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歌曲”的创作特点分析

2022-05-30刘琴

艺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

摘要:抗疫公益歌曲为群众抒发心声,在疫情防控中具有显著的特殊力量,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文章围绕“抗疫歌曲”创作的总体特征、“抗疫歌曲”《武汉伢》的创作特点、“抗疫歌曲”的创作经验启示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让更多的音乐人更好地理解“抗疫歌曲”,以支持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创作出结构和风格别具一格的“抗疫歌曲”。

关键词:抗疫歌曲;《武汉伢》;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8-0-03

2019年12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随后多地开始出现相关病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量媒体通过相关平台推送了多样化的原创“抗疫歌曲”,以《中国艺术报》为例,其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以视频、音频的形式推送了100多首原创类的“抗疫歌曲”,总点击量超过1 100万次[1]。歌曲的播出引发了听众的极大共鸣,使音乐不再局限于音乐专业圈,而是形成跨界破圈式交流。本文主要研究“抗疫歌曲”所具有的独特创作特点及其引发强烈的社会共鸣的要素等。

1 “抗疫歌曲”的总体创作特点

1.1 主题风格多變

“抗疫歌曲”与其他流行音乐相比,有着重要的人文关怀作用,在创作上,题材多样,也更注重思想的号召力量以及教育性。其视角以传递精神力量、引发大众思考、产生社会感召力为主。大众对音乐艺术和音乐技术的了解不多,因此独特的视角对大众来说颇具吸引力。

从所有同类歌曲的创作来看,大多情感简洁明晰,情景温暖亲切,同时为突出表现这些歌曲的特点,在大众音乐创作中加入了很多新手法,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简单易行;二是鼓舞抗疫,赞扬奉献;三是说话式音调与歌词结合。从大众审美的角度展现艺术性,在此基础上做到个性化,将高超的技术表现于无形之中。

要评价一首音乐作品的优劣,最关键的是判断这首歌曲的创作水准。虽然短短月余就出现了几十首同类型的作品,但只有经得起推敲的作品才能成为优秀的“抗疫歌曲”[2]。互联网时代,点击量、播放量及口碑成了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优秀的“抗疫歌曲”可以反映真实的现实情况和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情感、思想的超越。

从这些标准来看,“抗疫歌曲”具有以下独特的艺术创作美感:第一,多元化的体裁和唱法,开放的歌曲创作视角;第二,差异化的词曲、编曲、演唱风格;第三,无功利、无商业性质的自发创作,纯粹的艺术动机和能力;自然流露深沉的艺术美感。

1.2 演唱形式多样

面对疫情,不断攀升的确诊人数及死亡人数、每一条热点信息都会牵动民众的敏感神经,无数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军人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一切都深深地映射在无数艺术家的眼里和心里,于是,短短月余,多首“抗疫歌曲”纷纷在媒体平台涌现。这些抗疫主题歌曲的演唱形式多样,其中有独唱作品、对唱作品等,音乐歌词给予了世人温暖和爱的力量,唱响了当代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崭新时代音乐强音。

1.3 制作模式先进

由于新冠肺炎极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文艺工作者被限制在家中,但大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用了一系列“云模式”,如“云创作”“云录制”等合唱方式创作音乐。例如,南昌大学许多学子身处全国各地,用网络“云合唱”的形式集合演唱歌曲《国家》。相较于2003年“非典”时期,如今互联网覆盖率大幅提高,这为居家创作“抗疫歌曲”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虽然需要居家隔离,但是“抗疫歌曲”的创作、宣传及推广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创作者可以在完成创作后第一时间将作品投放至各大新媒体平台,从而迅速引发热烈的反响。

在武汉“封城”后不久,“抗疫歌曲”《武汉伢》结合网友制作的MV迅速刷屏各大新媒体平台。这些视频、音频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及推广,使人们“隔空取暖抱团”,感受到了鼓励、支持的力量。

2 “抗疫歌曲”《武汉伢》的创作分析

“抗疫歌曲”《武汉伢》的出现,温暖了身处疫情前线的武汉人民的心,也深深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抗疫歌曲”的刻板印象。歌曲以童谣方式引入,全曲未提及“疫情”二字,却通过武汉人民的生活景象唤起人们对早日战胜疫情的决心。歌曲上线后,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快速流传,成为新浪微博热搜关键词。

2.1 曲调旋律舒缓且温情

歌曲在调式调性上采用C宫徵调式,全曲无转调。音域为小字组的g至小字二组的c。此音域区间适合所有人演唱。歌曲旋律起伏较小,多采用重复展开式的方法发展旋律,整首歌曲以舒缓、温情的韵调为主要表现方式。

第一部分的开头以明亮的徵音把人带到朦胧浪漫的意境中,后歌曲旋律频繁出现“角”“羽”两个轴心音,以两句童谣形式进入,旋律采用同头换尾,上行多用三度级进,下行以三度或四度进行,旋律朗朗上口,结束在属和弦音上,童趣性的语调唤起人们对武汉的回忆,营造了作品的意境,富有艺术感染力(见图1)。

第二部分为三段男女对唱。第一段(见图2)旋律动机保持引入部分,上行多用二度、三度级进,下行出现五度协和音,密度不大,因此情绪平稳。同时,运用小节内倒影、乐句重复的手法发展音乐,对主题进行反复升华。后随着旋律的下行,又略显失落。

第二段(见图3),乐段扩大至十六小节(包含第三段),女声又将男声乐句重复一次,突出表现了深情切盼的情绪,使用连续的高音区及重复的作曲技法作为转折点,将乐曲推进至高潮,推动乐曲情感进行,并将浓烈的盼望之情表达出来。

第三段(见图4),将原核心乐句动机扩大八小节,重复乐句并完成乐句的发展。继续以主题的骨干音以mi sou la 三音组为主进行旋律下行收尾,结束在主和弦音上。

第三部分是合唱部分,重复第二部分。为了强调对比,该段采用合唱方式,突出群众的力量,使歌曲更有激情,抓住了趣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歌曲结尾部分尾音回到宫音C上,调式调性清晰明了,歌曲完美结束。

2.2 节奏规整且平稳

歌曲采用单二部曲式,为4/4拍(强、弱、次强、弱),节拍的强弱交替周期性长,使人感觉歌曲的旋律线条起伏不大,基本一字一音,偶尔一字两音。节奏织体:第一部分采用最简单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结束于二分音符(见图1)。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采用变化重复且节奏紧缩对比式发展的手法,加入前十六节奏以及十六音符的连音。此外,将二八节奏转变成附点节奏,使歌曲更有跳跃性,更加活跃(见图2、图3、图4),歌曲主要节奏清晰流畅平稳。总之,这首歌曲与其他颂歌类的歌曲相比,曲调沉稳柔和,给人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感。

2.3 歌词生活化且富有地域特色

《武汉伢》侧重于对民众的鼓劲,以艺术化的境界表达主题,以真挚朴素的音调展现歌词的内涵,用原汁原味的武汉方言和地方民歌风格创作。

在歌词创作技巧上,采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第一句伴随小女孩的童声清唱,一句“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爱它”留下空白,让人落泪。这一句属于虚写,于无声处发妙音,让武汉这座城市仿佛有了生命,MV上的立交桥形成了“心形”,含義不言自明。

街道口、风、夏虫、竹床、小孩、热干面、黄鹤楼、司机、大桥和道路风雨、母亲等以及MV上的户部巷、鹦鹉洲长江大桥、汉秀剧场、楚河汉街,一幅又一幅疫情前烟火武汉的画面,既有实物、场景,又唤起人们的回忆。同时,歌词中写到了“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竹床上的小孩儿做着梦。热干面糊汤,一样的吃相,海角天涯流淌唇齿香”,展现了被春风撩着吹醒的夏虫,孩子们做着梦,动静结合,热干面让人唇齿留香,歌词中散发着香味,与嗅觉结合。“这是我的家,在这里长大”“仆仆千里,有母劝儿归”“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融入了爱与被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将具体与抽象结合起来,用字极省极简,却将每一幅画面都灵动、鲜活地呈现了出来,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

歌词没有任何直抒情感的词语,没有口号与宣言,而是用最柔和的语言、最轻缓的声音发出了直抵心灵的声音,质朴的语言发自心底,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了最美的武汉。就如歌词结束的字幕:“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武汉,但我相信,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樱花会再次的盛开。过早的人们依旧吃着热干面,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我们会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3 “抗疫歌曲”的创作经验启示

《武汉伢》作为“抗疫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因为其在歌曲创作上做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旋律写作上格外注重旋律的通俗性,又以乐景唤起了人们早日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前文对《武汉伢》的分析,得出如下几点启示和反思。

3.1 巧妙构思创作内容

我国音乐事业快速发展,使创作专业水平和音乐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部分创作者为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制作‘抗疫歌曲俨然形成了一股社会风气,除了一些走心的优秀作品,大量的此类歌曲充满了粗糙赶工的痕迹,或是有着歌功颂德、夹带私货的情况”[3],其往往忽略了一些深刻的人文内涵,且不少作品的词、曲听起来比较耳熟,存在同质化现象,这种现象会造成民众的审美疲劳。

因此,在对歌曲内容的创作上,不能习惯性地把歌曲定位在歌功颂德上,而是要灵活巧妙地构思,通过另类视角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不能一味追求商业化,炫耀创作技巧,重复叠加效果,创作曲高和寡、旋律繁杂的音乐。抗疫主题歌曲作为一种向人民群众宣传的歌曲,内容应以弘扬大众声音为审美活动主体,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效应性、表现性和号召性、主题性和现实性三大基本特点。只有在继承这些特点的基础上,适量拔高,才能创作出风格独特的作品。

3.2 灵活使用宣传渠道

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了解到其强大的宣传推广能力。“抗疫歌曲”的兴起是“互联网+艺术”时代的表现。为了使作品得到更好的宣传,灵活使用新媒体平台是最佳选择。《武汉伢》在宣传推广时,由于疫情的限制,传统媒体对音乐类作品的宣传帮助不大,因此选择投放到新媒体平台上,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网络用户的目光。新媒体平台是最具有时效性的推广途径之一,推广覆盖面大,受众范围广,在疫情期间受到了大量创作者的追捧。只要合理使用平台推广机制,就能够使更多的用户看到作品。

4 结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创作原创公益“抗疫歌曲”,能够帮助大家形成正面思想,传递自己的情感,加强疫情防控。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只有在作词、作曲方面设身处地,融入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走进大众的内心世界,与大众产生深刻的感情共鸣。因此,在创作抗疫公益主题歌曲的过程中,要做到选题、视角以及表达形式均契合主题,将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事和真实的事件作为创作基础,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打动人心的旋律完成创作,这样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经受住时间的磨炼,成为优秀的抗疫主题歌曲。

参考文献:

[1] 康伟.让抗疫歌曲成为一场“驰援”[J].中国文艺评论,2020(11):15-18.

[2] 张慧.“抗疫歌曲”创作美学特征探析[J].四川戏剧,2020(6):51-53.

[3] 朱玉龙.我国公益主题歌曲发展现状与思考:以当前抗疫公益主题歌曲为例[J].艺术评鉴,2020(19):

31-33.

作者简介:刘琴(2000—),女,湖北荆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