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寄:匠心打磨初心不改 创新引领装订未来

2022-05-30姜茜昱

湘潮 2022年8期
关键词:杨康印务机台

姜茜昱

火热的三伏天里,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印刷车间内机器运转声轰鸣不绝,一本本崭新的教材正被装订成册、打捆码垛,它们承载着新学期的新希望,将运往全省各地。现在正是秋季教材生产的高峰期,作为生产技术骨干的陈寄,正在与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安装一台新设备,他们一心想着如何把安装进度再往前赶一赶,好让新设备在这生产最紧张的时候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同事、徒弟们来说,这正是一个跟着陈寄学技术的好机会。每次厂里来了新设备,陈寄一定会先把图纸钻研透,把性能要点了解全,把安装步骤计划好,把问题难点及解决方案罗列好,再带领大家动手干。正如他所说,与一台设备建立感情,就是从安装开始,把它的“脾气秉性”摸透了,今后相处起来就轻松了。

问:进入公司之前,你学习的并不是这个专业,你是如何适应的?又为什么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陈寄:18岁那年,我从长沙机械技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前身)。在学校里,我学的是机械车工专业,之前也没有接触过印刷装订,所以刚入职时,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全部从头学起。幸亏有师傅李成毅,一步一步带着我,从最基础的上夹、打捆做起。那时候,只要遇上机器检修维护,我就会抓住机会练手。三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一起学习手动三面刀的3个学徒,只有我成为熟练工。我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更加刻苦钻研,对装订机器、装订工艺也越来越熟练了。

当初和我一起进厂的新人不少,留下来的却不多。这个岗位劳动强度较大,尤其在生产旺季,工作时间又长,收入也不是很高,所以大部分同学没有熬过磨合期就放弃了。说实话,我也有过迷茫,也有过想去外面看看的想法,但总感觉这里还是有东西在吸引着我,并且让我越是深入其中,越感到乐在其中。回头想想,一直以来吸引我的就是公司所提供的宽阔平台,能让我学技术、练技术,在优质高效的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问:能说说工作中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陈寄:在装订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有一次,公司接了一笔海外印刷业务。这个产品是特殊工艺,配页机配好本后,要翻转一下才能装订。当时,各个印厂都是人工手动翻转操作,不仅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也较大。而且又正好遇到教材生产的旺季,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那段时间,我经常等其他人下班了,在设备前不断试验,这才改造出书夹联机自动翻转装置。这次创新实现生产效率翻了一倍的同时人工成本大幅下降,产品质量稳定性也得到有力保障。

当前,装订设备及工艺也在不断更新,每次听我们工艺小组的老师傅王朝晖谈工艺,我总有新的收获,感觉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知识大门。所以说技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懈钻研、勤于学习。

杨康:我是2008年开始和师傅学开机器的,学习了3年才正式出师。当时他带着我手把手地教,每次出现故障,他总是会先指出问题关键点,再告诉我具体原因和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能弄懂弄透,举一反三。我记得有一次书本有零页书帖,配页机开不好,师傅就带着我站在机器旁一遍接一遍地观察书贴的运动轨迹,现场分析故障原因。最后发现竟然是因为风扇从机盖缝里吹进去一点点风,才引起了故障。这样现场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能让我快速成长,也让我有了深刻的成就感,激励我在钻研技术的道路上一直前进。

问:你所带的机台被指定为统编三科教材定点装订机台,装订教材相比装订普通图书有什么特殊要求?你们做了哪些努力?

陈寄: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教材更不容有丝毫差错。教材生产有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特性,决不允许漏印、缺页、断码等各种影响学生阅读的印、装问题出现,装订完成后,还要有严格的质量检查。所以公司上下高度重视,会调配最精干、技术最好的人员,选配最精良的设备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我们机台发挥团队的力量,遵照绿色教科书的标准化作业要求,先实现优产,再实现高产,切实做好低碳减排,确保教材品质高于国家标准。

问:作为党员,你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

陈寄:我是200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师傅李成毅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入党后,我在公司每个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式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受益匪浅。作为国企,我们公司的党建工作有着深厚的优良传统,党员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工作也做得很好。在我们身边就有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技能专家符志良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榜样。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对自己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不敢有丝毫懈怠,思想上、行动上都自觉向先进典型看齐,工作中更是发挥好表率作用,高效优质完成生产任务,严谨细致保证生产安全,勇于创新攻克技术难关。

同时我也认识到,要在“传帮带”中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把技术、工艺教给徒弟,更要把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争先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工作25年了,我一共带过5个徒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技术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独当一面,有几位还担任了胶装联动线的班长。

问:你带领班组创下了胶装线连续换品种改规26次、日产8万册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为什么能创下这样的好成绩?

陈寄:我一直坚信只有整个班组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机台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其中正是我们天闻印务建立的“传帮带”机制在发挥作用。这些年来,我常常利用班组周会、平时闲聊以及故障处理的机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同事们。虽然班组成员年龄跨度较大,但我们职责分明、分工合作,在生产急件、难件时,党员们都能毫不迟疑地走在前、干在先,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大家齐心协力,擰成一股绳,一次又一次地啃下硬骨头、实现“不可能”,职业荣誉感在无形中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不断增加。

杨康:班组人员都非常信服师傅,大家团结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利用班组周会,师傅会对班组人员的工作进行总结与规划,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明确目标、突破难点、规避失误、团结协作、保障效率。即便有同事犯错,师傅也是耐心教导,讲解分析问题原因与后果,让人从心里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以后就不会再犯了。

问:2020年,在第七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你取得了装订工职工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能给我们谈谈当时比赛的情况吗?

陈寄:当时我们职工组晋级决赛的一共有75人。比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对于我来说难点是理论考试,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有的只是自己平时查阅资料的积累和日常工作的实操经验,所以参赛前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补齐理论知识的短板,并且在比赛中注重将实操的优势发挥好。

我们湖南参加全国比赛的一共3人,我是最后一个。当前面两个选手都进了考场后,我心里开始莫名地紧张起来,但很快我就找到了方法调整。我在心中模拟考试的设备、场地,按照操作流程一步步地预演、排练,慢慢地心就平静下来了。进入考场后,我心里就只有操作,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了,很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杨康:师傅获奖以来,各种宣传报道确实很多,但他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荣誉看得很淡。我看到他比之前更忙碌了,在完成自身机台生产工作的同时,他还更多地担负起导师工作,为大家授业解惑,为公司解决生产难题出谋划策。他起到的标杆作用也影响着我们一帮年轻人向他看齐。

问:你对青年工友有什么期望?

陈寄:我想对正值青春的同行说:“这是一个技能大有可为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出彩!当前,国家非常重视技能人才,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学习,专注于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做好一切准备,静待时机,相信,你想要的未来一定会如期而至!”

杨康:师傅是我前进的榜样。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埋头苦干、锐意创新。我也会传承师傅的技术和工作态度并感染更多的年轻人,在平凡的岗位奉献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陈寄:中共党员,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装订分公司胶装联动线班长,在第七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装订工职工组一等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杨康:中共党员,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装订分公司胶装五号机班长,系陈寄徒弟。

猜你喜欢

杨康印务机台
A simulation study of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thin CsPbBr3 nanowires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 shapes and sizes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
Residual field suppression for magnetocardiography measurement inside a thin magnetically shielded room using bi-planar coil
Elastic properties of anatase titanium dioxide nanotubes: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优化PROTOS70梗中含丝量技术性研究
同厂生产卷烟的物理指标差异分析
不能忘却的“三八”机台