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

2022-05-30韦银燕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技巧班主任

【摘要】本文以例谈的形式,论述小学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灵活并冷静处理突发情况等心理辅导技巧。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辅导 技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9-0024-03

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孙蒲远说过:“如果你是真诚地热爱你的学生,从心里欣赏你的学生,你就会随时随地不断发现孩子身上迸发出的可爱的火花。”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班级管理经验的小学班主任,笔者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将其作为管理学生的重要理念。

小学班主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学生,学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學生消除心理阴霾、走出生活阴影,以阳光、健康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让学生愿意“亲其师、信其道”

案例A:学生梓萌(化名)平时乐观外向,与同学友好相处,课后叽叽喳喳地与同伴有讲不完的话,看到老师来了会热情地跑过来打招呼。有一天,笔者走进教室,没有看到梓萌像平时那样跑过来,而是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把头深深埋进了臂弯里。笔者走到她身边,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没吭声,过了一会竟然大哭起来。

面对正在大哭的学生,班主任该怎么办?笔者首先把该生带到办公室,等她情绪平静后,才问她事情的缘由。原来,前一天晚上,梓萌的奶奶去世了。她是奶奶带大的,所以当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后非常伤心。她的爸爸妈妈因为不想影响她的学习,就没让她跟着回老家奔丧,这让她觉得非常难受,不理解父母的做法。

梓萌一下子说了很多,笔者一直默默地倾听,安静地做她的倾诉对象。当梓萌的情绪渐渐平复,想说的话基本说完以后,笔者才从为人父母的角度,向她解释父母不让她回家参加奶奶葬礼的初衷,并讲了“奶奶的生命逝去了,作为孙女的你,更应该好好生活与学习,这样才能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的道理,安慰梓萌化悲痛为成长的力量,不应把这件事过分积压在心里。听了笔者的开导,梓萌认真地点点头,表示认同老师的说法。从那以后,笔者能感觉到,梓萌对我这个班主任的信任较之前更进一步,师生的关系既像母女又像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和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班主任,我们想要了解学生,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行为,愿意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

案例B:笔者教过的学生中,有一名男生的爸爸在外面有了“小家”,他的妈妈不同意离婚,于是家中争吵不断。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小小年纪的他没有了同龄孩子的快乐,总是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且性格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与同学闹矛盾,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学习一塌糊涂,还特别喜欢和老师对着干。

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该怎么办?案例中的男生其实挺让人心疼的,他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和。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该生做出的一些问题行为,其实是希望引起旁人的关注,获得心理的平衡。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引导,要避免粗暴的批评或直接说教,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针对该生,笔者采用的方法依旧是倾听。在一个安静的午后,笔者把该生叫到办公室,此时办公室只有我们两个人。为了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笔者特地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从他喜欢的一个游戏小话题切入,慢慢聊到他的家庭情况。话匣打开后,该生陆陆续续讲了很多家里父母不和的情况,说到激动处还会用手锤一下桌子。这时笔者没有过分制止,依旧是倾听,因为笔者知道,这个孩子太需要别人听一听他内心的想法了,尤其是值得信赖的大人。

当倾听进入后半段的时候,笔者伺机对他进行引导,从组合家庭的角度,告诉他:“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很多时候,父母的事我们暂时管不了,但有一点要明白的是,你的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自己要慢慢学会适应当前的家庭状态。”同时,笔者与他约定:如果父母又吵架,你感到难受了,可以跟老师倾诉。

经过这次谈话,该生愿意亲近笔者,有什么烦恼会找笔者倾诉,并接受笔者给他的建议。同时,笔者与该生父母加强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并明确告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该生的情况渐渐好转,不再与同学闹矛盾,还主动担任劳动委员,带领同学把本班教室和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科任老师都说,该生就像换了个人,脸上的笑容多了,课堂上不再捣乱,发言也积极了。

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案例C:学生小丁(化名)有不少坏习惯,课堂上很少认真听课,热衷于做一些哗众取宠的事,作业总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班级活动常常是懒洋洋地充当旁观者。尽管小丁不像上述案例B中的那名学生具有“破坏力”,但这类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不太好,虽不违反纪律,却不积极进取。

案例中的小丁不能算是“问题学生”,也没有出现什么心理问题,但本着不放弃一名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笔者认为面对像小丁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善于运用心理辅导技巧,帮助这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区”,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在杯子里放一只跳蚤,跳蚤很轻易就能跳出来,因为它能跳起的高度是自己身体的400多倍。后来,实验者在杯子上加了一个盖子,跳蚤每次跳起都会撞到盖子上,多次重复后,即使把盖子拿开,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杯子了。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设限”。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师一定不能给学生“设限”,也不能让学生进行“自我设限”。例如案例中的小丁,如果教师抱着“该生也就这样了”的心态,这类学生就会越来越容易被忽略,难有改观和进步。

明白这个道理后,笔者开始观察小丁,看看他有哪些闪光点。有一次,笔者布置写一篇周记,绝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记叙文,唯独小丁写的是一首现代诗,而且写得充满童真、很有诗味,这让笔者很是惊讶,同时又很高兴——这不就是小丁的闪光点吗?于是,笔者在语文课上表扬了小丁,还把他的诗歌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引来全班同学赞赏的眼光。此后,小丁开始出现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上课认真了,尤其喜欢上语文课,更加热爱阅读,陆续写了不少诗歌,受到班上同学的追捧。

据小丁爸爸反馈,现在小丁几乎每天都坚持早起读书后才上学。这让笔者感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犹如黑夜的一盏明灯、寒冬的一缕阳光,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案例D:笔者教过一名叫小婷(化名)的女生,该生在班上默默无闻,“存在感”不强,学习成绩中等,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后极少与老师交流,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上学、放学,班级活动既不积极参与也不逃避,作业写得不好也不坏,时常伴有一些错误,很少得过学校、班级颁发的奖励。

案例中的小婷不是“问题学生”,也未出现什么心理问题,却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即容易被老师忽略。当然,仅从工作的角度来看,这类学生确实“省心”,无须班主任、科任老师过度关注,他们一般不会在各方面“拖班级后腿”,只需以正常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即可。

尽管这类学生很省心,但笔者认为他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应被老师忽略。针对小婷,笔者有意识地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经过观察发现,小婷朗读课文字正腔圆、停顿得当,后来进一步了解得知,小婷在课外报了播音主持兴趣班,对播音主持很感兴趣,有这方面的特长。于是,笔者心里有了底。有一次,我们班接到任务,要在两周后的周一晨会上进行国旗下的演讲,笔者便把这次机会给了小婷。小婷的妈妈非常高兴,积极配合老师帮孩子准备演讲稿。经过两个星期的辛苦排练,兩周后周一的早上,小婷落落大方地走上舞台,以丰沛的感情和激情的演讲,赢得了全校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因为小婷的突出表现,学校让笔者把表演视频传给党建室存档,学校德育处也想让小婷担任鼓号队的总指挥。各种赞赏接踵而来,小婷的自信心一下子便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做课堂上的“低头族”,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开朗地与人交往,仿佛变了个人。

小婷的例子表明,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促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灵活并冷静地处理突发情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爱

案例E: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患有躁郁症。该生遇到突发状况容易冲动,尤其当别人与他有肢体接触时,他特别敏感和紧张,行为不受控制。有一次,班长火急火燎地跑来告诉我:该生与信息技术老师打起来了。我听了急忙赶到微机室,看见该生正在歇斯底里地大声吼叫,看到班主任来了,情绪还是很激动,满脸通红、手舞足蹈地说信息技术老师要打他。

患有躁郁症的学生是无辜的,他除了要接受医院的正常治疗,还应得到来自老师、同学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当得知自己所带的班级有躁郁症学生后,笔者抓紧学习了一些面对这类学生的知识和技巧。针对案例中的场景,笔者首先保持冷静,同时示意全班保持安静,然后温和地对该生说:“不着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听到笔者的话,该生突然沉默了,笔者便顺势把该生和信技老师叫到了教室外的走廊上,平静地让该生说一说事情的原委:打了上课铃,几个同学想去上厕所,他也想去,信技老师说要一个一个来,于是伸手拦住要往外冲的他,他误以为老师要打自己,就拿起扫把“先下手为强”。听了该生的陈述,信技老师表示当时是想强调课堂纪律,不是要动手打他。笔者也十分认真地告诉该生:“作为班主任,我以人格担保,我们学校的老师,绝不会动手打自己的学生。”听了我们诚恳的话语,该生的情绪平复了下来,恢复了理智,低头向信技老师道歉,信技老师也原谅了他,课堂就此恢复了正常秩序。

当天晚上,笔者向该生的母亲反馈了这件事,主要是告知这位母亲,要相信学校、相信老师,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该生的母亲非常感动,感谢笔者能够像母亲般地宽容、平和地处理孩子病发时的闹事行为,并表示会继续强化对孩子的介入治疗,尽量减轻孩子的症状。

案例E告诉我们,班主任在处理类似的突发情况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切忌遇事冲动,未问缘由就先质问、发火,这样不但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还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班主任只有事先学习掌握一些处理学生闹事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保持冷静的心态,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案例F:有一天早上,学生小志(化名)在进校门时,径直走到值日的学生干部前,故意夸张地说:“大队委干部,您好呀!”笔者看到该生的样子,略为生气,但当时急着要开会,就简单叮嘱值日班长提醒批评一下小志的行为。没想到,等我开会回来,副班长就火急火燎地跑来告知我:“不好了,小志拿着美工刀要划自己的手,还用头撞桌子!”笔者一听吓坏了,急忙赶往教室。

面对小志这样的突发情况,班主任该怎么办?说实话,当时笔者的头脑也是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冷静。笔者首先走过去,一边安慰小志,一边顺势握住他的手,把他手中的美工刀拿下来,然后立即向他认错:“是老师不对,不该让值日班长批评你,请你原谅!”听了这句话,小志情绪开始缓和,于是笔者顺势把他带到校园中安静的地方,面对面与他谈心。

谈话中,笔者了解到,其实小志并非我想象那样,是要挑衅值日的学生干部,而是真心想跟值日的学生干部问好,但用的语气不对,导致旁人有所误解。听了他的解释后,笔者深感自责,再次向他道歉,并与他谈了如何正确与人问好和打招呼的方式。经过一番深入的谈心,小志情绪平复了下来,最后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其实不会用刀划自己的,因为那会很疼,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吸引班主任的注意。尽管小志这样说,笔者还是有点自责,放学后专门给小志的妈妈打了电话,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请求小志妈妈原谅。小志的妈妈没有责怪笔者,还表示会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与人打招呼和用理性的态度对待事情。

案例F再次表明,班主任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做出大声呵斥、呼叫帮手等行为,只有灵活、冷静地处理,才能确保事情不恶化。

总之,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个体,有些学生遇到事情后情绪低落,有些学生容易被老师忽略,有些学生患有生理或心理疾病。对此,班主任要用爱心、耐心和真心对待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和引导的方法,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陆莺.班主任的倾听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1):20,22.

[2]卢杰平.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9):78.

[3]商小丰.一件突发事件所引起的思考:浅析做小学班主任也是一种修行[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213.

作者简介:韦银燕(1982— ),广西天峨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技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班主任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