应共筑职业幸福感,从而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幸福感;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9-0152-04

职业幸福感,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因满足自我需要、发挥自我潜能、锻炼发展自我能力、提升自我专业水平而获得的不中断的愉悦感受。职业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态度和感受,在职业幸福感影响下,工作是一个带来活力、快乐与自我认同感的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意味着教师能够更高效地履行工作职责,达成教育发展成就,从而影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民办高校补足了公办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满足了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希冀,为人才市场输送了各层级劳动力,在专业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民办高校教师收入水平偏低,社会保障程度较弱[1]。其中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主力军,承担着较重要角色,除面临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困境之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还面临事业起步、人际交往等诸多压力,因此,关注该群体的职业幸福感不容忽视。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

宏观来看,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感受是正面的,但却很少从教师职业中体验到幸福,多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体验感较为复杂。一方面,高校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师生互动及同事关系较为融洽,他们感受到了工作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对管理制度和收入的不满、个人发展的局限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低下让他们不够幸福[2-3]。

二、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可大体分为教师自身、学校环境以及社会氛围三部分。

(一)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青年教师离开熟悉的大学校园,投身工作,面临生存压力,需要稳定且足够的工资收入和个人住房。民办高校没有编制,在一定程度上让青年教师群体感到不安。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高低决定了适应新工作的速度和工作感受,课堂管理成效、师生沟通效率、融入学校集体的程度等方面都是对青年教师的考验。教师个人素质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个体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影响青年教师对工作的感受。

(二)学校综合环境

1. 学校物料资源和教学科研平台

民办高校教育经费来自非国家财政性企业事业组织等和公民个人,相较于公办院校,经费保障不足。因此多数民办学校将更多经费投入校园建设及美化、招生工作等,忽略了教学硬性设施的建设。教学及科研的投入也因此被压缩,导致民办学校青年教师科研渠道不完备、科研信息不充分、科研经费不充足等,导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缺乏足够的物料资源和教学及科研平台。

2. 学校人际关系

较之企业而言,学校相对封闭,因此青年教师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直接影響着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幸福感。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了日常教学开展能否顺利,师生情感的良性互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青年教师能否与同事和睦共处影响着新教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老教师身上有所收获,包括适应学校环境、学校人际、科研重点、教学特色、学生特点、课程特色乃至某堂课的重要注意事项等等。因此,良好的同事人际关系能够帮助新进教师快速适应学校环境,快速转换身份角色,较快投入日常教学。最后,青年教师与领导能否友善和谐相处,同样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自我存在感、自尊感、工作成就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

3. 青年教师工作任务

高校教师主要工作内容是日常的教学以及教科研活动。较之科研型公办本科院校,多数民办高校偏应用性,尤其是发展初期,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氛围薄弱。青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面对学生的教学工作,相较于成熟教师,科研压力稍轻。为更好、更快适应高校工作,青年教师群体需要完成较多授课任务,导致工作任务繁重。实际工作中,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缺乏自主权,且在正式工作之前,较少比例的青年教师有机会走上讲台面向学生授课。教学任务的重担、教学经验的缺乏,身份由学生到教师的迅速转换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教学压力[4]。

在民办高校中,与教学工作相比,学术科研更像是课余活动。多数应用型民办学校的科研基础不够扎实,缺乏科研硬件和软件条件,科研氛围不浓厚[5]。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期望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一定提升,但整体科研环境及科研平台不佳,周课时较多、导致青年教师群体的工作需求难以满足[6]。受来自高等教育系统研究性大学的“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影响,高校文化逐渐形成以科研评价衡量教师工作的氛围,导致大多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面临较大科研压力却又缺乏相应的时间来完成科研工作的矛盾。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双重压力,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工作疲劳度上升、个人时间压缩,工作幸福感下降。

4. 教师培养机制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已获得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学位,学历较高,但部分青年教师工作经验缺乏。许多青年教师有多年的学习经验,实践教学经验却十分匮乏,因而在教学工作及学术科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可能存在的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高质量的培训机制对当代民办高校是有必要的,能够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7]。青年教师群体对自身也有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和动力。但是目前民办高校针对广大青年教师的培训频率较低,培训主题不明确,大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本校情况的培训设计,并不能真正给青年教师群体提供教学上的辅助和科研上的点拨,广大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持迷茫和困惑的态度[8]。

部分学校倾向于引进人才,不注重培养人才,比起耗时耗力地培养师资,学校更愿意引进已有较多学术成果的优质人才。还有部分高校选择性地培养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造成整体不公的发展态势。

5. 教师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公允、公正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具有激励教师群体的功能[9]。当下多数高校以教师参加的校园活动、科研活动为标准来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学大赛、优秀教师评优评选等。此制度更多侧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关注,缺乏促进教师发展的相应支持[8]。而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从本质来说,其创新性和不可确定性极高,难以用刻板的标准来量化。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重点考查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参与课题、以及教学时长等数据,而对于一些更影响学生教学质量的因素则较少关注,导致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阻,难以形成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6]。

(三)社会综合环境

从社会环境来看,教师地位仍待提高。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地位概念指出,收入、声望和权力共同影响个体社会地位高低,一般来说,社会地位是个体自身对其社会地位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判断。对教师群体而言,社会地位的高低是影響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专业素养,维持师资队伍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10],而多数教师主观上对其整体社会地位的判断为中等水平,还有提高的空间[11]。

三、提升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的教师节致辞中提到“赋能”一词,以期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职业幸福感的充盈。当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们能感受到工作中的快乐与满足时,就能够不断推进学校发展青年教师职工幸福感,对学生而言,是可供吸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养料;对教师们自身而言,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当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幸福感提升后,教师对于自己职业会抱有更高的热情,也会有更高的目标,彼此也会更愿意合作、互助,为学校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有效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二)为学生提供养料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心理活动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势必充满对教学和学生的真挚情感,学生也会因此受到感染和鼓动,对学习、对教师,乃至对学校都产生喜爱和依恋,而这种积极的情感将是深入持久的,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教育环境里成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三)是对自己幸福生活的铺垫

一个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能够合理调整心态,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从而在日常教学教研中获得简单朴实的幸福:站在讲台上,能够释疑学生的问题是快乐;坐在办公室里,通过批改作业与学生深入内心对话是快乐;夜晚的灯下,阅读学科前沿也是快乐。总之,一个幸福的教师会因职业幸福而发现快乐无处不在。

四、提升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一)教师自身积极调整心态

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出发,首先,一方面青年教师需要调整好自我心态和职业期待,对将要从事的高校教育工作产生符合实际的积极构想;另一方面,需要认识到压力偏大是社会普遍现象,要及时调剂自我,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恰当缓解压力。其次,青年教师要牢牢把握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学习老教师,课后深刻反思,争取早日适应工作节奏,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教学知识,培养教学能力。最后,青年教师要激发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促进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职业幸福感[12]。

(二)学校切实创造有利环境

2020年的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把对教师的关心落到实处,指出要拿出切实有效措施,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教师队伍创造有利环境[13]。

1. 学校经费比例微调

就学校环境而言,经费投入可适当向教学硬性设施例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倾斜,为高校师生创建更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学及科研平台也不容忽视,需要更多关注,可在合适范围内进行调整,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铺垫物料基础。

2. 组织活动以加强人际联系

为提升高校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度,高校应适当利用校园活动或院内事务,组织团建以增进同僚及上下级情感联系。师生间可通过思政进课堂、班主任制度等增进了解、互通有无。

3. 新老教师帮带

新老教师帮带可有效缓解高校青年教师日常教学和教科研活动的压力。老教师的言传身教、经验传授、成熟的教学和教科研,将引领青年教师激发职业认同感,从而形成职业归属感。

4. 优化培训及评价机制

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也有待提高。首先,高校要做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各类教师业务培训,促进他们了解并掌握教学规律、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其次,选派突出的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一方面表达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注和希冀,更让青年教师学习新知、拓宽视野,并进一步树立青年教师职业自信,逐渐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后,建立科学、合理、公允、公正的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和职称评定机制:采取学生自主评教、督导评课和学院领导听课的方式,综合师德,教学能力、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领导点评等多方面进行考评,评价中还需考虑到青年教师与就职长、职称高的经验教师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考虑差异后,最大化建立科学、合理、公允、公正的评价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凭借工作表现获得应有的正面评价,鼓舞高校青年教师为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贡献力量[7,9]。

5. 精细分类管理

高校可结合自身地方特色、办学类型、师资现状进行分类管理探索:设置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大类来进行精细化管理。青年教师可结合自身学习背景、个人兴趣、发展现状及目标、学校需求来进行选择,组建不同的教学团队、教研团队、科研团队、社会服务团队,为学校更好发展、个人职业晋升创设有利条件[11] 。

(三)政府激励,人人共建

就社会环境来说,必须积极推进教师整体的工资调整,政府可通过政策倾斜以激励、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壮大教师队伍。教师待遇和教师地位是当前社会应该重视的,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学生家长、大学生群体,都应该以平等、理解、支持和尊敬的态度来对待高校教师群体,只有通过营造这种社会氛围,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的生存和尊重需要才能得到充分实现,提升他们的幸福感[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工作中的幸福感由自身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所在学校的资源平台、人际关系以及评价机制乃至其社会地位及认同感所影响。要使青年教師的职业幸福感得以有效提升,就需要教师积极调整心态,夯实自我专业技能。高校立足现实也要科学规划经费和活动,促进新老帮带,构建科学、合理、公允、公正的评价制度,从而激发教师人尽其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后,平等、理解、支持和尊敬的社会氛围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功不可没。因此,应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促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贵兰.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身份认同感低的四大影响因素[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21):57-59.

[2] 姚春荣.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民办高校为例[J]. 智库时代,2019(25):143-145.

[3] 刘荣昆,李广,朱红.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探析——基于保山学院的调查分析[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3):91-94.

[4] 罗洁颖. 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现实状况与提升路径[J]. 经贸实践,2017(14):238.

[5] 黄海群. 矛盾与化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学术发展[J]. 现代教育管理,2020(10):64-70.

[6] 钱军,李光华. 江西省民办高校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研究[J]. 农家参谋,2019(24):261.

[7] 姚芳荣.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基于ERG需要理论视角[J]. 现代交际,2020(03):129-131.

[8] 康春霞,李慧敏,岳鹏,等.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困境及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20,39(03):83-85.

[9] 况晓慢,刘卫萍.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发展与职业幸福感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2(04):95-96.

[10] 李春玲.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 社会学研究,2005(02):74-102.

[11] 俞蕖,刘波,戴长亮. 分类管理趋势下的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理念与实施机制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4(04):54-59.

[12] 陈永明. 教师社会地位:虚像还是实像[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03):7-10.

[13] 董德功.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J]. 亚太教育,2016(20):264.

(荐稿人:徐玮,湖北商贸学院儿童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民办高校
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基于“自我更新”取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