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造“宣统银币”别有风情

2022-05-30母帅

中国收藏 2022年8期
关键词:宣统龙身品相

母帅

宣统年间,清帝国内忧外患,摇摇欲坠。与中原相比,远在西部边陲的新疆却偏安一隅,相对稳定。尤其是“丝路重镇”喀什,商贸往来频繁,货币经济昌盛,形成了独特的银币体系。这其中,喀什造“宣统银币”以铸造时间短暂,西域风情浓郁,称谓独特,版别有趣,赢得了钱币藏家的青睐。

奇特称谓由来

宣统初年,随着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新疆喀什地区铸造并发行了与众不同的“宣统银币”。按照惯例,清代银币命名方式有两种,一是由皇帝年号加“元宝”二字组合,如“光绪元宝”;二是由大清国号加“银币”二字组合,如“大清银币”。

“宣统银币”以新帝年号加“银币”二字的组合方式,显然打破传统,属于别出心裁。究其原因,是因为喀什地处偏远,当地多民族杂居,管理并不规范,导致了这种特殊现象的产生。该币仅铸造一年,清廷便及时发现问题,责令喀什地方立即整改,旋即铸造符合命名规范的“宣统元宝”银币。

因此,“宣统银币”的奇特称谓是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形成的,在国内诸多老银币中可谓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铸造地点和时间

宣统银币的正面上方印有“喀什”二字,明确表明了其铸造城市。喀什全称喀什噶尔,位于通往中亚的道路要冲,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上的经济重镇,晚清之时更是商贾云集、贸易昌盛。由于喀什经济贸易繁荣,对货币的需求量较大,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往来中,银币作为货币的主导地位,因此晚清时期的南疆银币大都集中于喀什铸造,其铸造量占到了全疆银币产量的一半以上。

在铸造年份方面,史料未有明确记载,但从传世实物来看,宣统银币有两种纪年,分别为回历1327年和1328年,即宣统元年、二年(参见林国明、马德合著《新疆金银币图说》)。

鉴于从户部拟定计划,到地方开雕模具,需要准备周期,以致宣统元年的造币来不及从年初开始,而是从年中的某个月开始。而宣统银币的铸造在宣统二年的某个月就停止了,随后发行同年份的宣统元宝,以致宣统二年的铸造也未跨越一整年。综上,宣统银币应于宣统元年的某月开始制作,于次年某月停造,整个铸造周期约为一年,故存世量较少。

图1 宣统元年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 背双星版

图2 宣统元年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 背三星版

币重及铸造工艺

宣统银币大都直径在3.25厘米至3.3厘米,厚度约0.2厘米,重约17克。其正面印有“五钱”字样,表明了设计重量。该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符,可谓“重如其文”。在当时,重量度量衡并未实现全国统一,有户部库房标准(库平一两实重37.3克),有漕运标准(漕平一两实重36.65克),有海关标准(关平一两实重37.79克)等等,换算繁杂、五花八门。而新疆地区采用的是湘平标准,即湖南地区的重量标准(湘平一两为35.84克)。这是因为同治年间,浩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军阀阿古柏乘新疆内乱,借机窃取并分裂南疆;左宗棠亲率湘军收复失地,随后大量湘军、后勤人员及家属便留在当地,参与新疆的管理和生产工作。因此,新疆的银币多采用湘平计重(参见穆渊著《清代新疆货币史》)。

图3 宣统二年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 背四星版

圖4 宣统二年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 背五星版

图5 宣统元年喀什造宣统银币五钱 背六星版

宣统银币的制作工艺延续了南疆喀什的造币特点,采用传统的手工打制方式,呈现出粗犷豪放的特点。首先,其将银条制成银胚,再利用模具打压出文字和图案。由于手工打制的压力明显不足,无法完成一次成型,需要多次打压,形成了叠打的现象。其次,币胚的底章显现出“雨丝纹”般的细小搓痕,每条搓痕相互平行,间隔均匀,反映出在制作模具时,制作工艺比较简陋,没有进行精细的研磨。再次,该币的边齿采用常见的竖齿,但疏密不均、深浅不一,且齿与币面并不都保持垂直,体现出一种自然随性的状态。

宣统银币的这些特点都是由于新疆地区偏远、生产技术原始、制作流程简易造成的,导致银币在制成后多有“边道缺损、文字晦漫、图案弱打”等问题,完整品相者较少,能保存至今者更罕。

版别初分

银币正面由内外两个珠圈组成,内珠圈正面中央上下右左分别为“宣统银币”四字。外珠圈上端印有“喀什造”,表明铸造地,中间从右至左印有“五钱”,表明重量及币值,下端用老维文(即察合台文)印有“铸造于喀什噶尔,五钱”,以及回历“1327”或“1328”(即宣统元年、二年),表明了明确的铸造年份(参见王永生著《新疆历史货币》)。

银币背面仍是由内外两个珠圈构成。外圈由小梅花和蔓草组成,系典型的阿拉伯风情纹饰。内圈印有一条团龙。与内地张牙利齿、威猛犀利的龙纹图案所不同的是,该龙双眸惺忪,口齿呆萌,鳞甲用月纹点缀,被困于珠圈内,整体显得憨态可掬、俏皮可爱。

宣统银币的制造时间跨度虽不长,但由于当时手工制模的原因,出现了不同的币模,形成了多个版别,给现今的集藏带来了不少乐趣。其中,最显著的区别特征就是龙面五角星的数量。

双星版

在龙身下部有两颗星并列。龙口呈圆形,显得呆萌。此版稍常见,但字口犀利、品相完整的较少(见图1)。

三星版

在龙身中部两个星,龙身下部一颗,一共三颗。龙的鼻子呈现巨大的圆形,是其明显的特征之一。该版较为少见,且传世品种多为弱打(见图2)。

四星版

龙身中部两颗星,下部一颗星,右部一颗星,共四颗星。龙的双眸朝向不一,鼻头较大而圆,显得有些“蠢萌”。该版较为少见(见图3)。

五星版

龙身中部三颗星,龙身下部两颗星,一共五颗,龙头较窄,鼻子大而突出。该版最为稀见(见图4)。

六星版

龙身中部两颗星,下部三颗星,右部一颗星,一共六颗。该版较为稀见,尤其是品相完整的更是难得(见图5)。

宣统银币称谓特殊,且西域特色浓郁,别有一番风情,系晚清银币中的一朵奇葩。又由于其铸造时间短、手工打制粗糙等因素,导致品相精良者历来为银币收藏爱好者们奉为掌上明珠。本文仅对其制式、工艺、版别进行初探,以饗读者,期待更多同好开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宣统龙身品相
皇帝的心愿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面相与品相
龙 王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
A Prototype—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清代古典家具龙纹饰绘的什么龙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共舞“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