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2022-05-30李志秀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渗透策略高中历史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怀,是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多元的历史知识介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3-0049-03

引  言

古代儒生在千年前就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令人欣慰的是,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越来越强,中国文化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追捧的热点。“家国情怀”在五千多年来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液里。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纵览数百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都是以家国为念,以“立德树人”为本。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不但是富有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学素材资源,而且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感认同,更是“以德育人”教育的根本要求。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家国情怀素养被正式提出至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家国情怀是培养品德的基础,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丰富家国情怀的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的眼界宽度、思想广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发挥学科带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并优化整体的工作部署,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培养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以知识讲解、学生记忆为主,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划重点、检查记忆情况。但是这对学生来说,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高中阶段历史学习课时比较少,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在书本的基础知识上,而应通过文字、史料、照片等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例如,在“中国的古代手工业”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出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的图片,为学生介绍这一件文物的特点和价值。2011年,这件文物在中国澳门拍出了8.4亿港币的高价,而另一件同样题材的元青花梅瓶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说历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刻感知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在圆瓶上,萧何和韩信互为镜像,转动瓷器两人追逐不停,加上瓶身上的松梅、山石,整体线条圆润流畅。通过了解文物的精妙,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师可以通过看、摸、学、想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主动地了解历史知识,关注课本上的配图,也愿意主动检索相关的内容,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介绍文物,通过文物的制造工艺、内涵、使用人群等系统介绍,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优化历史教学。

二、构建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架构

中国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有复杂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各类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而学生记得多了就容易混淆。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种更系统、协同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全球,西方国家称中国为“丝绸大国”,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升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了解“丝绸之路”的起因、发展、路径,然后结合课本知识丰富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梳理知识架构。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构建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自主设计,在多元的思维导图梳理中全方位掌握丝绸之路的知识。

在本节知识点讲完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完善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为主节点,让学生补充思维导图的分支,画一画张骞的西行路线。多元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丝绸之路”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史实。另外,教师也可以补充丝绸的相关历史知识。在公元3世纪,西方国家不知道怎样提取蚕丝,而中国掌握养蚕、缫丝技术已经有多年历史。中外在制造丝绸上的技术差距,可以讓学生对中华传统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建立民族自豪感,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

三、借助信息化渠道,创设广泛宽松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已经非常普遍。网课打破了课堂和家庭之间的隔阂,也避免了各种问题导致的学习跟不上的情况。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网课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点教学上,没有深刻的家国情怀培养内涵。对此,教师需要拓宽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渠道,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例如,除了上传基础的网课资源,教师还可以上传一些扩展知识类的小视频,丰富网课资源。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的本质介绍、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贸易口岸的照片等上传到网课平台,让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检索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在检索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建立在自己了解学习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还要形成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西方国家发起‘鸦片战争呢?其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是什么?请搜索史料,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自主或分组检索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历史学习中,“求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求真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用历史来武装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部分学生在搜集史料的时候,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例如,在“南京大屠杀”这节课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看了相关纪录片后泪流满面,其中有的学生搜集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有的学生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利用信息化渠道,本身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一来,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拓宽了空间。无论什么形式的资源,都可以带动学生思考。同理,其他课程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开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良好的“第三课堂”实施环境,促进高中教学的有效发展。

四、丰富课程资源,充实学生体验

教师需要拓宽课程资源范围,用好教材现有资源,补充外部资源,充分发挥好课程资源的服务效能,既要体现历史内涵,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2]。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把控教材内容,挖掘其中体现家国情怀的各类资源,并注重资源的应用。教师在运用课内资源的时候,需要拓展并开发课程资源。例如,在介绍晋商的时候,山西的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资源,丰富课程内涵,并且介绍一些本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对晋商的相关知识印象深刻,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在“洋务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洋务运动”对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到本地图书馆、博物馆收集史料,分组合作探究。这样一来,历史教学就加强了对学生家乡自豪感的培养,也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亲身体验、感知中培养家国情怀,也能提升学生的发展效能。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外出体验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空间局限性大,教师需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走出校园的机会,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家乡的历史。学生可以到附近的名胜景点拍照、游览,感受家乡的发展,这比单纯听教师的讲述更有教育意义。例如,教师可以结合2021年春晚节目《向祖国报告》,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节目中感知对祖国强大的认同;结合2021年春晚《国宝回家》山西太原天龙山佛首回归的节目,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做好多元化评价,实现知识和情感协同提升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丰富评价结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历史学习后,教师需要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提升。

实施学习考评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建立在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之上,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考评的全面化和多元化发展[3]。在考评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精神建设,拓宽历史教学评价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评价结果拓展到成绩、课堂表现、学生反馈等多个方面,逐渐改变“唯分数论”,带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评价之前,教师需要建立小组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自评表,该评价表可以长期使用。每堂课之后,教师可以从情感态度、行为、价值观、创新程度、知识掌握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协同评价。

首先,教师要保证评价切实可行且符合实际,指标之间不能有交叉,也要体现评价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次,教师要系统归纳出各种指标的具体应用,并找到学生在历史学习任务中的发展特征和不足之处,确定等级评价标准,更好地为学生自评、互评展开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评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评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也能发现在教学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做出调整。最后,以拓展活动为加分项。教师要认可学生的辛苦付出,对主动检索资料、认真整合信息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并且为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加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态度也是学好历史的重要环节,时刻保持中国人谦逊、进取的品格。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挑战,顺应时代需求弘扬家国情怀,对高中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而为了体现历史教学的特殊性,高中历史教师更需要加强探索、优化部署。“國家兴亡,匹夫有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信息化、情景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并创设体现家国情怀的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价值,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升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锋.立足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依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拓展“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新途径[J].新课程,2022(10):2-3.

[2]王红.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以统编教材《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1):46-47.

[3]谢旭永.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J].山东教育,2021(Z6):91-92.

作者简介:李志秀(1980.2-),男,甘肃武威人,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八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渗透策略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