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地“预测”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2022-05-30袁丹飞

江西教育B 2022年8期
关键词:预测课文内容

袁丹飞

阅读是极其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痛点和难点。教学实践表明,在阅读学习中会熟练运用多种阅读策略,阅读的有效性就会显著提高;相反,不善于运用阅读策略,则较难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最终影响语文学习能力。阅读策略的把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无法在杂乱和随意的阅读中获得,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习得。譬如,如何在阅读中运用预测的方法,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阅读策略教学单元,这在教材中首次出现,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是一个教给学生在阅读中进行预测的单元。这一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第一篇是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第二、三两篇重在引导学生运用预测这一阅读策略。从文本内容看,三篇课文都属于童话,情节反复,理解难度较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让学生树立预测没有对错之分的阅读态度,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预测不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测,而是有理有据地推测、判断。在教学中,笔者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进行了教学侧重点的安排,努力让学生捕捉自己进行预测时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真正习得这一阅读策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借助课文范例,学习“预测”方法

预测,是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假设。学会预测,读者能把注意力放在重要信息上,能有目的地将自己大脑中的背景知识与文本知识结合起来。

从预测的定义来看,有效的预测是有依据的,并非胡编乱造。预测是一种阅读心理,是一种阅读思维,是读者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预测的方法,不能只是让学生在心里思考,而是要通过显性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这一点上,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以旁批的方式,对不同的内容进行预测。但是这里呈现的仅仅是结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插图和课文内容进行预测,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是不知道怎样的预测是合理的,是有根据的。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因为预测一般是对未知文本进行,所以在教学中不事先安排本课的预习;2.教学中先关注内容,学习预测,再进行字词教学;3.借助课后习题,对预测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笔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如下:

(一)通过篇章页,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

1.请学生读一读本单元的篇章页,明确语文要素。

2.请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预测。

(二)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三)在听读、预测、对照反思的过程中学习预测

1.教師将课文内容分段呈现在大屏幕上,请学生一边听教师读课文,一边在心里预测。

2.交流预测内容。

3.出示文中的预测范例,进行对照,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讨论。

预设:(1)预测在题目、内容、插图、结尾等地方都可以进行。

(2)预测的内容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

(3)在预测的时候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就不会胡乱预测。

4.出示课后习题中的学生交流部分,寻找预测的依据。

师:预测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同学的交流情况,看看他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1)第一个学生的预测是从她的生活经验中来的。

(2)第二个学生的预测是从她的阅读经验中来的。

(3)第三个学生告诉我们预测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

5.选择自己预测的一处,说说这样预测的原因。

(四)交流预测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预测的兴趣

二、借助预测单,明确“预测”依据

合理预测,预测的依据是很重要的,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学习中,学生明白了预测的依据可以是个人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和常识,也可以是文中的关键信息。但只在思想上明确,没有实质的练习内容,学生是不能明确自己预测的依据到底是什么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将预测这一个人化的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生将整个预测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表格预测单(如表1)。

在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教学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表格预测单,引导学生回顾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让学生用预测单将未阅读的文本内容盖住,在空白处填写自己预测的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能明白预测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三、借助固定句式,显化“预测”思维过程

在预测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一种想要验证的阅读期待,有了验证,就会有表达、交流的需求,我们的预测也不能只是落实到预测单的填写这一步,还需要带着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期望学生能把自己的预测过程表达出来,引起更多学生更强烈的阅读共鸣。有了这样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把预测内容说出来,而要借助预测单,给学生一个较为固定的交流句式,以便学生把自己预测时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笔者给了学生这么一个句式:

我读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表格的助力和固定句式的呈现,每个学生都清晰地明确了自己预测时的思考过程。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习惯这个表达形式,很多学生只会说自己预测到了什么,对于想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无从下手。虽然对这个环节无从下手,但是不可否认,这个过程是真实发生的,只是我们的潜意识将这一过程隐藏。美国教育家珍妮佛·塞拉瓦洛在《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一书中提到,要给孩子适当的支持和挑战来帮助他们。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去关注这一思考的过程,将隐性的变成显性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明白原来自己预测的内容是这样来的,只有学生明白了预测的依据,才能把注意力放在重要信息上,并主动将已有知识和新内容联结。

四、续写文章结尾,印证“预测”结果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在实践中发生的,对阅读策略的学习来说,实践更是重要的学习路径。教师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通过预测单和表达的句式让学生关注自己思考的过程,树立预测没有对错之分,但需有理有据的阅读态度,学生在阅读中进行预测这一策略时就会有底气。在本单元第三课《小狗学叫》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自主使用预测单填写对前文部分的预测后,将重点放在了对结尾的预测上。这篇课文有三个结尾,每个结尾都不完整,给了学生很大的预测空间,可以让学生自圆其说,续写结尾。对结尾的书写和完善就需要建立在充分的预测上,就需要有充分的预测依据,在这些前提下,学生能够让自己的预测在续写的结尾中得到验证。有了前面两次的预测实践,学生对这篇课文结尾的预测就显得熟练多了。

教师教学预测的阅读策略,不仅是为了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也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并在课外阅读中广泛使用。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批注中,笔者看到了很多运用这一策略的内容,学生对预测策略的学习是真正落实了的。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预测这一策略的运用会越来越熟练。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预测课文内容
无可预测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主要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