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尽火传 精神不朽

2022-05-30杜鹏飞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清华美术精神

杜鹏飞

在巍峨的清华大礼堂西侧,矗立着一座红褐色花岗岩雕像,俯身而坐的闻一多先生,目光深邃,凝视远方,其身后的黑色大理石墙面上,则镌刻着他的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的闻一多先生,是广为人知的,不过,闻先生的艺术才能,却少有人知。办学之初,清华即开风气之先,延聘美籍教师司达尔女士执教,开设西式图画课程。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在校期间,显露出优秀的美术才能:1914年夏,参加了图画校外写生团,司达尔评价其“水彩景画,善露阳光,有灿烂晴日之景象”;1915年担任《清华年报》图画编辑;1916年,参与成立“游艺社”并被推为副社长;1919年,与吴泽霖、杨廷宝、方来等同学发起成立美术社;1920年10月1日,在《清华周刊》发表《征求艺术专门的同业者的呼声》长文,提出艺术可以“促进人类的友谊”“抬高社会的程度”,是“改造社会的根本办法”等观点,这是他立志以艺术改造社会的宣言。1920年12月1日,闻一多与浦薛凤、梁思成发起创立以“研究文学、音乐以及各种具形艺术”的组织“美司斯”(源自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Muses的音译),其《美司斯宣言》则指出,“我们深信人类的进化是由物质至于精神……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鹄的的唯一方法”,从中可见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清华学人对高尚精神的坚定追求,而艺术则是“能够抬高、加深、养醇、变美我们的生命的质料”。

闻一多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和践行这一理想。1922年他考取庚款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专攻美术。1925年回国后,他曾出任新改组成立的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务长,此后他将更多精力转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1923年和1928年先后出版个人诗集《红烛》和《死水》,奠定了其在中国新诗界的历史地位。1932年秋,闻一多受聘于母校清华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他随校南迁长沙,旋又参加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徒步到昆明,途中以画笔记录了沿途风物,留下珍贵的50余帧速写作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艰苦岁月里,他沉潜于学术,一度以治印取润贴补家用,留下数百方篆刻作品。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出席李公朴殉难经过报告会,即席作《最后一次的讲演》。下午返家途中遭特务枪击,壮烈牺牲。闻一多虽然最终以诗人、学者和近代民族解放与民主运动的献身者而为世人所铭记,但是他的一生也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一直游走于文学与美术之间,并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闻一多全集·美术卷》计收入绘画作品38幅、书籍装帧设计及插图37幅、书法作品52件、篆刻作品561方。

艺术不仅滋养塑造了闻一多先生伟大的精神品格,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对子女的教育中。儿女不仅品格高尚,学有所成,并且多才多艺。特別是三子闻立鹏,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文艺,1947年进入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习油画,1958年升入油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油画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是闻一多先生艺术主张和人格力量的直接继承者,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的优秀代表。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清华人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两个传统: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闻一多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两个传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薪尽火传,精神不朽。今天,我们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红烛颂”为题举办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固然旨在向世人展现父子二人的艺术才华,但是更希望观众在欣赏他们的艺术作品的同时,思考他们的美学价值,感悟他们的精神魅力,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和铭记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重塑中华民族高尚精神价值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清华美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骑行上清华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