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支持: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教师专业“新坐标”

2022-05-30王禹徐志国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教师应动作

王禹 徐志国

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尚存在“幼儿行为观察与户外活动课程开发关系不紧密”“活动开展注重高结构、师本位的集体模式”“活动开发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共性兴趣、个性需求与发展过程”“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与适度挑战性不能得到满足”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幼儿园以游戏精神为核心理念,以幼儿“健康发展、自主活动、灵动生长”为宗旨,深化以幼儿为本的课程观,引导教师基于观察发现幼儿户外活动的兴趣、需求及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变化,借助创造性的环境与适宜性的材料组织丰富多元的游戏,支持每一名幼儿都能在户外活动中享受高质量的游戏,实现“野蛮其体魄、趣味其人生”的发展目标。

一、筑牢安全底线,做好维护者

安全是户外活动的底线,保障户外场域设置、器材投放的安全有序是助力幼儿高水平活动的基石。在户外活动组织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1.活动前,消除安全隐患

幼儿园要从园所的管理层面架构户外活动场地、器材的安全维护机制,组建专门的安全检查维护小组,定期在学期前、中、后的三个时段全面检查园所户外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维修护理、防撞处理、缓冲铺垫与追踪跟进。幼儿园要做好每日安全巡查工作,特别是对暴雨、炎热、严寒等极端天气后可能出现的户外场地、材料安全隐患加强排查,必要时对户外活动区材料、场地进行管控,甚至封闭处理。教师应在户外活动中借助队列整理、操节热身等环节对幼儿的着装是否适宜、携带物品是否安全、所做事情是否危险等进行排查,并做好安全提醒与安全教育。

2.活动中,关注潜在危险状况

在户外活动实施中,班级2~3名教师应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站位要求,确保所有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并做好幼儿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及时介入的准备。在指导个别幼儿或少部分幼儿活动时,教师的眼睛一定要不时地看向场地上所有的幼儿,以防出现安全事故。教师还要关注在区域与区域之间流动奔走的幼儿,确保他们的安全性。此外,根据不同时令、天气状况及不同体质幼儿的活动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半场活动时间为节点,通过观察幼儿的头部、颈部、背部等检查幼儿的出汗量,判断活动量是否超标,及时提醒幼儿擦汗、休息、饮水等。

3.活动后,总结安全经验

在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借助视频、照片等展现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幼儿好的安全行为,引导幼儿讨论与交流,并通过幼儿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总结安全经验,如搬运整理器材的注意要点、幼儿自护或他护的动作要领。

二、关注活动状态,做好观察者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方式,也是把握幼儿活动状态、兴趣需求、能力水平与个体差异的最佳途径。户外活动的组织要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握幼儿的共性兴趣与个性需求,捕捉幼儿相关动作经验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做好观察者。

1.做好观察计划,有章可循

在进入户外活动场地前,根据具体负责的活动区特点以及具体年段幼儿的学习规律,教师需要提前确定自己的观察站位、行走路线并制订观察计划,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关键信息记录。比如:“观察样本幼儿走1~1.5米不同高度安吉梯的表情状态与动作”,可以帮助教师清楚地把握活动区器材摆放的合理性与适度挑战性。

2.精炼观察技术,洞悉全局

教师需要熟练使用适宜的观察技术与方法,关注每一名幼儿在活动区的安全与活动情况。教师应学会选择精准的站位,以外围巡视为主,盡可能多地看见每一名幼儿,并善于借助手机、手环等工具进行观察与监测。此外,在户外活动中,教师应多以取样法、检核法等便捷观察方法为主,辅助照片、视频、数据监测等手段,有目的地记录群体、小组或个体幼儿在活动区的情绪状态、动作水平与运动品质。

3.融合观察支持,助力发展

基于客观真实的观察信息,教师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以安全保护为目标的现场介入、对接动作发展的共玩示范与互动对话,将观察融入幼儿的安全自护与游戏水平的提升上;另一方面应依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等专业参考资料,精准把握户外活动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理论,洞悉幼儿对活动区的兴趣基础与发展需求,从而全面分析幼儿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预设相关的教育跟进策略与支持方向。

为保证教师观察支持的有效融合,幼儿园可以依托户外活动现场的照片、视频、观察记录以及幼儿的运动数据等,通过主题教研、现场调研、专家指导等途径提升教师对幼儿现有水平与发展需要的准确把握能力与深度分析能力,进而尝试对户外活动进行安全防护要求提升、空间环境动态改造、材料多元梯度投放、相关动作要领教学解析以及班级分享交流、课程拓展等全方位的优化调整,支持幼儿掌握相关游戏经验与动作要求,享有高质量的户外活动体验,并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三、聚焦观察幼儿,做好共玩者

教师应聚焦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实际情况,与幼儿共同经历、共同活动、共同成长,充分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作为幼儿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教师应以安全为底线,以幼儿经验为基础,判断幼儿能否安全完成活动,判断幼儿的游戏是否需要共玩者,适时、适宜、适度地通过预设闯关情境、调整器械材料、优化区域设置、变更活动内容或启发“对抗”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幼儿对相关动作技巧的掌握与活动经验的建构。

科学的观察与必要的教育智慧考验教师作为共玩者角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清楚地把握户外活动中各个活动区相对应发展的核心经验与动作要求,同步考虑不同年段、不同能力幼儿的差异需要,注意活动场地和内容设计的层次性与可变性,在幼儿出现相关互动信号时,教师可以共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做好动作示范、语言互动、教学指导等,有效地推动幼儿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助推能力发展,做好支持者

“培养兴趣、增强体质、发展动作、重视品质”是幼儿户外活动的根本诉求。户外活动中全面支持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理应成为教师角色行为的追求。幼儿园应从打破以月乃至以学期为单位的固定场域、固定器材、固定活动的瓶颈开始,让教师在自我革新、观念更新、课程改革中多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成为户外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探究,从而助力户外活动实现“从幼儿到幼儿”的架构,实现每一名幼儿“由体到育”的全面发展。

伴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在儿童观、课程观不断革新的新阶段,借助“科学观察—精准解读—有效支持”的保教行动环,户外活动中的教师角色正日益由传统的“时间的设计者、空间的打造者、材料的投放者、内容制定者”向“安全的保障者、兴趣的调查者、资源的开发者、课程的组织者、活动的共玩者、能力的助推者”等转变与发展。而高质量地观察并支持每一名幼儿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支持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教师应动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动作描写要具体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