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赋能:优化区域游戏水平的“PDCA”评价

2022-05-30张葵葵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长人际区域

张葵葵

观察和评价是发现儿童、理解儿童的基础。但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区域游戏中,许多教师存在“看了当没看见”,或者“看见了但没看懂”的状况。评价什么、怎么评价,成了幼儿园课改中存在的最大困惑、最大难题。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评价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延续,是进一步的课程实施的前提,评价主要依靠对幼儿的行为观察和对幼儿的作品分析。”为了提升区域游戏的水平,我园尝试开展了“PDCA”的评价模式。

什么是“PDCA”评价? “PDCA”是一种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并应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上的管理模式,其中“PDCA”是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成。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我们的区域游戏评价借用了此方法开展“持续循环改进式”评价(见图1),即在区域游戏时,教师结合评价检核表,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幼儿游戏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循环改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一、梳理评价指标

任何一种评价方法或者是评价模式,都离不开一套适宜的评价指标,否则评价者在使用评价模式时,会存在评价尺度或标准不统一的状况。为了制定一套适宜的区域游戏水平的评价指标,我们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参照,结合其他游戏评价指标及我园幼儿区域游戏的已有经验,从游戏技能和游戏品质两方面进行了指标确定。其中,游戏技能包括6个评价项目(进入游戏、问题解决、材料管理、人际互动、同伴支持、角色扮演),游戏品质包括5个评价项目(主动性、专注性、好奇心、坚持性、独立性)。我们对11项指标进行了从低到高的等级确定,等级1为最低档,等级5为最高档,每个等级都有具体的操作性定义(见图2)。确定了游戏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区域游戏评价检核表(见图3),让教师的区域游戏评价有据可依。

二、确定评价操作体系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教师的“PDCA”评价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见图4):

1.第一阶段:全面观察,聚“真问题”,给予鼓励性指导

案例1:中二班的幼儿去中三班表演节目,他们在中三班的午睡室没有找到小舞台,嘟囔着“哪里是表演区呀”。随后,中三班教师带领他们进入区域活动室,他们迅速被活动室内的漂亮头饰吸引,完全忘了自己要干什么。

观察“面”: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这组幼儿在进入游戏、角色扮演、问题解决、人际互动、好奇心和主动性发展方面都处于1~3的等级,发展水平相对偏下。

综合分析:他们遇到了找舞台、找观众、挽留观众三个问题,但无一被解决;他们被头饰吸引,没有游戏的坚持性;人际互动表现胆怯。

聚“真问题”:根据观察情况分析,进入游戏是关键问题。

鼓励性支持——借力:(1)参观并了解别班的表演区;(2)了解串门表演的舞台;(3)大胆与人对话。

2.第二階段:重点观察,寻“高光点”,给予针对性指导

案例2:中二班幼儿又来到中三班表演,但两个班的幼儿与本班幼儿之间互动很少,即使来串门表演的幼儿主动邀请,也没有获得对方回应,只能自顾自地表演。

观察“点”:在观察面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幼儿在游戏中最为薄弱的点——人际互动。

链接辨析:幼儿在第二次游戏时,进入游戏、角色扮演、问题解决和坚持性等有了明显进步,但他们无法与中三班的幼儿进行有效互动。

寻“高光点”:尽管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串门表演的幼儿已经采取了主动邀请的策略来进行人际互动,这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人际互动的策略,并能够主动地应用到实践中。

针对性支持——助力:针对互动效果不佳的状况,教师和幼儿开展了讨论。教师询问幼儿:“怎样让观众喜欢看你们的节目?”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要提前打好招呼,有的说可以送礼物来吸引观众。教师还与中班年级组其他班级的教师进行沟通,让他们事先组织本班幼儿开展观看演出的礼仪教育。

3.第三阶段:纵向观察,探“切入点”,给予多维度指导

案例3:四个幼儿拿着水晶贴纸来到了中一班。果果说:“观看我们的表演可以得到贴纸哦!”苡彤说:“谁想得到这个贴纸,就得认真看我们的表演哦!”这一下子吸引了好多小观众,表演很成功。接着,他们又去行政办公室表演。一到办公室,他们就争着说:“张老师,看完我们的表演有贴纸送给你哦!”

观察“线”:我们持续观察幼儿与其他班幼儿和行政教师的互动,并把多次观察的结果进行梳理,把每个幼儿的互动发展状况形成一条线。

深入探析:通过对观察结果的梳理,我们看到了每个幼儿在游戏中“人际互动”的具体表现:果果的人际互动能力强一些;苡彤能跟随果果做好应和;另外两个幼儿主要通过行为进行人际互动。

探“切入点”: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教师精准定位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不同的跟进式指导:果果朝着与不同类别的人进行互动;苡彤尝试主动与别班的幼儿交往;另外两个幼儿则是尝试大胆运用语言与人交往。

多维度支持——推力:根据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分层分阶段地找准切入点进行指引。通过家园活动,让果果把节目表演给社区或公园里的人观看;让苡彤作为组长带领其他幼儿去串门表演;不断鼓励另外两个幼儿在班级中大胆表演给其他幼儿看。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PDCA”评价是在一轮又一轮的观察、分析、评价和指导中,找到幼儿游戏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地促进其区域游戏水平的提升。

三、推动幼儿参与游戏评价

过去,我们常说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体之一,那么幼儿要如何参与评价呢?我们开展的“PDCA”评价幼儿要怎样使用呢?为此,我们积极推动幼儿参与评价,采用“小区长”的同伴互评载体,让“小区长”的评价作为幼儿游戏开展的推力。

这是一张傅安晴的小区长评价记录表(见图5),在他分享的时候,有幼儿提出质疑:“大家都玩得好,为什么还有人得了哭脸呢?”这时小区长为难地说:“因为我来不及观察,后面的就随意打的。”

教师把问题抛给了幼儿:当小区长因观察人数过多而影响自己的观察时,该怎么办?有幼儿说:“老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打分,而不是按表格中的内容来打分。”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来调整表格(见图6),把观察指标去掉,让幼儿自己来制定评价指标。

根据这张新的观察评价表,胡哲瑄小区长做了记录并向大家分享,但同伴对小区长的分享并不感兴趣。为什么呢?原来小区长的评价泛泛而谈,所以大家听着听着就觉得很乏味了。

面对这一状况,教师同样把问题抛给幼儿:“你们觉得这个格子里记录什么最合适?”幼儿说:“可以填写游戏时是否完成任务,玩好以后有没有整理,玩的时候是不是很开心,有没有坚持到底……”在讨论声中,新一轮的记录表格出炉了(见图7)。这张表格中,前一个评价指标是教师制定的,而后一个指标则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的。

对于调整后的观察记录表,有幼儿在使用过后,仍然提出了疑问:“老师,我想观察多个串门游戏的小朋友,要怎么办?”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求再次调整了表格,增加了格子,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观察和记录多个对象。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看到“小区长”的记录过程不仅仅是幼儿互评的过程,还是和教师共同优化和改进指标的过程。在指标制定的过程中,幼儿发生游戏冲突,生成游戏生长点,师生共同解决指标问题。在持续循环改进的过程中,师幼达成了以儿童视角生成的“小区长”记录表,“小区长”的评价记录又促进了游戏的开展。

猜你喜欢

区长人际区域
吴起油田CJN油区长4+5油藏分布特征
寨子河油区长8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姬塬油田黄39区长8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