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徒生童话》推进课教学设计

2022-05-30王语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安徒生语段卡片

王语

教学目标:

1.阅读《安徒生童话》经典语段,能读懂童话的内容,整体感受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2.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阅读感受和成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开启小挑战

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了奇妙的童话王国。上周,大家自主阅读了《安徒生童话》这部经典的作品。这节课,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张“阅读地图”,每个关卡都藏着一些闯关问题,你敢来挑战吗?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语文学习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整节课围绕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闯关活动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阅读分享交流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阅读闯关,感受童话的奇妙

第一关:人物画像馆

1.跟随“阅读地图”,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人物画像馆”。你能根据下面的描写说出他是谁吗?(教师依次出示三个语段)

语段一:“这是一朵很漂亮的花。”女人说,然后在那美丽的、黄中带红的花瓣上亲了一下。花儿突然噼啪一声开放了,在花的正中间,在那根绿色的雌蕊上,坐着一个娇小的姑娘,她看上去又白嫩、又可爱。她都没有大拇指的一半长。(《拇指姑娘》)

语段二:过了好几天,最后这只大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丑小鸭》)

语段三:二十五个锡兵是由同一个旧的锡汤匙铸出来的。他们肩上扛着毛瑟枪,双眼直视前方,穿着一半红一半蓝的制服,看起来非常漂亮。只有一个稍微有点不同,因为锡不够用了,他只有一条腿。不过他用一条腿照样站立得和别人一样稳。(《坚定的锡兵》)

跟随学生发言,相机交流:

(1)你是怎么猜出来他是谁的?(预设:抓住特点)

(2)你喜欢这个人物吗?为什么?(简单说明理由即可)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三段文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1)拇指姑娘是人,丑小鸭是动物,锡兵是玩具;

(2)他们都会说话,都有人的思想;

(3)他们的出场方式都很特别:花里、蛋里、铁盒里;

(4)他们的样子与众不同:大拇指一半长的女孩、又大又丑的鸭子、一只腿的士兵,预示着他们有不同寻常的经历。

教师小结: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形象来源广泛,日月星辰、鸟兽虫鱼、花草木石,无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都可以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思想,有一段奇妙的经历,这就是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3.请同学们翻翻书,你能描绘一个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大家猜猜他是谁吗?可以重点描述外貌。(学生描述,互动猜人物。)

(设计意图:阅读推进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借助在阅读指导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在这节阅读推进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和策略,解决重点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在此环节引导学生先阅读指定人物的外貌描写,再关注书中其他人物,集中感悟人物的形象。)

第二关:故事大讲堂

1.祝贺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我们来到“故事大讲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我们用到了一个方法:(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借助表格讲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方法好不好。

(指名讲故事)

(设计意图: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到“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个环节中设计借助表格再次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的故事大意,意在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及时的回顾与总结,加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强化对重点情节的感悟,让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在学生记忆里打下深刻烙印。)

2.借助表格能清晰地梳理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梳理故事大意的方法有很多,“故事大讲堂”中有不同难度的挑战。

3.教师出示故事卡片,学生自由选择,自主练习。

卡片A:《丑小鴨》(卡片提示内容:天鹅花园、农场生活、农夫家、野鸭的沼泽、到水里去、老太婆的家。)

卡片B:《野天鹅》(卡片提示内容:情节发展经历的变化1~10.1。狠毒的王后,将公主送到乡下,把11个王子变成了野天鹅;2~9需要学生填空;10。公主在行刑前,终于把披甲织完了,11个哥哥得救了。)

卡片C:任选故事(卡片提示内容:起因、经过、结果。)

4.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倾听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为他进行评价:(出示)

教师小结:大家发现了吗?每个故事都围绕着主人公展开,叙述了主人公的一段经历,人物形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安徒生童话》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生动的描写,咱们赶快进入下一站:“语段赏析社”。

第三关:语段赏析社

1.出示“学习提示”。(建议3分钟)

(1)读一读:自由朗读两个精彩语段。

(2)画一画:将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画出来。

(3)说一说: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情景?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合理想象故事情节,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本次“快乐读书吧”的重要任务,教师借助学习提示明确这一任务,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加以落实。)

2.下发卡片,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完成各项任务。

语段一:当黑夜到来的时候,其余的锡兵都回到匣子里去了,家里的人也都上床睡觉了。玩偶们这时开始活动了:他们互相“访问”,打起“战争”或是开起“舞会”来。锡兵们也在他们的匣子里面吵起来,因为他们也想出来参加,可是揭不开盖子。胡桃钳翻起筋斗,石笔在石板上乱跳乱叫。这真像是魔王出世,结果把金丝雀也弄醒了。她开始发起议论来,而且出口成章。

语段二:“不错,我将跟你一块儿去!”拇指姑娘说。她坐在那鸟儿的背上,把脚放在他展开的双翼上,然后把自己用腰带紧紧地系在他最结实的一根羽毛上。这样,燕子就飞向空中,飞过森林,飞过大海,高高地飞过常年积雪的大山……随着燕子越飞越远,风景也越来越漂亮。在一个碧蓝色的湖边有一丛最可爱的绿树,里面有一幢白得发亮的大理石砌成的古老的宫殿。葡萄藤围着许多高大的圆柱生长着,它们的上面有许多燕子窝。其中一个窝就是现在带着拇指姑娘飞行的这只燕子的。

3.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点拨:(1)边读边想象画面,可以更好地理解童话中描述的场景。

(2)引导学生把自己代入童话中,“化身”故事中的人物,体验角色的心理。

4.借助插图,转变角色,加深感悟。

同学们看这两幅图,你知道这是哪个场景吗?(出示《丑小鸭》《拇指姑娘》插图)请你转变角色,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话讲讲画面中的故事情景吧!

第四关:配音小剧场

《安徒生童话》不仅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流传下来,还拍成了动画、电影等作品呢!你们想看吗?咱们欣赏一个片段。(播放动画片片段)

这个片段非常好看,但是很可惜没有声音。你愿意尝试给这个影视片段配音,表演这个片段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一练,演一演。(学生根据画面描述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相关资源,设计给童话故事配音,角色扮演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形象,给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增强趣味性。)

三、聚焦想象,探究童话的秘密

1.探究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刚才我们回顾了《安徒生童话》中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发现《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坚定的锡兵》《野天鹅》《海的女儿》……这些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提示:故事题目、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故事结局……

预设:

故事题目:人物众多;

故事情节:故事曲折,充满奇幻的想象,让人意想不到;

故事语言:富有趣味,描写生动;

故事结局:让人意想不到;

……

教师提升:安徒生是19世纪文坛的奇迹。他由鞋匠的儿子成为全欧洲皇室的宠儿;他用丹麦语写作,却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他以童话的方式为孩子们讲故事,却也能让所有成年人为之着迷。其中最大的秘密便是他的思维不受约束,作品中有大胆的想象,让人感到无比新鲜奇特,同时还让人有所思考和收获。

2.聚焦想象,揭示童话创作的密码。

除了课堂上我们聊到的这些安徒生的童话以外,你还在哪些童话故事中也读到了这类奇妙的情节,体会到了这种神奇的想象呢?(学生交流)

3.用“想象”这把钥匙,就能解开童话阅读的密码,发现无限的阅读乐趣。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更多地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会让我们看到更广阔、更神奇的世界,收获更多的快乐!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继续阅读其他童话作品。期待大家在阅读成果发表时有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充分感受作者笔下的不同故事,以及共有的奇特想象。以安徒生童话这一本书为“1”,让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X”,激发学生对童话这一类文体产生深入思考,实现课内外阅读之间的衔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品质,加深对童话类文体阅读的体会。)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张茹

猜你喜欢

安徒生语段卡片
安徒生的世界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跳高者
一张卡片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