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

2022-05-30朱晓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蚕豆小树建构

朱晓

我园围绕园本课程和五大领域创设了生活区、角色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语言区、音乐区、美工区、展示区、运动区十大区域,打造了生活体验室、科学发现室、儿童阅览室、大型建构室等专用教室,开设了人文、艺术、科技三大长廊室内公共区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要求教师支持幼儿利用园内外各种资源开展各类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探究与交流,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梳理资源,丰盈区域活动资源库

在多年来的园本课程建设与实践中,我园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越来越强。他们重视周边资源,从园内、园外资源入手开发课程资源。他们邀请幼儿、家长等人员参与,根据幼儿、班级、课程等的需要,有的放矢地收集和分析可用资源,建构不同范围、不同内容、不同主题、不同层次的资源地图,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建构丰富的资源库。

1.收集资源,建构地图,“普查式”与“专题式”互通

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普查园外资源,共同绘制了“普查式”园外资源地图。教师和幼儿一起调查园内自然资源,建构了“专题式”园内自然资源地图。幼儿与教师亲历观察、共同收集,强化了对园内外各种资源的认知,为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服务。

2.分析资源,梳理清单,“菜单式”与“配方式”互补

前期建构的各级、各类资源地图呈现了园内外资源的初步架构与内容。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资源,教师进行分析、筛选,根据实际需要梳理资源清单。“菜单式”资源清单主要包括资源的名称、数量、位置以及可以开展的活动等基本信息,为教师选择资源、确定重点资源提供借鉴。在“菜单式”清单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本园优势资源或者课程实施需要的某一类、某一个资源有重点地深入分析,梳理出详细的资源清单,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将资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幼儿发展目标进行对接,梳理资源中幼儿可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等,从而构成了详细的“配方式”资源清单。 在开发利用相关资源时,教师根据班级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调整与完善,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二、依托资源设计与开发区域活动

1.户外公共区域——实现在自然中多领域整合学习

我园户外花草树木种类丰富,地势多样,由山坡、隧洞、草坪、池塘、小橋等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公共区域。幼儿观察记录昆虫、花朵,用写生等多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运用各种器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等进行情境的设置、场地的调整、材料的增减等;使用各种资源搭建“空中河道”、建造城堡或公园等。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讨论、调整材料等途径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密切关注幼儿需求,适时引导,支持他们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多领域的探究与学习。

2.室内公共区域——拓展与延伸活动内容和空间

室内公共区域是班级区域的延伸,幼儿在这里开展班级区域内无法开展的活动,也可以将班级区域活动延伸到公共区域中,满足幼儿进一步深入学习、持续探究的需求。我园开设了人文、艺术、科技三大长廊,并梳理了所需资源清单。以人文长廊资源清单为例:幼儿在“林家铺子”里品尝、制作吴江美食,尝尽吴江美味;在“太湖纺织”尝试养蚕,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了解丝绸的生产方式与过程,进行纺织、编织、印染等活动;在“鲈乡茶社”泡茶、品茶,体验吴江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江城书苑”里用剪纸、国画等艺术表现形式挥洒对小桥流水、江南人家、节日文化的体悟与感受;在“乡村乐园”里踢毽子、滚铁环……幼儿在人文长廊里与吴江文化亲密接触,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和体验吴江文化,在了解相关知识经验的同时对吴江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3.室内班级区域——满足个性化探究需求

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创设班级区域,设计活动内容,提供活动资源,支持幼儿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教师可将同类型的多种资源集合在同一区域,并投放各种辅助材料,满足幼儿持续开展某一类区域活动的需要。教师也可将同一种资源纳入不同的区域当中,支持幼儿利用某一资源在多个区域中进行深度学习。比如: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水平,深入挖掘树叶资源在美工区、科学区、角色区的价值,并开展相关区域活动来帮助幼儿习得知识经验(见表1)。

三、善用巧用,生成更多精彩活动

我园遵循“预设为方、生成为圆”的原则,以《指南》为依据,灵活运用各类资源预设区域,并追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生成各种区域活动。

(一)预设为方——善用资源

以中班主题活动“春天的秘密”为例,年级组围绕主题目标开展了主题实施前的课程审议。教师就主题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并根据可利用的资源预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及设计可开展的活动(见表2)。

(二)生成为圆——巧用资源

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课程的起点。因此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提供适宜的支持,灵活运用资源,充分支持幼儿的“行动”。

1.由一个话题引发的区域活动

正值植树节来临之际,植树节的话题激发了幼儿想在幼儿园里种树的欲望。“种什么树、树从哪里来、怎么种、需要什么工具”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实地勘察,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选用合适的工具等开展植树活动。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访问园丁等,最后确定了树种,并和园丁一起在种植区挖坑、种树。他们给小树做名牌,写上自己想对小树说的话。他们密切关注小树的生长情况,观察小树的叶子、花瓣,定期浇水、施肥,耐心地养护着小树。小树的长势特别好,他们用绳子、管子、尺子等各种各样的材料测量小树的身高。

2.由一次偶发事件引发的区域活动

小池塘上的木桥腐烂断裂,不能通行。幼儿想过河,怎么办呢?他们去材料区寻找各种材料尝试造桥。经过多次尝试、比较,幼儿用竹梯、平衡木、竹竿做成竹筏架在池塘上,造出了不同难度的桥。他们在自己造的桥上用走、爬等方式玩难度不同的“过桥”游戏,不仅锻炼了平衡能力,还培养了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3.由一个想法引发的区域活动

种植地的蚕豆成熟了,幼儿想在烹饪区做蚕豆饭。幼儿和家长一起讨论蚕豆饭的做法、需要的食材、工具等。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采蚕豆、剥蚕豆;有的搬砖搭灶,研究怎么摆放砖块;有的专门淘米、洗锅;有的学着切食材……最终幼儿成功做出了蚕豆饭,他们品尝着自己参与烹饪的蚕豆饭,体验着劳动的喜悦。

一个话题、一次偶发事件、一个想法……都有可能引发幼儿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契机。教师应站在儿童立场,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分析资源背后的价值,把握课程实施与区域活动开展的最佳时机。只有真正地追随儿童,关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真问题,教师才能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真正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蚕豆小树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蚕豆花开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且将蚕豆伴青梅
蚕豆花
蚕豆大嘴巴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