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交流课教学设计

2022-05-30怀诚净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龙马石猴猪八戒

怀诚净

教学目标:

1.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图表梳理西游取经内容梗概,呈现西游取经历难平妖通关图。

2.以石猴的名号、来历为切入口,梳理石猴的成长史,体会戴上金箍扛起责任一路西行的修行之不易。

3.以“取经好团队”为主题,发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势,理解“一个不能少”的西游团队组合理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敢问路在何方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以“目”导读法、猜读法和跳读法阅读百回的《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这趟“向西之旅”,经历了八十一难。一难一关,观音菩萨告诉他们,要想取得真经,必须历难平妖,经过这些关口。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将书中他们历难平妖的经历进行整理,绘制成一张简表。每一关整理的要素:地点、遇到的妖怪、如何通关。厚厚的两本书,工程特别浩大。因为内容复杂,线索繁多,所以我们根据书的回目,进行分工合作,在学习单上完成了自己小组的取经通关图。

2.小组交流取经通关图:逐一交流,最终呈现从起点长安城到终点小雷音寺的历难平妖简表(略)。

3.引入讨论:从最终拼起来的通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僧师徒一路走来的坎坷。如果是你,你是否有别的办法让取经之路走得容易些呢?

(学生交流:方案1: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往返西天灵山一趟比顺丰特快还要快,不能让孙悟空当个快递员吗?方案2:如果唐僧一定要亲自去西天才能取经,三个徒弟和一匹白龙马,个个都有腾云驾雾的神通,把唐僧带上直接飞到灵山,岂不更快?)

4.出示孙悟空的理解,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够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讨论把握要点:成功没有捷径,不管做什么事,欲速则不达,侥幸害己身。正如《西游记》主题曲中唱到的“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人生的前行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風顺,要有敢问路在何方的探索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最终踏平坎坷成大道。)

5.思辨讨论:取经的路上为什么是“八十一”难?而不是八十二、八十三,或者其他的数字?

(交流要点:“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一个,在古代,人们常用“九”代表数量之多。那么九九自然就有一种多上加多的意思,它主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多难”。经历磨难才能修成正果,如此才知道得来不易。)

最后,唐僧师徒历尽坎坷艰险取到经后发生了什么呢?真经到底在哪里?

(最后一难,师徒四人被老龟丢在水里,经书残的残、破的破。这样残破不堪的经书,是怎么能够弘扬佛法造福百姓,让取经一行人修成正果的呢?同学们,你们知道真经在哪里吗?)

6.讨论小结:原来取到的“经”,就是他们走过的路,这一路的坎坷磨难,这一路战胜磨难、考验自己的经历本身才是他们所要求取的真经。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是的,路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只要勇敢踏出第一步,用心走完每一步,就会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取经路”。

二、人生路启即修行

1.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其中最夺人眼球也最受读者们喜爱的莫过于孙悟空了。一部《西游记》,也是一部石猴的个人成长史。我们不妨找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西游记》中石猴前前后后有哪些称呼和名号?这些称呼和名号是怎么来的?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呢?

2.学生完成学习单的话题后,接力交流。

石猴:女娲补天的灵石裂开,蹦出一个石卵,见风化作了石猴,在山里生活。

美猴王:石猴出世后,在花果山带领群猴进入了大家一直不敢进的水帘洞,请大家一起搬进洞中生活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叫得非常响亮。

孙悟空:石猴为求长生之道,跋山涉水去到西贺牛州拜了菩提老祖为师,习得筋斗云和七十二变,菩提老祖给他赐名“孙悟空”。“悟”是一个过程,而“空”则指的是一种结果,“悟空”就是“悟道”,代表着修炼、修心的意义。通过多年的修炼、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要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做任何事情就不会再被自己的性格、情绪、得失、别人的看法和周围的环境所左右。

弼马温:学成本领的孙悟空本领强大,搅得地府天宫不得安宁。玉帝为招安他,给了他一个“弼马温”的官做。

齐天大圣:因为受玉帝轻视感到不平,“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于是自封齐天大圣,并大闹天宫。

孙行者: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指山,揭去符咒救下了他。孙悟空又拜唐僧为师,唐僧给他起了个新的法号,叫孙行者,意思就是让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斗战胜佛:取经路上,孙悟空屡建奇功,保护三藏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在雷音寺中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3.每一个名号的背后,都是一段经历;每一段经历中,石猴都有一些变化,其中哪一段历时最长,变化最大?

交流并小结:从顽石化成的猢狲,到呼朋引伴的猴王,再到本领高强的悟空、心高气盛的大圣,戴上金箍扛起责任一路西行,最后摘下金箍立地成佛。这样的变化,或许就叫作成长。

三、取经要靠真伙伴,好团队

1.你来组团不要谁。

在《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共同完成了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伟业。然而同学们在看书的时候,取经一行人中的每一个你都喜欢吗?给你一个机会,现在你是观音菩萨,正要找人去西天取经,你完全可以把你最不喜欢的人物撇开,让他消失在取经路上。你决定不要谁呢?并说说为什么不要他。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猪八戒:奸滑懒馋还好色,贪图安逸、欺软怕硬的毛病样样都有,法力也稀松平常,厉害的妖怪都打不过。

沙和尚:太无聊,太木讷,只会牵马背行李,有他没他差不多。

白龙马:没有存在感,甚至当了坐骑后就几乎没有台词了。

唐僧:是非不分、软弱糊涂的烂好人,没有他的拖累,其他人早就到西天了。

孙悟空:虽然法力高强,但是性格太差了,甚至想要棒打救了自己的唐僧,又整天取笑猪八戒,顽劣难驯。

小结:这样一看,去取经的几个人都有硬伤,都不宜去西天取经。

2.如果没有他。

讨论交流:如果现有的取经队伍中没有了这些人,又会怎么样?

猪八戒:虽然不及孙悟空,但是也懂三十六变,能在孙悟空与妖怪打斗时保护唐僧,或者在唐僧被抓走时及时传递消息。否则即使是孙悟空,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在火云洞外,他还救了孙悟空。猪八戒非常幽默,蠢得可爱,猴哥经常拿他开玩笑,用他来解闷。他从来不把跟其他人的矛盾放在心上,没有了他,西游取经的一路不知道有多无聊,简直就像一杯白开水。

沙和尚:雖然话很少,但他踏实又老实,唐僧被抓走,猪八戒想分行李散伙也总是他坚持着想办法营救师父。每次唐僧被抓,猪八戒和孙悟空吵起来,都是靠着老好人沙僧打圆场说好话才能让大家通力合作,救出唐僧。可以说,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伙伴。

白龙马:虽然没有太大存在感,但唐僧就是靠着他才能以肉体凡胎之身从东土大唐走到西天雷音寺。换句话说,这是白龙马的专长,虽然不起眼,但不可或缺。

《西游记》延展课教学设计

孙悟空:虽然毛病一堆,但是没了他谁去打妖怪?没了他谁去天上请各路神仙帮忙?这是脾气大、能耐更大的取经骨干,更是不能缺少。

唐僧:虽然他在团队中就像个吉祥物,总是被妖怪抓,再被徒弟救走。但假使没有唐僧,队伍早就散伙了,因为再也没有人像他一样志向坚定,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了。可以说,他是取经一行人中的灵魂人物。

师小结:一根根手指头握成拳头,才成了一个有力量的整体。所以即使是西天取经这样艰巨的任务,他们也能拿下来。

3.谈启发:唐僧师徒成功取得真经的例子有没有给大家带来启发?一群伙伴们需要成功,有哪些重要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呢?

(1)像唐僧一样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且决不动摇的人。

(2)办法多、本领强,能像孙悟空一样解决问题的人。

(3)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像沙僧、白龙马一样的人。

(4)能调节气氛、像猪八戒一样给其他人带来良好情绪的人。

总结:同学们,无论我们在伙伴中是更像孙悟空还是猪八戒,我们都是有价值、有贡献的,各不相同的伙伴们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相信我们最终也能取到真经。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郭艳红

猜你喜欢

白龙马石猴猪八戒
我是一粒沙
猪八戒下凡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你是白龙马,还是小毛驴?
猪八戒开超市
被猪骑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猪八戒失眠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