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台山:构建新时代县域基础教育教研体系

2022-05-30刘一柱伍娉娉

中小学管理 2022年8期

刘一柱 伍娉娉

摘要广东省台山市以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探索构建新时代县域教研体系,有效发挥教研工作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一是通过强化教研员队伍建设、建立教育集团教研指导机制、科学运营教师工作室,打造县域联动的教研共同体;二是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研训方式、结合技术应用,构建融合共进的大教研机制;三是通过推进常规教研、专题教研、预约教研、市外教研,探索县域教研的特色实施路径。

关键词 教研体系;教研共同体;大教研机制;专题教研;预约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8-0013-03

高水平教研体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在落实“双减”、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区域教研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广东省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建设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的契机,通过多种举措整合县域优质资源,打造县域教研共同体,探索构建新时代县域教研体系,有效激发了教研活力,让教研工作真正发挥了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撑作用。

一、架设平台,打造县域联动的教研共同体

教研平台是教研体系的根基。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首批县(市、区)教研基地,我们树立起县域“一盘棋”的系统教研理念,整体盘活优质教研资源,统筹构建以“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集团-教师工作室”为轴线的县域联动教研共同体,形成了较完善的教研组织体系及“协同、自觉、共生、创新”的教研文化,全域搭建了助力教师成长的立体平台。

1. 强化队伍建设,发挥教研机构的专业引领功能

教研员队伍是县域教研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经过多年努力,台山市在岗专职教研员人数大幅提升,实现了全学科覆盖。同时由教研员牵头,分学段分学科组建了市核心教研团队、教育集团骨干教研团队,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员队伍。

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通过“教研训评一体化”新模式即从教学、教科研、培训四个方面对新时代教研员提出更高标准和工作要求,并建立教研员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力促教研员队伍“由壮大到强大”。例如:我们请进来资深教研专家与教研员一同现场观评课,组织教研员走出去与同行共同交流研讨,积极参与“南方教研大讲堂”等省级教研活动,组织区域教研论坛为教研员分享经验做法、同研共进搭建专业平台。这些活动全面提升了教研员的课堂指导力、教学研究力、研训组织力和理论概括力。与此同時,我们以制定《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专业发展评价方案》为契机,在拟定标准、形成初稿、征询修改意见、发布试行稿的过程中,开展多轮集体研讨,充分调动起教研员参加研修学习、示范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赛课指导、专题讲座等专业工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促动教研员持续成长。

2. 建立集团教研指导机制,发挥名校教研辐射效应

为解决台山市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台山市于2019年启动教育集团化办学,按照优质引领、城乡结合、学段衔接的原则组建了18个教育集团。同时,我们建立了教育集团教研指导机制,分派教研员在教育集团蹲点,参与和指导集团教研工作。在具体推进中,我们借助“六联”大教研模式让集团教研真正高频互动,包括“联研”(联合教研)、“联教”(名师支教送教)、“联培”(联合培训)、“联建”(共建教学资源)、“联评”(捆绑考核评价)、“联谊”(活动、比赛)等。基于集团的大教研活动破解了边远山区学校、分教点和薄弱学校难以开展高质量校本教研的困境,拓展了教研的深度、广度和效度,使乡村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乡村教师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和承担各类课题研究的人数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数量均大幅度提升。

3. 科学运营教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

台山市分学段、分学科组建了44个教师工作室,将全市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初教师纳入工作室管理,实现了学科全覆盖、城乡学校全覆盖。我们专门研制了《台山市校(园)长、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发布了“台山市新一轮教师工作室任务清单”,明确推行“九个一”行动计划,即建一个网络空间,共做一项课题,每月一场研讨、一堂课、一场微讲座、一辑《简报》,每学期一本书,每年一趟市外交流、一次研修总结汇报。此外,我们还向市人才交流管理办公室争取支持,为每个工作室提供教科研经费。通过建章立制、任务驱动、业绩评价等方式,工作室能够扎实推进“送教下乡”“示范带学”“专题讲座”等高质量的研修活动。这一平台的搭建既有效促进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更以强大的辐射力带动了区域内广大教师的成长。

在这样的教研共同体中,教师发展中心发挥业务引领和行政协调作用,将教育集团、工作室等组织的教研力量凝聚起来,教育集团和工作室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计划独立开展活动,也可以整合集团和工作室资源围绕课堂改革、课程优化等重点工作任务协同开展教研,大大提升了教研协作力度,形成了县域教研“一盘棋”的格局。

二、协同发力,构建融合共进的“大教研”机制

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以省教研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基于“资源共享、同研共进”的联动大教研推进思路,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各教研组织在内部运营和管理上进行创新性实践,从而让每一个教研组织自带“发动机”,主动作为,共同为促进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力。

1. 创新管理机制,实现教研重心下移

一方面,我们聚焦教师和教学两个关键因子,要求教研员高密度深入基层学校,做到深入一线、动态指导,全面开展教学常规专项督导检查,促进教研重心下移。例如:为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地,我们围绕“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这一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与课堂调研,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保证了教研指导作用的发挥。仅2020-2021学年,教研员到校听课调研近120次,累计听课评课500余节,其中美术、音乐学科的教学调研指导已覆盖全市中小学校。

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多团队组合的优势,以“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集团-教师工作室-基地实验学校”的联动,助推教研活动落在实处。我们提出,这其中任何一个或多个团队牵头,既可以单独开展教研活动,也可以多团队联动、共同发力;同时鼓励各教研组织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例如:教师工作室在实施“台山市‘五阶教师梯队培养工程”时,主要采取“导师制”“课题牵动制”“成果辐射制”运营;教育集团通过集团领衔校与成员校订立“学科帮扶”“教师结对”“教师交流”等契约,轮流承办集团内研训及集团对外展示交流等活动,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各成员学校抱团发展、优质均衡发展。

2. 优化研训方式,促进教研内涵提升

其一,抓实教师培训。一方面,我们依托江门市中小学教师管理平台,为全市6400多名教师建立了培训档案和个性化专业发展档案,并且通过完善五年一周期的继续教育情况登记,每学年更新职称晋升、荣誉奖励、教育教学成果等信息,进一步细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管理。另一方面,我们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建立了“普通教师(含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教育专家”教师“五阶”成长阶梯,制定了“五阶”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并依托教师工作室实施首批千名台山“五阶”教师梯队培养工程。在三年目标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开展分岗分科分类培训,努力让教师实现“阶层突破”:职初教师懂常识、开眼界,尽快成为学校教学骨干;骨干教师长见识、善挖潜,奋力向专业高峰挺进;学科带头人提认识、善作为,努力成为全市名师;名师有卓识、创特色,勇攀教育专家高峰。

其二,抓牢课题研究。我们不断拓宽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通道,由此带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助推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中,主要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统筹管理和指导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开展,组织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或教改课改实验。比如:我们重点推进了“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与作业管理、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以聚焦真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课题项目牵引基层一线教师投身教育科研。

3. 结合技术应用,推动教研方式转型

台山市利用实施“初中纸屏同步智能系统辅助教学实验研究”“新时代广东省中小学(幼儿园)科创和STEM教育课程教材构建与实施”“广东省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等项目的契机,深度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在此过程中,我們采用网络研修、线下培训和校本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教研牵头、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的合力,在全市同步推进“智慧课堂”“科创和STEM教育”等教改实验研究。与此同时,我们基于本地实际,大力推广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及平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逐步提高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研训团队的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步优化教学模式。

三、模式创新,探索县域教研的特色实施路径

丰富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水平,是县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增长点”,也是教研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台山市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大力推行包括常规教研、专题教研、预约教研及市外教研的“四类教研”,进一步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使教研工作“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一是常规教研高效做。常规教研由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发起,学科教研员按计划进校、进课堂,既需要注重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和个别教师的倾斜帮扶,也需要注重发现、扶植、培育学科教学特色和先进教学模式,推进优秀教研组建设。为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教研效率,我们采取教研员分学段全学科“集中下校、分学科进行”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学期初,由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安排教研点和具体时间,基层学校结合实际提前两周上报教研活动主题并做好相关准备。常规教研采用“1+2+1”模式,即共同观摩1个课例,研讨时间不少于2个课时,综合各学科调研情况向学校提供1份全面的反馈材料。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科教研特色,开展台山市教研活动案例评选,引导教研员组织有特色的教研活动。

二是专题教研深入做。专题教研同样由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发起,即围绕某一主题采用专题讲座、课堂示范、课例研讨或经验分享等形式,实施大范围大规模集中研讨。主题可以是针对常规教研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也可以是提炼总结和推广应用先进教学模式、研训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培训部主要参与策划活动方案、邀请专家名师、落实过程管理与组织,技术部则在支持线上研讨、推进技术融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台山市基于“爱种子”教学资源和教学范式应用,邀请清远市名师共同开展专题研讨,交流课堂教学模式。

三是预约教研定制做。预约教研通常由教育集团、学校或教师工作室提前发出邀约,经教师发展中心研究确认后安排教研员参与和指导。具体而言,学校根据正在推进的课题项目需要,可以提前向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提出研训邀约(包括指向性邀约和非指向性邀约)。教研部从活动辐射面、研训效益、工作安排、教研员业务特长等方面综合考虑,针对性地派出教研员提供教研支持。例如:新宁小学教育集团与新宁中学教育集团联合举办小学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定向邀请中小学英语学科教研员参与,实现了跨学段、跨教育集团的学科研讨。

四是市外教研交流做。市外教研即“走出去”开展教研,是我们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各地优秀经验做法的重要渠道。受疫情形势影响,目前跨地域教研更多采用异地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台山市联合广东省中山市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区域推进成果展示暨交流研讨活动”,两地中小学教师借助“双师课堂”,开展基于多技术融合、智慧教育应用的同课异构,呈现项目研训成果,使教师在跨区域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

(编辑 刘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